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隋军的南阳大营位于新野淯水、涅水、湍水、朝水之交,水流奔腾向南数十里,又与发源淮安的东西走向的比水汇聚一起,再往南则有横穿舂陵东西的白水加入,流到襄阳汇入汉水。
在军营以南的旷野里,是四河相连之处,这段干流和比水夹成的三角地带,隋军在这里兴建了一座码头,当杜伏威到来以后,他带领的第十一军,便成了临时的水师,奉杨善会之命,在这个码头为东渡到对面的舂陵湖阳做积极准备。
随着隋军士兵源源不断到来,汇聚在南阳新野的隋军已达三十万之众,算上杜伏威这支‘水师’,人数高达骇人的三十五万人数,数目众多的军队汇聚于此,使新野几成了庞大的军镇,庞大的营盘连接在一起,规模格外巨大,占地数千亩,宛若一个上郡的郡治之城。
虽然军营十分安静,但江面上却异常忙碌,一只只中小型五牙舰、艨舯从南方开来,将林士弘囤积在九江、鄱阳的粮食和军用物资运到军营,为此,隋军不得不扩大西南角的仓库区,以容纳粮食物资。
现在的新野隋军士兵众多,各级将领也不少,除了杨善会这个主帅以外,麾下还有杜伏威、阚棱、高雅贤、贾务本、谢映登、何潘仁、辛獠儿等等悍将。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襄阳掀起一番风雨的罗士信和高衍也回来了。
原来谷城之战结束后,北镇军又在苏定方的指挥下,于房陵打了几场漂亮的伏击战,全军上下对苏定方心服口服,再加上独孤氏兄弟毫无二话的全力支持,苏定方已经不需要像最初那般,需要罗士信这员名威天下的悍将震慑北镇军将官了。罗士信在北镇军的发挥余地不大,要是继续呆在那里,纯属浪费人才,所以遵照之前的安排,罗士信和高衍早早回到南阳,于杨善会帐下听命,只留程咬金呆在苏定方身边。
中军大帐内,主帅杨善会和几名大将正在沙盘前商议军情。
虽然事前已经多次针对唐军在沙盘上进行兵推演练,每次都能够大胜唐军,但假的毕竟是假的,一旦玩真的,李孝恭未必会按照设想的路线去走。而且通过大量斥侯的渗透,杨善会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李孝恭和柴绍在舂陵苦心打造的防御体系。
舂陵位于南阳盆地边缘,其特点就是多山多水,萝山、唐子山、桐柏山、霸山、大洪山等等都是著名的险峻之山,比水、尽水、白水、溠水、涢水在这时节也是水流湍急,奔腾不休,所以李孝恭除了湖阳大营之外,还依托这些险要地形,建立三十多个军事堡垒,少则驻军三百,多则驻兵三千,这些军事堡垒建在地势险峻之处,且多用大石砌成、高大坚固、易守难攻,而且堡垒和堡垒之间互相呼应,一处受到攻击,其他几处能够迅速救援,如果隋军进攻的兵力不足,很可能遭到几个堡垒的唐军士兵围歼,派的人多了,没有地势来铺开,对方只要严防死守,根本就打不进去。
正是李孝恭和柴绍这个强大的防御体系,令杨善会颇为苦恼,如果强攻的话,肯定拿得下舂陵全境,但是代价会很大,而杨善会并不想以惨重代价拿下这支唐军。
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是杨善会一贯的作战原则,以前在冀州平叛时,他兵力从来没有超过四千,但他却利用这点郡兵硬怼过张金称、高士达二十多万联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仗,结果还把拥兵十多万的张金称砍去请功。
正是以往数百次作战经验,使他极擅以少击多的战法,也爱惜麾下每一名士兵,不希望出现杀敌一千百损八百这种事情发生,要是他现在一个一个堡垒的攻破,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当他目光扫向西边的襄阳之时,便有了个很好的战法。
“大帅,我们有人多、时间多的优势,能够轻轻松松的持久作战,而唐军急着西撤襄阳,只要他们一动,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沉默的大帐响起了杜伏威的声音,他用手中的木杆点在唐军大营所在位了,说道:“唐军然有十二万兵力,但他们主要部署在舂陵中北部的湖阳、枣阳二县,末将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先占外围、后攻核心的战法,先把舂陵上马、蔡阳二县占了,同时让汉东郡的军队从安贵县出去,瞬击清潭县,以防敌军从南方逃入竟陵,完成战略包抄之后,再层层推向湖阳、枣阳。唐军的作战意志不强,很可能我们完成第一步,他们就崩溃了。这样我们就不用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打了。”
杨善会沉思不语,杜伏威这战法固然不错,但需要大动干戈的部署军队,要是某一处出现漏洞,唐军便能从这缺口逃离。就算如愿将唐军围困在湖阳,狗急跳墙的唐军必然会和隋军血战到底,十二万唐军的决死反攻,必使敌我双方出现巨大伤亡,这不仅和他的作战思路不符,也跟杨侗“能不打则不打、能小打不大打”的内战思路相悖。
毕竟隋唐双方将士都是大隋子民,作为右仆射的杨善会,要考虑的不仅是战胜唐军,还要保证双方伤亡最小化,要是牺牲数以万计的青壮,将会影响到大隋的战后重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隋军的南阳大营位于新野淯水、涅水、湍水、朝水之交,水流奔腾向南数十里,又与发源淮安的东西走向的比水汇聚一起,再往南则有横穿舂陵东西的白水加入,流到襄阳汇入汉水。
在军营以南的旷野里,是四河相连之处,这段干流和比水夹成的三角地带,隋军在这里兴建了一座码头,当杜伏威到来以后,他带领的第十一军,便成了临时的水师,奉杨善会之命,在这个码头为东渡到对面的舂陵湖阳做积极准备。
随着隋军士兵源源不断到来,汇聚在南阳新野的隋军已达三十万之众,算上杜伏威这支‘水师’,人数高达骇人的三十五万人数,数目众多的军队汇聚于此,使新野几成了庞大的军镇,庞大的营盘连接在一起,规模格外巨大,占地数千亩,宛若一个上郡的郡治之城。
虽然军营十分安静,但江面上却异常忙碌,一只只中小型五牙舰、艨舯从南方开来,将林士弘囤积在九江、鄱阳的粮食和军用物资运到军营,为此,隋军不得不扩大西南角的仓库区,以容纳粮食物资。
现在的新野隋军士兵众多,各级将领也不少,除了杨善会这个主帅以外,麾下还有杜伏威、阚棱、高雅贤、贾务本、谢映登、何潘仁、辛獠儿等等悍将。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襄阳掀起一番风雨的罗士信和高衍也回来了。
原来谷城之战结束后,北镇军又在苏定方的指挥下,于房陵打了几场漂亮的伏击战,全军上下对苏定方心服口服,再加上独孤氏兄弟毫无二话的全力支持,苏定方已经不需要像最初那般,需要罗士信这员名威天下的悍将震慑北镇军将官了。罗士信在北镇军的发挥余地不大,要是继续呆在那里,纯属浪费人才,所以遵照之前的安排,罗士信和高衍早早回到南阳,于杨善会帐下听命,只留程咬金呆在苏定方身边。
中军大帐内,主帅杨善会和几名大将正在沙盘前商议军情。
虽然事前已经多次针对唐军在沙盘上进行兵推演练,每次都能够大胜唐军,但假的毕竟是假的,一旦玩真的,李孝恭未必会按照设想的路线去走。而且通过大量斥侯的渗透,杨善会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李孝恭和柴绍在舂陵苦心打造的防御体系。
舂陵位于南阳盆地边缘,其特点就是多山多水,萝山、唐子山、桐柏山、霸山、大洪山等等都是著名的险峻之山,比水、尽水、白水、溠水、涢水在这时节也是水流湍急,奔腾不休,所以李孝恭除了湖阳大营之外,还依托这些险要地形,建立三十多个军事堡垒,少则驻军三百,多则驻兵三千,这些军事堡垒建在地势险峻之处,且多用大石砌成、高大坚固、易守难攻,而且堡垒和堡垒之间互相呼应,一处受到攻击,其他几处能够迅速救援,如果隋军进攻的兵力不足,很可能遭到几个堡垒的唐军士兵围歼,派的人多了,没有地势来铺开,对方只要严防死守,根本就打不进去。
正是李孝恭和柴绍这个强大的防御体系,令杨善会颇为苦恼,如果强攻的话,肯定拿得下舂陵全境,但是代价会很大,而杨善会并不想以惨重代价拿下这支唐军。
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是杨善会一贯的作战原则,以前在冀州平叛时,他兵力从来没有超过四千,但他却利用这点郡兵硬怼过张金称、高士达二十多万联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仗,结果还把拥兵十多万的张金称砍去请功。
正是以往数百次作战经验,使他极擅以少击多的战法,也爱惜麾下每一名士兵,不希望出现杀敌一千百损八百这种事情发生,要是他现在一个一个堡垒的攻破,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当他目光扫向西边的襄阳之时,便有了个很好的战法。
“大帅,我们有人多、时间多的优势,能够轻轻松松的持久作战,而唐军急着西撤襄阳,只要他们一动,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沉默的大帐响起了杜伏威的声音,他用手中的木杆点在唐军大营所在位了,说道:“唐军然有十二万兵力,但他们主要部署在舂陵中北部的湖阳、枣阳二县,末将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先占外围、后攻核心的战法,先把舂陵上马、蔡阳二县占了,同时让汉东郡的军队从安贵县出去,瞬击清潭县,以防敌军从南方逃入竟陵,完成战略包抄之后,再层层推向湖阳、枣阳。唐军的作战意志不强,很可能我们完成第一步,他们就崩溃了。这样我们就不用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打了。”
杨善会沉思不语,杜伏威这战法固然不错,但需要大动干戈的部署军队,要是某一处出现漏洞,唐军便能从这缺口逃离。就算如愿将唐军围困在湖阳,狗急跳墙的唐军必然会和隋军血战到底,十二万唐军的决死反攻,必使敌我双方出现巨大伤亡,这不仅和他的作战思路不符,也跟杨侗“能不打则不打、能小打不大打”的内战思路相悖。
毕竟隋唐双方将士都是大隋子民,作为右仆射的杨善会,要考虑的不仅是战胜唐军,还要保证双方伤亡最小化,要是牺牲数以万计的青壮,将会影响到大隋的战后重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