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一路追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弄清楚袁紫烟来意之后,沈光让人将她带去客房休息,自己则去寻找杨广,向他汇报情况,并且拿出了偷袭船队的主张。
杨广没有对沈光的作战计划作评论,而是沉思了起来。按照他们得到的情报,李渊三子皆非善类;李渊若死,李氏兄弟必因为皇位而发生冲突。这一乱象大隋来说,本来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他刚刚得到杨侗的亲笔鹰信,说是要去高度上打吐蕃了。
杨广没有怀疑隋军的战力,只是他当年差点冻死在青藏高原,现在对那古怪天气尤是心有余悸,大军要是冻死在高原之上,那么在以后的漫长日子里,大隋为了一雪前耻、重塑大隋雄风,必须把重心放在高原之上。
也许会有人说杨侗不务正业,放着一统天下的正事不干,而去域外作战,可这其中绝对不包括当过皇帝的杨广。
作为一个皇帝,杨侗不管是为了维护震慑四塞的声望,还是钳制如火如荼的吐蕃,这应该将吐蕃放在首要位置之上。否则的话,吐蕃朗日赞普不但会成功的吞并掉吐谷浑,还能踩着大隋威名,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整合内部,最终把一个四分五裂的部落制国家,变成一个上下一心的建制国家。这对大隋未来影响深远。所以打吐蕃是为了大隋的长远发展,是一个英明的决定。现在只能说朗日赞普太过精明,出兵的时机实在太微妙、太刁钻了。
而在这段时间内,要是因为李渊死了,一分为三伪唐极有完成整合。这就给隋朝统一大业构成极大麻烦,所以在杨侗尚未大胜之前,李渊还不能死。
想到这里,杨广说道:“李渊若亡,伪唐肯定就会陷入分裂。”
“这对我大隋是大好事啊。”沈光笑着说道。
杨广沉声道:“但时间不对。”
沈光十分疑惑,“怎么不对?”
“刚刚得到鹰信,仁谨打吐蕃去了……”杨广将自己的得到的情报,以及担忧都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听完杨广的表述,同样参与隋击吐谷浑之战的杨义臣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对沈光说道:“沈将军,高原八月飞雪是很正常的事情,吐蕃和吐谷浑人习惯那里的天气,但我们却不能。”
“末将觉得袁紫烟的计划很不错,真是要说降了所有僚人,说不定我们自己就能灭了伪唐。”沈光很是遗憾的说道。
正所谓听者有意,言者无心,沈光这话让杨广忽然有了新的思路,笑着说道:“你这话倒是提醒到我了。我们的兵力虽然不多,可要是说降了僚人,至少多出几万士兵,甚至十万都不在话下。而且隋军不止是仁谨那一路,如今隋唐边境几乎都有大军存在,要是各军能牵制李渊大量兵力,那我们就会轻松很多。若是一切胜利,便可一举尽占益州南部,与李渊分庭相抗,就算灭不了伪唐,也可以引荆州那边的军队入境。”
“家主是说,我们不用管外面的事情,只管闷头打唐军?”沈光领会了杨广的意思,心中异常兴奋,
“不错。”杨广点了点头,说道:“刚才我犯了一个思维上的错误,总是把我们和隋军联系在了一起。如今经过你这一点醒,才发现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其实这也怪不得杨广,这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关,所以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从大局去想,而忽略了眼前之事。
他不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以前有着强盛富饶的大隋江山为后盾,所以他打的都是堂堂正正的大战役,动不动就以优胜的兵力碾压而过,根本不需要搞什么以小博大冒险战法,这也使他考虑战法的时候,总喜欢以大局出发,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实力,以及出其不意的作战方式。
如今明悟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起来,以前他是皇帝的时候,哪怕是输一场,对他的声望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很难保持帝王形象。但现在,他不过是一支奇兵罢了,就算赔光了也损失不到朝廷利益,影响不了大隋王朝战局,要是输光了,大可重新再来。要是赢了,那收获可就无法想象了。
得到杨广的准许,沈光又去找了袁紫烟,让她带着圣旨去寻找袁天罡,说降僚人收隋。自己则是点了三千名精兵离开太和寨,扮成商队乘船东行。
经过一天一夜的行驶,一行人抵达了泸川郡治泸川,这是大渡水和绵水交汇之地,这是李渊船队必经之地,要从这里沿着绵水北上,方能抵达蜀郡成都,打听到船队尚未抵达,沈光陆续东行,不过到了合江之境,便被拦了下来,不让他们行船。
沈光心知李渊的船队要到这里,所以地方官员和郡兵开始戒严了起来。
他安顿好军队,并做了一番布置以后,带着十多名亲兵沿着官道东行十多里,终于看到河面上出现了走舸、艨舯之类的小形战船。
沈光猜测这应该是船队的先锋。但让他有点奇怪的是官道到处都是拖家带口的读书人,个个满脸疲惫的赶路。
“喂!你们是哪来的读书人?”沈光问道。
不料这些人却只是憎恶地看了他一眼,继续向前赶路。
“东家,这些读书人是怎么回事,搞得好像我们招惹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弄清楚袁紫烟来意之后,沈光让人将她带去客房休息,自己则去寻找杨广,向他汇报情况,并且拿出了偷袭船队的主张。
杨广没有对沈光的作战计划作评论,而是沉思了起来。按照他们得到的情报,李渊三子皆非善类;李渊若死,李氏兄弟必因为皇位而发生冲突。这一乱象大隋来说,本来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他刚刚得到杨侗的亲笔鹰信,说是要去高度上打吐蕃了。
杨广没有怀疑隋军的战力,只是他当年差点冻死在青藏高原,现在对那古怪天气尤是心有余悸,大军要是冻死在高原之上,那么在以后的漫长日子里,大隋为了一雪前耻、重塑大隋雄风,必须把重心放在高原之上。
也许会有人说杨侗不务正业,放着一统天下的正事不干,而去域外作战,可这其中绝对不包括当过皇帝的杨广。
作为一个皇帝,杨侗不管是为了维护震慑四塞的声望,还是钳制如火如荼的吐蕃,这应该将吐蕃放在首要位置之上。否则的话,吐蕃朗日赞普不但会成功的吞并掉吐谷浑,还能踩着大隋威名,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整合内部,最终把一个四分五裂的部落制国家,变成一个上下一心的建制国家。这对大隋未来影响深远。所以打吐蕃是为了大隋的长远发展,是一个英明的决定。现在只能说朗日赞普太过精明,出兵的时机实在太微妙、太刁钻了。
而在这段时间内,要是因为李渊死了,一分为三伪唐极有完成整合。这就给隋朝统一大业构成极大麻烦,所以在杨侗尚未大胜之前,李渊还不能死。
想到这里,杨广说道:“李渊若亡,伪唐肯定就会陷入分裂。”
“这对我大隋是大好事啊。”沈光笑着说道。
杨广沉声道:“但时间不对。”
沈光十分疑惑,“怎么不对?”
“刚刚得到鹰信,仁谨打吐蕃去了……”杨广将自己的得到的情报,以及担忧都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听完杨广的表述,同样参与隋击吐谷浑之战的杨义臣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对沈光说道:“沈将军,高原八月飞雪是很正常的事情,吐蕃和吐谷浑人习惯那里的天气,但我们却不能。”
“末将觉得袁紫烟的计划很不错,真是要说降了所有僚人,说不定我们自己就能灭了伪唐。”沈光很是遗憾的说道。
正所谓听者有意,言者无心,沈光这话让杨广忽然有了新的思路,笑着说道:“你这话倒是提醒到我了。我们的兵力虽然不多,可要是说降了僚人,至少多出几万士兵,甚至十万都不在话下。而且隋军不止是仁谨那一路,如今隋唐边境几乎都有大军存在,要是各军能牵制李渊大量兵力,那我们就会轻松很多。若是一切胜利,便可一举尽占益州南部,与李渊分庭相抗,就算灭不了伪唐,也可以引荆州那边的军队入境。”
“家主是说,我们不用管外面的事情,只管闷头打唐军?”沈光领会了杨广的意思,心中异常兴奋,
“不错。”杨广点了点头,说道:“刚才我犯了一个思维上的错误,总是把我们和隋军联系在了一起。如今经过你这一点醒,才发现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其实这也怪不得杨广,这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关,所以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从大局去想,而忽略了眼前之事。
他不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以前有着强盛富饶的大隋江山为后盾,所以他打的都是堂堂正正的大战役,动不动就以优胜的兵力碾压而过,根本不需要搞什么以小博大冒险战法,这也使他考虑战法的时候,总喜欢以大局出发,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实力,以及出其不意的作战方式。
如今明悟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起来,以前他是皇帝的时候,哪怕是输一场,对他的声望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很难保持帝王形象。但现在,他不过是一支奇兵罢了,就算赔光了也损失不到朝廷利益,影响不了大隋王朝战局,要是输光了,大可重新再来。要是赢了,那收获可就无法想象了。
得到杨广的准许,沈光又去找了袁紫烟,让她带着圣旨去寻找袁天罡,说降僚人收隋。自己则是点了三千名精兵离开太和寨,扮成商队乘船东行。
经过一天一夜的行驶,一行人抵达了泸川郡治泸川,这是大渡水和绵水交汇之地,这是李渊船队必经之地,要从这里沿着绵水北上,方能抵达蜀郡成都,打听到船队尚未抵达,沈光陆续东行,不过到了合江之境,便被拦了下来,不让他们行船。
沈光心知李渊的船队要到这里,所以地方官员和郡兵开始戒严了起来。
他安顿好军队,并做了一番布置以后,带着十多名亲兵沿着官道东行十多里,终于看到河面上出现了走舸、艨舯之类的小形战船。
沈光猜测这应该是船队的先锋。但让他有点奇怪的是官道到处都是拖家带口的读书人,个个满脸疲惫的赶路。
“喂!你们是哪来的读书人?”沈光问道。
不料这些人却只是憎恶地看了他一眼,继续向前赶路。
“东家,这些读书人是怎么回事,搞得好像我们招惹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