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冯盎之谋,军前斗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咚,咚,咚,咚……’一阵阵隆隆战鼓在前方敲响了,秦琼抬头望去,只见两面大纛正从南主低矮的山梁后面冉冉升起,紧随大纛之后的是一大片绵绵无际武器之林,那一片冷森森的兵刃之林,几欲映寒通明的天空。再往后才是汹汹人潮,数以十万计的联军士兵汇聚成了连绵无际的浪潮,在那两面大纛的引领下,沿着低矮山梁滚滚向前。
如果是从前,秦琼会趁着敌军立阵不稳之时主动出击,将敌军从正南击溃,但现在不一样,他带出营来的只有两万士兵,而联军兵力数倍于己,如果硬碰硬地对战,隋军士兵就算不败也会死伤惨重,这有违他的初衷。
更重要是秦琼是想拖住联军主力,等待徐世绩截断择机出击,那时联军必然大乱,被迫撤离,而那时才是战机到来。
秦琼凝视着数里外的联军士兵,数十万大军气势庞大,像一条地毯般地铺在辽阔原野上。从对方整齐的阵容秦琼便可看出,敌军主将并非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对方是一个不知兵的草莽人物,而是一个有经验的大将,他稳扎稳打,想以优势兵力获胜,而不是出奇兵走捷径。
对于这样的主将,秦琼更加慎重,想到敌军主将的信息,便已了然,指挥这支军队的绝非孟海公,而是当过大隋大将的冯盎,此人跟随隋武帝杨广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是一个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杰出人物,其军事水准绝非孟海公这种流寇所能及。但是这也造成了‘客强主弱’的局面,要是专门打孟海公几场,那么联军内部应该会很精彩。
想到这里,秦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取出一封信,递给一名亲兵,“将这封信射到敌军之前!”
亲兵领命向联军阵形奔去,他战马疾速,直冲前方,一队百余人的联军骑兵迎了出来,亲兵张弓便是一箭,将有信件的箭射向对方之后,调转马头返回本阵,联军骑兵也不追赶,有士兵拾起信向中军跑去。
秦琼看得真切,对左右道:“准备作战!”
亲卫应命,前往各卫宣布备战命令。
…………
如秦琼之所料,联军统帅确实是冯盎,倒不是说孟海公不想当,而是他打打游击、欺负地方郡兵还行,让他指挥几十万大军与敌方正面作战却是为难死他了,所以事关自己的生死存亡,倒也干脆的将指挥权送给了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冯盎。
冯盎少年时很有谋略,英勇善战。隋朝开皇年间以祖辈功勋而受任宋康县令。开皇十年,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岭南地区各族首领多起兵响应他,于是王仲宣率军包围南海郡。冯盎的祖母冼夫人派其孙子冯盎之兄冯暄率军救援,冯暄一向与叛军将领陈佛智友善,于是故意逗留不进。冼夫人派人到军中逮捕冯暄,关押在州城监狱;另派冯盎率军讨伐陈佛智,冯盎击败叛军,将陈佛智斩首。冯盎与隋朝大将军鹿愿的部队会合,然后与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队溃败,因此南海郡得以保全。隋文帝因冯盎平叛有功,任命他为高州刺史。
仁寿元年,潮州、成州等五州僚人造反,冯盎快马飞驰到京师,奏请朝廷出兵讨伐僚人。隋文帝命令左仆射杨素和冯盎讨论僚人反叛的情形势态,杨素对冯盎感到惊奇,说:“没想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随即隋文帝下诏命令冯盎征集江南、岭南的军队进攻僚人。叛乱平息后,隋文帝任命冯盎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
到了大业七年,冯盎跟随杨广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江都宫之变发生以后,他回乡击败冼宝彻、冼智臣等人,一度割据岭南。不久,依附林士弘、萧铣,以保自岭南不受战火荼毒。由此可见,冯盎并非是个躺在先祖功劳薄上享受高官厚禄的人,他不仅有家世、有背景,还是一个文武双全、精通政治的人物。
但玩弄政治的人,一般比较谨慎,冯盎亦是如此,他深知隋军威震草原,又干净利落的把荼毒中原十多年的李密消灭,本就是乌合之众的己方联军心存畏惧,士气不会高涨,更重要是在南方当过很多年官的张镇周对南方人的老底非常了解,他能抓住联军的弱点。这便使冯盎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发动进攻,他其实也在等张镇周主动进攻。但前方细作忽然传来战报,说是隋唐达成了休战协定,荆州隋军有南下的征兆,这便使冯盎坐不住了,他知道隋军要是大举南下,他的老巢恐怕就被荆州隋军攻克,他已经没多少时间可以消磨了,只有打败眼前这十万大军,才能进行下一步作战计划,否则将被隋军撕得支离破碎。
在他身边这个身穿金盔金甲的悍将正是与之为盟的孟海公。
年前,孟海公为了鼓舞麾下将士士气,已经正式称帝,在永嘉建立起了大吴王朝,册封儿子孟义为太子,孟啖鬼为大将军。任命沈法兴旧臣陈果仁为司徒、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咚,咚,咚,咚……’一阵阵隆隆战鼓在前方敲响了,秦琼抬头望去,只见两面大纛正从南主低矮的山梁后面冉冉升起,紧随大纛之后的是一大片绵绵无际武器之林,那一片冷森森的兵刃之林,几欲映寒通明的天空。再往后才是汹汹人潮,数以十万计的联军士兵汇聚成了连绵无际的浪潮,在那两面大纛的引领下,沿着低矮山梁滚滚向前。
如果是从前,秦琼会趁着敌军立阵不稳之时主动出击,将敌军从正南击溃,但现在不一样,他带出营来的只有两万士兵,而联军兵力数倍于己,如果硬碰硬地对战,隋军士兵就算不败也会死伤惨重,这有违他的初衷。
更重要是秦琼是想拖住联军主力,等待徐世绩截断择机出击,那时联军必然大乱,被迫撤离,而那时才是战机到来。
秦琼凝视着数里外的联军士兵,数十万大军气势庞大,像一条地毯般地铺在辽阔原野上。从对方整齐的阵容秦琼便可看出,敌军主将并非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对方是一个不知兵的草莽人物,而是一个有经验的大将,他稳扎稳打,想以优势兵力获胜,而不是出奇兵走捷径。
对于这样的主将,秦琼更加慎重,想到敌军主将的信息,便已了然,指挥这支军队的绝非孟海公,而是当过大隋大将的冯盎,此人跟随隋武帝杨广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是一个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杰出人物,其军事水准绝非孟海公这种流寇所能及。但是这也造成了‘客强主弱’的局面,要是专门打孟海公几场,那么联军内部应该会很精彩。
想到这里,秦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取出一封信,递给一名亲兵,“将这封信射到敌军之前!”
亲兵领命向联军阵形奔去,他战马疾速,直冲前方,一队百余人的联军骑兵迎了出来,亲兵张弓便是一箭,将有信件的箭射向对方之后,调转马头返回本阵,联军骑兵也不追赶,有士兵拾起信向中军跑去。
秦琼看得真切,对左右道:“准备作战!”
亲卫应命,前往各卫宣布备战命令。
…………
如秦琼之所料,联军统帅确实是冯盎,倒不是说孟海公不想当,而是他打打游击、欺负地方郡兵还行,让他指挥几十万大军与敌方正面作战却是为难死他了,所以事关自己的生死存亡,倒也干脆的将指挥权送给了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冯盎。
冯盎少年时很有谋略,英勇善战。隋朝开皇年间以祖辈功勋而受任宋康县令。开皇十年,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岭南地区各族首领多起兵响应他,于是王仲宣率军包围南海郡。冯盎的祖母冼夫人派其孙子冯盎之兄冯暄率军救援,冯暄一向与叛军将领陈佛智友善,于是故意逗留不进。冼夫人派人到军中逮捕冯暄,关押在州城监狱;另派冯盎率军讨伐陈佛智,冯盎击败叛军,将陈佛智斩首。冯盎与隋朝大将军鹿愿的部队会合,然后与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队溃败,因此南海郡得以保全。隋文帝因冯盎平叛有功,任命他为高州刺史。
仁寿元年,潮州、成州等五州僚人造反,冯盎快马飞驰到京师,奏请朝廷出兵讨伐僚人。隋文帝命令左仆射杨素和冯盎讨论僚人反叛的情形势态,杨素对冯盎感到惊奇,说:“没想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随即隋文帝下诏命令冯盎征集江南、岭南的军队进攻僚人。叛乱平息后,隋文帝任命冯盎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
到了大业七年,冯盎跟随杨广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江都宫之变发生以后,他回乡击败冼宝彻、冼智臣等人,一度割据岭南。不久,依附林士弘、萧铣,以保自岭南不受战火荼毒。由此可见,冯盎并非是个躺在先祖功劳薄上享受高官厚禄的人,他不仅有家世、有背景,还是一个文武双全、精通政治的人物。
但玩弄政治的人,一般比较谨慎,冯盎亦是如此,他深知隋军威震草原,又干净利落的把荼毒中原十多年的李密消灭,本就是乌合之众的己方联军心存畏惧,士气不会高涨,更重要是在南方当过很多年官的张镇周对南方人的老底非常了解,他能抓住联军的弱点。这便使冯盎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发动进攻,他其实也在等张镇周主动进攻。但前方细作忽然传来战报,说是隋唐达成了休战协定,荆州隋军有南下的征兆,这便使冯盎坐不住了,他知道隋军要是大举南下,他的老巢恐怕就被荆州隋军攻克,他已经没多少时间可以消磨了,只有打败眼前这十万大军,才能进行下一步作战计划,否则将被隋军撕得支离破碎。
在他身边这个身穿金盔金甲的悍将正是与之为盟的孟海公。
年前,孟海公为了鼓舞麾下将士士气,已经正式称帝,在永嘉建立起了大吴王朝,册封儿子孟义为太子,孟啖鬼为大将军。任命沈法兴旧臣陈果仁为司徒、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