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战略大转移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李元吉来到武德殿御书房外,有侍卫向天子李渊禀报,不久,一名宦官出来行礼道:“殿下,圣上请您进去。”
李元吉快步向御书房内走去,李渊的御书房十分宽阔,俨如一座宫殿。
此时的御书房,李唐王朝的十几名重臣已聚集一堂,除了领兵在外的窦轨,相国刘文静、裴寂、陈叔达、萧瑀、豆卢宽、李神通俱在,另外还有太子李建成、李孝恭,以及各部尚书、侍郎等大臣。
李元吉向众人点头示意,上前躬身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李渊看到儿子乱发如茅草,衣上沾满泥水,便知他刚到成都,脸色不由得柔和了许多,“皇儿一路辛苦了,赐坐。”
立时有宦官给李元吉抬来一张铺了软垫的椅子,李元吉正要汇报抄家情况,明白李元吉用意的李渊一摆手,道:“严查恶霸的情况稍候汇报,我们继续商议隋朝之事。”
李元吉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也看出朝廷这是为新一轮的隋唐之战进行战略部署,他也想从中获得一定的军权,因此迅速整理了自己的心态,暂时将自己将要汇报之事放下。坐下之后才注意到殿内挂了一幅巨大的天下地图,兵部尚书赵慈景就站在地图前。
李渊目光转向赵慈景,“赵尚书继续吧。”
赵慈景是李渊的女婿,因为上次兵部官员无辜被李元吉抓捕,还闹出了人命,一怒之下要辞职,李渊为了安抚他,便让他当了段时间的‘京兆尹’,入蜀之后,李渊又把他调回了兵部,官升尚书之职
“微臣遵命!”赵慈景用木杆指着地图道:“根据我们收得的最新情报,在我大唐边境的隋军主要分兵七路,一路是裴行俨,他是在杨侗打败了吐蕃和吐谷浑联军之后,接管了隋朝最精锐的第一军团,兵力共计五万人,他目前的位置是在以吐蕃、吐谷浑、党项、白兰羌之地建立起来江源郡郡治永治城,若是东进,即是我大唐汶山郡,不过汶山郡山势纵横,不利骑兵冲锋;第二路是驻军于临洮的第九军,人数亦是五万,主将是薛万彻、王伏宝,这是由原第三、第九、第十军拼凑起来的军队,暂时还恢复不到原有战力;第三路则是汉阳、河池之交的尧君素,他的军队只有两万人,以郡兵为主,主要是防止晋王北上,攻打大散关一带,确保关中西部的安全,这是一支以防守为主的军队;第四路是主管汉中西部的第七军,主将是尉迟恭,兵力亦为五万;第五路是汉中东部的第六军,主将是薛万均,兵力亦是五万;第六路是夷陵方向的第十军,目前正处于重组的状态,据我们探听到的消息称,这是一支以步卒、水师为主的军队,兵力为六万人,由李靖、杜伏威统率。也就是说,杨侗在两朝边境,部署了二十八大军,加上郡县之兵,少说也有三十万人左右。”
说到这里,赵慈景着重提示道:“这六路大军,对我大唐威胁最大的无疑是后三路。汉中方向的第六军、第七军不仅没有进行大规模调整,而且针对复杂的益州地形,天天在米仓山、大巴山训练新战术,另外还动用十万异族奴隶,开凿米仓山、大巴山,将米仓道、洋水道北部平整加宽,这些宽阔平整官道的修建,为隋军南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至于夷陵第十军,则是在训练水陆之战,显然是打算沿长江西进,以避开难行的峡道。”
“稍等一下!”李元吉打断了赵慈景的介绍,问道:“刚才赵尚书说隋军有七路,但现在只介绍了六路,另外一路呢?”
赵慈景虽然极为厌恶残暴的李元吉,但他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不会把个人好恶带到公事中来,听到李元吉询问,便到将木杆指向了大巴山东部,房陵、西城、通川、巴东四郡之交,“第七路就在这里,这是独孤卿云、独孤彦云为首的北镇军,据张士贵将军回报,这支军队极有可能投靠了隋朝,虽无确切情报,但是从独孤氏兄弟拥有隋朝爵位,以及杨侗容许他们在境内活动,即可看出北镇军与隋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且他们又与我大唐为敌,所以将之归入隋军、隋朝盟军均可,他们所在的位置极为关键,可以随时进入巴东郡,为隋朝第十军打开入蜀门户。”
李元吉有点明白了,他对李渊说道:“父皇,照赵尚书这么一说,北镇军对我大唐的威胁似乎更大一些。”
李渊冷哼一声:“皇儿说得没错,从杨侗目前的部署来看,他就是用北镇军为楔子,只要这支军队打开门户,第五、第六、第七路军即可轻而易举的杀入蜀中平原。”
“难道我们就这样被动挨揍?没有想过主动出击?”李元吉问道。
“我们虽然有二十万多大军,但都以新兵为主,分守各处要道之后,我们其实已经无兵可派。”李渊脸色十分难看,李唐王朝现在的军队一分为二,一部队归李世民所有,另外一部分才是朝廷的军队,他本想将李世民控制在成都城,让朝廷大将去接管宕昌方向的军队,谁想李世民不仅自己逃了,连带妻儿也悄悄带走,使自己彻底失去了压制他的手段,不过李世民也不算太过,依然使用朝廷派去的官员,认可朝廷对地方财政的掌控。
他的态度十分明显,就是不想让朝廷干涉他的军事,对于朝廷不合理的军事行动,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李渊固然十分愤怒,但也没想去征伐李世民这个逆子,一是不想便宜大隋,二来是朝廷的军队还不如李世民的多。
李元吉沉吟片刻,又说道:“隋朝去年一年占领了青、徐、荆、扬四州,民心尚未彻底归附,且加上隋军大举离开,我们能否效仿北镇军,派支军队去这些地方搞破坏?这样既可以消耗隋朝的国力,又能使隋军疲于应命,从而为我大隋争取到恢复的时间。”
李渊看了李建成一眼,淡淡的说道,“太子,你来告诉元吉吧!”
“儿臣遵命。”李建成眉头微微一皱,父皇以前要么称自己为大郎、建成,要么是皇儿、成儿,‘太子’之称固然显得很正式,但从‘太子’、‘元吉’之称,即可听出了亲疏之别,他也不知父皇为何对自己越来越冷漠,但现在显然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
他对李元吉说道:“元吉有所不知,隋朝虽然调走了主力之师,冀、幽、并、雍、凉、兖、豫、青、徐、荆、扬等地并无大规模的主战之师,但根据我们这些年来的一一探查统计,发现各个郡县皆有维持地方秩序、清剿土匪流寇的郡兵,这些郡兵与我大唐不同,既不属于兵部、也不属于民、吏二部,由武部统一监管。而且这些郡兵每隔三年便有一次相互调动,避免长期驻扎一处。”
李元吉不解:“郡兵乃是杂役,为何要调动?”
“这是为了防止郡兵长期驻扎一地,在监管不到位的地方盘剥百姓,形成游离于律法之外的犯罪团伙,这与官员避开本郡、届满换地的制度一模一样。”李建成说道。
李渊接话道,“抛开立场不论,杨侗小儿做事确实是点水不漏,连人心都算到了。不过难道他就不担心这些郡兵心生埋怨?”
“父皇有所不知,这些郡兵的军饷可不低,洛阳、大兴、邺城、涿郡、太原、江都这些大城和边郡郡兵的军饷是我大唐郡兵十倍,任务重的普通县城郡兵是五倍,比较清闲的郡治郡兵则是三倍…主战之兵的待遇就更好了…而且战兵、郡兵家属在隋朝比普通百姓少了两成税。”李建成苦笑道:“这么好的待遇,即便被管得严一些,也有大把的人想要当战兵和郡兵。”
向来没有关注隋朝郡兵的李唐君臣闻言,莫不倒抽一口冷气,李渊不可思议的看着李建成道:“杨侗哪来这么多钱?而且据朕所知,隋朝的农税本就不高,只有我大唐的五分之一,没有农税收入,何来这么钱粮供养天下郡兵?”
郡兵不是军队,就跟衙役差不多,而通常情况下,衙役是不在朝廷品级之中的杂吏,饷钱多由县令发放,一个不入级的郡兵都有这么高的薪俸,这在李渊等人看来,杨侗脑子有病。
“父皇莫要小看这些郡兵,隋朝的郡兵都是从战兵退役下来的士兵,战力十分凶悍,隋朝新占之地之所以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全赖这些郡兵在境内打击土匪流寇、地痞无赖等不安分势力所致,照隋朝的说法,兵部的战兵负责歼敌主力,武部的郡兵负责第二次战争,而且将这些杂役纳入正式体制后,俸禄一律由朝廷发放,既能避免地方官员从中谋利,又能使郡兵有了正当收入,不去为盘剥百姓、为害乡里。而且有这些闲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李元吉来到武德殿御书房外,有侍卫向天子李渊禀报,不久,一名宦官出来行礼道:“殿下,圣上请您进去。”
李元吉快步向御书房内走去,李渊的御书房十分宽阔,俨如一座宫殿。
此时的御书房,李唐王朝的十几名重臣已聚集一堂,除了领兵在外的窦轨,相国刘文静、裴寂、陈叔达、萧瑀、豆卢宽、李神通俱在,另外还有太子李建成、李孝恭,以及各部尚书、侍郎等大臣。
李元吉向众人点头示意,上前躬身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李渊看到儿子乱发如茅草,衣上沾满泥水,便知他刚到成都,脸色不由得柔和了许多,“皇儿一路辛苦了,赐坐。”
立时有宦官给李元吉抬来一张铺了软垫的椅子,李元吉正要汇报抄家情况,明白李元吉用意的李渊一摆手,道:“严查恶霸的情况稍候汇报,我们继续商议隋朝之事。”
李元吉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也看出朝廷这是为新一轮的隋唐之战进行战略部署,他也想从中获得一定的军权,因此迅速整理了自己的心态,暂时将自己将要汇报之事放下。坐下之后才注意到殿内挂了一幅巨大的天下地图,兵部尚书赵慈景就站在地图前。
李渊目光转向赵慈景,“赵尚书继续吧。”
赵慈景是李渊的女婿,因为上次兵部官员无辜被李元吉抓捕,还闹出了人命,一怒之下要辞职,李渊为了安抚他,便让他当了段时间的‘京兆尹’,入蜀之后,李渊又把他调回了兵部,官升尚书之职
“微臣遵命!”赵慈景用木杆指着地图道:“根据我们收得的最新情报,在我大唐边境的隋军主要分兵七路,一路是裴行俨,他是在杨侗打败了吐蕃和吐谷浑联军之后,接管了隋朝最精锐的第一军团,兵力共计五万人,他目前的位置是在以吐蕃、吐谷浑、党项、白兰羌之地建立起来江源郡郡治永治城,若是东进,即是我大唐汶山郡,不过汶山郡山势纵横,不利骑兵冲锋;第二路是驻军于临洮的第九军,人数亦是五万,主将是薛万彻、王伏宝,这是由原第三、第九、第十军拼凑起来的军队,暂时还恢复不到原有战力;第三路则是汉阳、河池之交的尧君素,他的军队只有两万人,以郡兵为主,主要是防止晋王北上,攻打大散关一带,确保关中西部的安全,这是一支以防守为主的军队;第四路是主管汉中西部的第七军,主将是尉迟恭,兵力亦为五万;第五路是汉中东部的第六军,主将是薛万均,兵力亦是五万;第六路是夷陵方向的第十军,目前正处于重组的状态,据我们探听到的消息称,这是一支以步卒、水师为主的军队,兵力为六万人,由李靖、杜伏威统率。也就是说,杨侗在两朝边境,部署了二十八大军,加上郡县之兵,少说也有三十万人左右。”
说到这里,赵慈景着重提示道:“这六路大军,对我大唐威胁最大的无疑是后三路。汉中方向的第六军、第七军不仅没有进行大规模调整,而且针对复杂的益州地形,天天在米仓山、大巴山训练新战术,另外还动用十万异族奴隶,开凿米仓山、大巴山,将米仓道、洋水道北部平整加宽,这些宽阔平整官道的修建,为隋军南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至于夷陵第十军,则是在训练水陆之战,显然是打算沿长江西进,以避开难行的峡道。”
“稍等一下!”李元吉打断了赵慈景的介绍,问道:“刚才赵尚书说隋军有七路,但现在只介绍了六路,另外一路呢?”
赵慈景虽然极为厌恶残暴的李元吉,但他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不会把个人好恶带到公事中来,听到李元吉询问,便到将木杆指向了大巴山东部,房陵、西城、通川、巴东四郡之交,“第七路就在这里,这是独孤卿云、独孤彦云为首的北镇军,据张士贵将军回报,这支军队极有可能投靠了隋朝,虽无确切情报,但是从独孤氏兄弟拥有隋朝爵位,以及杨侗容许他们在境内活动,即可看出北镇军与隋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且他们又与我大唐为敌,所以将之归入隋军、隋朝盟军均可,他们所在的位置极为关键,可以随时进入巴东郡,为隋朝第十军打开入蜀门户。”
李元吉有点明白了,他对李渊说道:“父皇,照赵尚书这么一说,北镇军对我大唐的威胁似乎更大一些。”
李渊冷哼一声:“皇儿说得没错,从杨侗目前的部署来看,他就是用北镇军为楔子,只要这支军队打开门户,第五、第六、第七路军即可轻而易举的杀入蜀中平原。”
“难道我们就这样被动挨揍?没有想过主动出击?”李元吉问道。
“我们虽然有二十万多大军,但都以新兵为主,分守各处要道之后,我们其实已经无兵可派。”李渊脸色十分难看,李唐王朝现在的军队一分为二,一部队归李世民所有,另外一部分才是朝廷的军队,他本想将李世民控制在成都城,让朝廷大将去接管宕昌方向的军队,谁想李世民不仅自己逃了,连带妻儿也悄悄带走,使自己彻底失去了压制他的手段,不过李世民也不算太过,依然使用朝廷派去的官员,认可朝廷对地方财政的掌控。
他的态度十分明显,就是不想让朝廷干涉他的军事,对于朝廷不合理的军事行动,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李渊固然十分愤怒,但也没想去征伐李世民这个逆子,一是不想便宜大隋,二来是朝廷的军队还不如李世民的多。
李元吉沉吟片刻,又说道:“隋朝去年一年占领了青、徐、荆、扬四州,民心尚未彻底归附,且加上隋军大举离开,我们能否效仿北镇军,派支军队去这些地方搞破坏?这样既可以消耗隋朝的国力,又能使隋军疲于应命,从而为我大隋争取到恢复的时间。”
李渊看了李建成一眼,淡淡的说道,“太子,你来告诉元吉吧!”
“儿臣遵命。”李建成眉头微微一皱,父皇以前要么称自己为大郎、建成,要么是皇儿、成儿,‘太子’之称固然显得很正式,但从‘太子’、‘元吉’之称,即可听出了亲疏之别,他也不知父皇为何对自己越来越冷漠,但现在显然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
他对李元吉说道:“元吉有所不知,隋朝虽然调走了主力之师,冀、幽、并、雍、凉、兖、豫、青、徐、荆、扬等地并无大规模的主战之师,但根据我们这些年来的一一探查统计,发现各个郡县皆有维持地方秩序、清剿土匪流寇的郡兵,这些郡兵与我大唐不同,既不属于兵部、也不属于民、吏二部,由武部统一监管。而且这些郡兵每隔三年便有一次相互调动,避免长期驻扎一处。”
李元吉不解:“郡兵乃是杂役,为何要调动?”
“这是为了防止郡兵长期驻扎一地,在监管不到位的地方盘剥百姓,形成游离于律法之外的犯罪团伙,这与官员避开本郡、届满换地的制度一模一样。”李建成说道。
李渊接话道,“抛开立场不论,杨侗小儿做事确实是点水不漏,连人心都算到了。不过难道他就不担心这些郡兵心生埋怨?”
“父皇有所不知,这些郡兵的军饷可不低,洛阳、大兴、邺城、涿郡、太原、江都这些大城和边郡郡兵的军饷是我大唐郡兵十倍,任务重的普通县城郡兵是五倍,比较清闲的郡治郡兵则是三倍…主战之兵的待遇就更好了…而且战兵、郡兵家属在隋朝比普通百姓少了两成税。”李建成苦笑道:“这么好的待遇,即便被管得严一些,也有大把的人想要当战兵和郡兵。”
向来没有关注隋朝郡兵的李唐君臣闻言,莫不倒抽一口冷气,李渊不可思议的看着李建成道:“杨侗哪来这么多钱?而且据朕所知,隋朝的农税本就不高,只有我大唐的五分之一,没有农税收入,何来这么钱粮供养天下郡兵?”
郡兵不是军队,就跟衙役差不多,而通常情况下,衙役是不在朝廷品级之中的杂吏,饷钱多由县令发放,一个不入级的郡兵都有这么高的薪俸,这在李渊等人看来,杨侗脑子有病。
“父皇莫要小看这些郡兵,隋朝的郡兵都是从战兵退役下来的士兵,战力十分凶悍,隋朝新占之地之所以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全赖这些郡兵在境内打击土匪流寇、地痞无赖等不安分势力所致,照隋朝的说法,兵部的战兵负责歼敌主力,武部的郡兵负责第二次战争,而且将这些杂役纳入正式体制后,俸禄一律由朝廷发放,既能避免地方官员从中谋利,又能使郡兵有了正当收入,不去为盘剥百姓、为害乡里。而且有这些闲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