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五章 年关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粗略统计,大颂和高丽的逆差在三十亿颂圆左右,与东瀛的贸易逆差在四十八亿颂圆左右。”

  杨贺早有准备,端着一本账册向赵煦说道。

  顿了下,他道:“这只是账面上的贸易往来,民间多有疏漏。”

  赵煦轻轻点头。

  按照银子和颂圆的兑换比,这相等于六百万两银子和九百多万两银子。

  如果拿颂圆和当代货币相比,一颂圆的购买力和一块钱也差不多,只是稍微高一点。

  对于这个顺差数目,赵煦觉得在情理之中。

  毕竟,大颂基本上从上到下控制了高丽和东瀛,毫无障碍地向他们输出工业品。

  而由于高丽和东瀛没有工业基础,大颂的工业品在两国内没有敌手,盈余这么多理所应当。

  “对于商税这块,你们要盯的紧一些,经商的商贾必须取得商引方能经商,每一笔贸易都要有记录,按照盈余缴纳商税。”想到杨贺说的‘民间多有疏漏’,他提醒了一句。

  当前,大颂保持很低的农赋,那么税收就必须从商贸方面补足。

  他率领大颂的将士们在外用命,为商贾打下一个又一个市场。

  他们不能只享受红利而不愿承担一点责任。

  而按大颂律法交税便是他们的责任。

  当然,他很清楚商贾本色,他们的本性是不断扩张利益,对于责任能不承担就不承担。

  这也会是今后朝廷与民间商贾的主要矛盾。

  也是大颂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发展商贸所要承受的结果。

  对于这点,他必然是要保持警惕的,既要保持大颂商贸的发展,也不能允许闹出乱子。

  这便是他为什么让官办商行占据主导,引领商贸发展的原因。

  谁也无法保证未来大颂会不会出现一个受西土人思想教唆而成长起来的野心家。

  他辛辛苦苦和将士们流血流泪打下来的江山,不愿因此葬送。

  “是,殿下。”杨贺应了声是。

  赵煦点点头,又望向刘福,“为了配合大颂商贸的发展,大颂也该建立国籍制度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