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建安三年十月,刘备与孙策大战于丹阳郡境内,最终依照秦瑱之策击败了孙策兵马。
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孙策在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再度收缩防线。
随着刘备进入江东平原,原本的依险而守的战略完全失效。
由是孙策索性主动放弃了泾县、芜湖两座城池,将原本分散的兵力重新集结。
以他所部五千并上孙贲手中三千,退到了丹阳郡郡治宛陵县坚守。
同时,为了和秦瑱这种战略高手对决,他再度将权力下放,委任周瑜担任东吴大都督。
防线一度收缩到了吴郡边界的潥阳,与石城、宛陵形成了一个新的三角战线。
这个防线虽然是以城池来设防,但很明显,作为主公的孙策这一次将自己安排在了第一线,死死把住了会稽的门户。
故而在听到这个战略部署之后,刘备也是一阵吃惊道:
“孙伯符今即败退,不思退往会稽,何以还欲坚守宛陵?”
“此非只身犯险,顾小而失大否?”
不怪刘备如此惊讶,因为现在宛陵一定是守不住的!
随着春谷、泾县、芜湖等重镇陷落,宛陵就成了一座孤城。
一旦他们将宛陵围住,那孙策就成了孤军,九死一生,这显然不是一个主公应该做出的决断!
身为主将,最应该做的,就是待在后方,时时刻刻保证自己的安全。
不然一旦被敌军所擒,那其麾下兵马就会自己混乱!
可秦瑱听了,却给出刘备了一个合理解释。
在他看来,孙策这不是将自己至于险地,而是为了效仿项羽当年破釜沉舟之策!
因为现在江东已经无险可守,一旦退到会稽,只要被他们切断两个郡的联系,那吴郡就会被慢慢蚕食。
同理,吴郡那边失去联系,会稽早晚也会被他们所取。
所以孙策现在最后的希望,就是死死守住宛陵!
只要宛陵不陷落,那江东军就还有一点反攻的希望。
一旦宛陵陷落,即便这一次江东没被他们夺取,凭豫章、丹阳两个郡,孙策也会被耗死。
孙策就是洞悉了这一点,意图以自己为诱饵,将他们留在丹阳境内!
如果他们全力进攻宛陵,那后方弱点就会暴露给周瑜。
反之,如果他们全力进攻潥阳,孙策也能不断从后方袭扰。
可以说,孙策这个策略,是应对他们兵力优势的最好策略!
刘备面对这番解释,不由暗赞孙策真乃人杰。
在兵败之后,还能如此之快的整理自己的思绪,给出这么一个应对之策,属实是个合格的统帅。
但赞叹之中,想着孙策亲领八千余人坚守宛陵,他便一阵头疼道:
“今我军兵马虽多,可孙策领军之能非凡!”
“此人以八千人守此地,我军非全力猛攻而不得下!”
“又兼孙策使周瑜任大都督,集结吴郡兵马恐有两三万人。”
“我军若要分兵,少了恐难抵御孙策,多了又难取宛陵,如之奈何?”
众人闻之,自是一阵思虑,可刘晔却是出列一笑道:
“敌军虽有坚城驻守,可我军亦可制攻城利器应对!”
“为虑者孙策坚壁清野,难伐木材,可以工匠于后制作云梯、井栏、抛石车等物以助攻城。”
“如此,不须太多兵马,亦可夺取轻易夺取宛陵坚城!”
在原本历程之中,刘晔的战术历来灵活多变。
官渡之战时,面对袁绍搭建的土方箭楼,其人便建议以投石车对敌。
眼下见孙策有心死守宛陵,他便想起了攻城器械这一环。
实际上攻城器械大都是到城下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建安三年十月,刘备与孙策大战于丹阳郡境内,最终依照秦瑱之策击败了孙策兵马。
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孙策在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再度收缩防线。
随着刘备进入江东平原,原本的依险而守的战略完全失效。
由是孙策索性主动放弃了泾县、芜湖两座城池,将原本分散的兵力重新集结。
以他所部五千并上孙贲手中三千,退到了丹阳郡郡治宛陵县坚守。
同时,为了和秦瑱这种战略高手对决,他再度将权力下放,委任周瑜担任东吴大都督。
防线一度收缩到了吴郡边界的潥阳,与石城、宛陵形成了一个新的三角战线。
这个防线虽然是以城池来设防,但很明显,作为主公的孙策这一次将自己安排在了第一线,死死把住了会稽的门户。
故而在听到这个战略部署之后,刘备也是一阵吃惊道:
“孙伯符今即败退,不思退往会稽,何以还欲坚守宛陵?”
“此非只身犯险,顾小而失大否?”
不怪刘备如此惊讶,因为现在宛陵一定是守不住的!
随着春谷、泾县、芜湖等重镇陷落,宛陵就成了一座孤城。
一旦他们将宛陵围住,那孙策就成了孤军,九死一生,这显然不是一个主公应该做出的决断!
身为主将,最应该做的,就是待在后方,时时刻刻保证自己的安全。
不然一旦被敌军所擒,那其麾下兵马就会自己混乱!
可秦瑱听了,却给出刘备了一个合理解释。
在他看来,孙策这不是将自己至于险地,而是为了效仿项羽当年破釜沉舟之策!
因为现在江东已经无险可守,一旦退到会稽,只要被他们切断两个郡的联系,那吴郡就会被慢慢蚕食。
同理,吴郡那边失去联系,会稽早晚也会被他们所取。
所以孙策现在最后的希望,就是死死守住宛陵!
只要宛陵不陷落,那江东军就还有一点反攻的希望。
一旦宛陵陷落,即便这一次江东没被他们夺取,凭豫章、丹阳两个郡,孙策也会被耗死。
孙策就是洞悉了这一点,意图以自己为诱饵,将他们留在丹阳境内!
如果他们全力进攻宛陵,那后方弱点就会暴露给周瑜。
反之,如果他们全力进攻潥阳,孙策也能不断从后方袭扰。
可以说,孙策这个策略,是应对他们兵力优势的最好策略!
刘备面对这番解释,不由暗赞孙策真乃人杰。
在兵败之后,还能如此之快的整理自己的思绪,给出这么一个应对之策,属实是个合格的统帅。
但赞叹之中,想着孙策亲领八千余人坚守宛陵,他便一阵头疼道:
“今我军兵马虽多,可孙策领军之能非凡!”
“此人以八千人守此地,我军非全力猛攻而不得下!”
“又兼孙策使周瑜任大都督,集结吴郡兵马恐有两三万人。”
“我军若要分兵,少了恐难抵御孙策,多了又难取宛陵,如之奈何?”
众人闻之,自是一阵思虑,可刘晔却是出列一笑道:
“敌军虽有坚城驻守,可我军亦可制攻城利器应对!”
“为虑者孙策坚壁清野,难伐木材,可以工匠于后制作云梯、井栏、抛石车等物以助攻城。”
“如此,不须太多兵马,亦可夺取轻易夺取宛陵坚城!”
在原本历程之中,刘晔的战术历来灵活多变。
官渡之战时,面对袁绍搭建的土方箭楼,其人便建议以投石车对敌。
眼下见孙策有心死守宛陵,他便想起了攻城器械这一环。
实际上攻城器械大都是到城下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