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招贤纳才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左良玉这边,正蠢蠢欲动谋划造反之际,九江城中的太子王明,这些天来,却是一直在思虑着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招贤纳才。
他打算,在九江城现在尚是稳定,朝廷新的诏令尚未到来之时,抢先去谋求几名趁手的人才。
无论什么时代,杰出的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
王明最想招揽于手下者,便是明末英雄,阎应元。
阎应元,字皕亨,直隶通州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
弘光元年夏,阎应元为反抗鞑清的剃发令,曾率十万义民,起义于江阴城中。当是时,城外的二十四万清军,两百余门重炮,阎应元凭一腔孤勇,竟守得城池足足八十一天,并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了七万五千人,简直是了不起的奇迹。
这般壮举,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可惜,最终还是因寡不敌众,力尽城陷,江阴城重归一片腥膻。城破之日,全城义民皆是忠肝义胆,竟无一降者,后被清军屠戮,以致全城数十万人,幸存者竟仅有老幼五十三口,可谓悲壮之极。
而阎应元在被俘之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竟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于英勇就义。
这样一位杰出的明末英雄,王明不希望在这个自己穿越而来的世界里,再让他经历同样的悲剧。
这样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若仅仅是为了给南明陪葬,实在太过可惜。而如果能让这样杰出之辈为自已效力,对王明来说,无异于是如虎添翼。
而现在这个时刻,读过明史的王明知道,正是挖掘此人的大好时机。
因为此时的阎应元,刚从江阴典史一职解任,正准备前往广东英德县担任主簿,但是,因为母亲突然生病,使他无法离家远行,只得在家中照料母亲。
只可叹,母亲不久便亡故,而阎应元在安葬母亲后,还未来得及赶赴广东,清军已是急迫城下,那江阴城知县林之骥,遂举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左良玉这边,正蠢蠢欲动谋划造反之际,九江城中的太子王明,这些天来,却是一直在思虑着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招贤纳才。
他打算,在九江城现在尚是稳定,朝廷新的诏令尚未到来之时,抢先去谋求几名趁手的人才。
无论什么时代,杰出的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
王明最想招揽于手下者,便是明末英雄,阎应元。
阎应元,字皕亨,直隶通州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
弘光元年夏,阎应元为反抗鞑清的剃发令,曾率十万义民,起义于江阴城中。当是时,城外的二十四万清军,两百余门重炮,阎应元凭一腔孤勇,竟守得城池足足八十一天,并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了七万五千人,简直是了不起的奇迹。
这般壮举,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可惜,最终还是因寡不敌众,力尽城陷,江阴城重归一片腥膻。城破之日,全城义民皆是忠肝义胆,竟无一降者,后被清军屠戮,以致全城数十万人,幸存者竟仅有老幼五十三口,可谓悲壮之极。
而阎应元在被俘之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竟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于英勇就义。
这样一位杰出的明末英雄,王明不希望在这个自己穿越而来的世界里,再让他经历同样的悲剧。
这样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若仅仅是为了给南明陪葬,实在太过可惜。而如果能让这样杰出之辈为自已效力,对王明来说,无异于是如虎添翼。
而现在这个时刻,读过明史的王明知道,正是挖掘此人的大好时机。
因为此时的阎应元,刚从江阴典史一职解任,正准备前往广东英德县担任主簿,但是,因为母亲突然生病,使他无法离家远行,只得在家中照料母亲。
只可叹,母亲不久便亡故,而阎应元在安葬母亲后,还未来得及赶赴广东,清军已是急迫城下,那江阴城知县林之骥,遂举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