第665章:陈智略宋城发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用来赈济灾民了,将士们怎么办?将士们要是不满,我们根本守不了十天之久。”
刘智叹了口气道:“如果隋军攻克宋城,这些粮食一样保不住,还不如藏之于民,免得被夺走。”
陈智略沉思片刻,还是坚决的摇头道:“我也知道使君的想法好,但我承担不起军队兵变的后果,还请使君见谅!”
“这样吧。”陈智略眼中寒芒一闪,冷冷的说道:“既然城中士族不配合,那我效仿圣上,以通敌为名将之屠戮干净,拿他们的粮食用来赈济灾民好了。”
陈智略本是岭南豪族,信安郡人,杨广在江都扩编骁果军,他率一万余子弟兵应募后成为骁果军一名将领。
李渊以反隋暴政为名占领隋都大兴,但是唐军刚刚进入关中,立足未稳,就受到西秦薛举三十万大军的进攻,而唐朝却以十三万军队一举击败西秦大军。这是唐朝得以立足关中的关键性一战,也是历史盛赞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的原因之一,这背后其实有李轨和突厥连兵而进的,而代价是“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使得突厥支持唐朝,与李世民连兵共破西秦大军。
李渊不仅向突厥称臣,还把军队的旗帜换了,中原的军旗一般是红色的,北方的少数民族喜欢用白色,李渊的军旗用的则是绛白色,即绛色和白色杂半,绛色和白色正好是桃花的颜色,“赤白相映若花园”,远远的望去像桃花一样。
当“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的消息经过独孤氏等关陇贵族传到江都,骁果军思乡心切,其统领司马德戡伙同顶头上司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陈智略亦是其中一员,他知道自己一旦兵败,杨侗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所以不管于公于私,都要坚守住宋城,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士族什么的他不在乎。
“这…我担心会发生大乱。”刘智有些犹豫了,他是洛阳寒士,参与过杨玄感谋反,与李密有同僚之谊,李密入主瓦岗军之后,得到了重用,对于士族并没有多大好感。
“现在就不够乱吗?”陈智略冷哼一声道,“这些士族一看到我朝形势不妙,就纷纷为隋朝说话,一旦隋军攻城,必然会当内应,所以我们应该趁早下手,而且宜早不宜晚。”
“也好。”刘智沉吟了一下,便同意了陈智略的计划,作为造反的惯犯,他的处境比陈智略好不到哪里去。
陈智略得到支持,大喜说道:“那我们好生定计一番。”
“回城楼。”
………
入夜。
宋城郑府秘密聚集了一群人,一个个面色凝重,无人说话。
“诸位,天子不仁,视我士族如同草芥一般,他为了钱粮,将江南士族屠戮一空。如今江都失守,后勤给养已经跟不上了,据我所知,不但梁郡军队缺粮,便是徐世绩、王伯当也有断粮的风险。李密要与隋朝作战,就需要大量的钱粮,所以只要把我们这些人杀了,他就能获得大量的钱粮。”
说话的荥阳郑氏的郑仁愿,世家不会把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郑氏亦然。
当初他们有人降了王世充,也有人投降李密,当郑氏祖宅那些人被‘乱军’屠戮一空之后,郑氏便一分为二,一部分支持李渊,一部分支持李密,李密帐下的郑元璧、郑德韬、郑颋、郑虔象等人皆为荥阳郑氏的子弟,立足梁郡的这一支以郑仁愿为家主,但李密对江南士族大开杀戒之举,以及不利形式,引起了郑仁愿警惕,当他自己家族子弟尽皆死于钟离郡之后,心知郑氏在大魏王朝已经没有了什么影响力,生怕自己步江南士族后尘,因此和同样立足于此的崔、卢等关东士族代表商议出路。
郑仁愿脸上表情十分肃穆,看着一个个被他邀来的士族家主和代表,沉声道:“李密亲征淮南,却在隋军将士浴血冲杀之下,不得寸进,反而被圣武帝端了老巢,兵败于钟离,据说李密已经逃到了淮阳。但以他如今的处境,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我们都知道,隋朝这些年扩张大快,出现了官员严重不足的窘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献出宋城,助隋军一臂之力,即便日后不能在隋朝担任要职,却也能够成为拥有隋朝国籍的正常百姓,这样一来,我们的子弟也可参与隋朝的科举,士族子弟的学识终非寒士可比,要想夺得名次其实并不困难。”
说到这,他又注视着大家,笑着说道:“对于我们千年士族而言,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了,我们不争朝夕,也不争一朝一代,我们在本朝争不过,大不了在下一代争好了。只要我们有机会,未必不能影响到圣武帝的继承人。”
“郑公言之极是。”卢氏家族卢宏笑着说道:“前不久,圣武帝大肆消洗官场,杀了数百名官吏,这说明寒士品行不好、教养不行,一朝得势便容易失去自我,一个人连自己的行为都控制不住,如何能掌管国家大权呢?”
“卢公说得有理,人才可以兴国,而庸才只能灭家,如果圣武武帝重用庸才,他的大隋绝对走不了多久。”
“不知使君意欲何为?”博陵崔氏家主崔俨皱眉的问道,当年杨侗统一冀州、幽州地时候,趾高气昂的要想回去,结果被杨侗‘如何证明土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用来赈济灾民了,将士们怎么办?将士们要是不满,我们根本守不了十天之久。”
刘智叹了口气道:“如果隋军攻克宋城,这些粮食一样保不住,还不如藏之于民,免得被夺走。”
陈智略沉思片刻,还是坚决的摇头道:“我也知道使君的想法好,但我承担不起军队兵变的后果,还请使君见谅!”
“这样吧。”陈智略眼中寒芒一闪,冷冷的说道:“既然城中士族不配合,那我效仿圣上,以通敌为名将之屠戮干净,拿他们的粮食用来赈济灾民好了。”
陈智略本是岭南豪族,信安郡人,杨广在江都扩编骁果军,他率一万余子弟兵应募后成为骁果军一名将领。
李渊以反隋暴政为名占领隋都大兴,但是唐军刚刚进入关中,立足未稳,就受到西秦薛举三十万大军的进攻,而唐朝却以十三万军队一举击败西秦大军。这是唐朝得以立足关中的关键性一战,也是历史盛赞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的原因之一,这背后其实有李轨和突厥连兵而进的,而代价是“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使得突厥支持唐朝,与李世民连兵共破西秦大军。
李渊不仅向突厥称臣,还把军队的旗帜换了,中原的军旗一般是红色的,北方的少数民族喜欢用白色,李渊的军旗用的则是绛白色,即绛色和白色杂半,绛色和白色正好是桃花的颜色,“赤白相映若花园”,远远的望去像桃花一样。
当“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的消息经过独孤氏等关陇贵族传到江都,骁果军思乡心切,其统领司马德戡伙同顶头上司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陈智略亦是其中一员,他知道自己一旦兵败,杨侗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所以不管于公于私,都要坚守住宋城,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士族什么的他不在乎。
“这…我担心会发生大乱。”刘智有些犹豫了,他是洛阳寒士,参与过杨玄感谋反,与李密有同僚之谊,李密入主瓦岗军之后,得到了重用,对于士族并没有多大好感。
“现在就不够乱吗?”陈智略冷哼一声道,“这些士族一看到我朝形势不妙,就纷纷为隋朝说话,一旦隋军攻城,必然会当内应,所以我们应该趁早下手,而且宜早不宜晚。”
“也好。”刘智沉吟了一下,便同意了陈智略的计划,作为造反的惯犯,他的处境比陈智略好不到哪里去。
陈智略得到支持,大喜说道:“那我们好生定计一番。”
“回城楼。”
………
入夜。
宋城郑府秘密聚集了一群人,一个个面色凝重,无人说话。
“诸位,天子不仁,视我士族如同草芥一般,他为了钱粮,将江南士族屠戮一空。如今江都失守,后勤给养已经跟不上了,据我所知,不但梁郡军队缺粮,便是徐世绩、王伯当也有断粮的风险。李密要与隋朝作战,就需要大量的钱粮,所以只要把我们这些人杀了,他就能获得大量的钱粮。”
说话的荥阳郑氏的郑仁愿,世家不会把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郑氏亦然。
当初他们有人降了王世充,也有人投降李密,当郑氏祖宅那些人被‘乱军’屠戮一空之后,郑氏便一分为二,一部分支持李渊,一部分支持李密,李密帐下的郑元璧、郑德韬、郑颋、郑虔象等人皆为荥阳郑氏的子弟,立足梁郡的这一支以郑仁愿为家主,但李密对江南士族大开杀戒之举,以及不利形式,引起了郑仁愿警惕,当他自己家族子弟尽皆死于钟离郡之后,心知郑氏在大魏王朝已经没有了什么影响力,生怕自己步江南士族后尘,因此和同样立足于此的崔、卢等关东士族代表商议出路。
郑仁愿脸上表情十分肃穆,看着一个个被他邀来的士族家主和代表,沉声道:“李密亲征淮南,却在隋军将士浴血冲杀之下,不得寸进,反而被圣武帝端了老巢,兵败于钟离,据说李密已经逃到了淮阳。但以他如今的处境,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我们都知道,隋朝这些年扩张大快,出现了官员严重不足的窘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献出宋城,助隋军一臂之力,即便日后不能在隋朝担任要职,却也能够成为拥有隋朝国籍的正常百姓,这样一来,我们的子弟也可参与隋朝的科举,士族子弟的学识终非寒士可比,要想夺得名次其实并不困难。”
说到这,他又注视着大家,笑着说道:“对于我们千年士族而言,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了,我们不争朝夕,也不争一朝一代,我们在本朝争不过,大不了在下一代争好了。只要我们有机会,未必不能影响到圣武帝的继承人。”
“郑公言之极是。”卢氏家族卢宏笑着说道:“前不久,圣武帝大肆消洗官场,杀了数百名官吏,这说明寒士品行不好、教养不行,一朝得势便容易失去自我,一个人连自己的行为都控制不住,如何能掌管国家大权呢?”
“卢公说得有理,人才可以兴国,而庸才只能灭家,如果圣武武帝重用庸才,他的大隋绝对走不了多久。”
“不知使君意欲何为?”博陵崔氏家主崔俨皱眉的问道,当年杨侗统一冀州、幽州地时候,趾高气昂的要想回去,结果被杨侗‘如何证明土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