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压寨夫人驾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一连数了好几遍之后,秦川有些疑惑,他记得当初王继宗写信的时候,是要一石玉麦,五石番薯和二十石土芋,拢共才二十六石种子,银子也只付了八十两而已。
但如今,他面前的新粮食却有足足一百石。
正疑惑间,王继宗扬了扬镇海镖局给他的一封书信,笑着说道:“大管事,周先生多赠了两倍的良种。”
“难怪。”秦川恍然大悟,“这位周先生好人啊,以后有机会了得好好感谢他才行。”
“周先生乃是徐阁老的学生,继宗曾向他请教过学问,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乃难得的良师益友,听闻继宗要在娄烦乃至静乐推广新粮种后,周先生便多赠了两倍良种,让继宗替他多多推广新粮,以偿其恩师徐阁老之夙愿。”
“哦,是该大力推广的。”
秦川一边笑呵呵说着,一边打开一个大麻袋,从里面掏出一个土豆,然后……
跟后世动不动拳头大的土豆比起来,这土芋也太小了吧,才鸡蛋那么大,跟骡马铃铛差不多,难怪以后会被叫做马铃薯。
个头小就代表着产量低,加上干旱、严寒、土地贫瘠等原因,产量远远不如后世的动辄三五千斤。
据王继宗所说,他试种两年,在河边最肥沃且灌溉充足的田地里尽心侍弄,亩产最高也不过七石而已,在贫瘠干旱的地里亩产才四五石。
照理说,四五石的产量已经比现阶段任何粮食都高了,但问题就在于,种一亩土芋就需要至少一石种子。
要知道,如今天灾连年的情况下,北方的粮食亩产也不过一两石而已,让农民拿一石粮去播到土地里,他们是舍不得的。
番薯稍微好一点,可以插秧种植,但也并不是每季都能插秧,而且番薯这东西吃多了肚子容易不舒服,还臭屁连连,实在是不好当主粮。
再加上小老百姓固有的守旧思想,徐光启在北方推广新粮食的进展十分缓慢,产量高的粮食,反倒没人愿意种。
玉麦倒是很多人种,这东西早在嘉靖年间就传入广西,并向其他省份传播了,如今南方大多省份都有种植。
只不过,这东西北方依然很少人种植,因为它比不得谷子和糜子的耐寒耐旱,遭天灾的时候很容易歉收。
从科学和进步的角度,秦川是佩服徐光启的。
从发家和致富的角度,秦川是要帮他一把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一连数了好几遍之后,秦川有些疑惑,他记得当初王继宗写信的时候,是要一石玉麦,五石番薯和二十石土芋,拢共才二十六石种子,银子也只付了八十两而已。
但如今,他面前的新粮食却有足足一百石。
正疑惑间,王继宗扬了扬镇海镖局给他的一封书信,笑着说道:“大管事,周先生多赠了两倍的良种。”
“难怪。”秦川恍然大悟,“这位周先生好人啊,以后有机会了得好好感谢他才行。”
“周先生乃是徐阁老的学生,继宗曾向他请教过学问,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乃难得的良师益友,听闻继宗要在娄烦乃至静乐推广新粮种后,周先生便多赠了两倍良种,让继宗替他多多推广新粮,以偿其恩师徐阁老之夙愿。”
“哦,是该大力推广的。”
秦川一边笑呵呵说着,一边打开一个大麻袋,从里面掏出一个土豆,然后……
跟后世动不动拳头大的土豆比起来,这土芋也太小了吧,才鸡蛋那么大,跟骡马铃铛差不多,难怪以后会被叫做马铃薯。
个头小就代表着产量低,加上干旱、严寒、土地贫瘠等原因,产量远远不如后世的动辄三五千斤。
据王继宗所说,他试种两年,在河边最肥沃且灌溉充足的田地里尽心侍弄,亩产最高也不过七石而已,在贫瘠干旱的地里亩产才四五石。
照理说,四五石的产量已经比现阶段任何粮食都高了,但问题就在于,种一亩土芋就需要至少一石种子。
要知道,如今天灾连年的情况下,北方的粮食亩产也不过一两石而已,让农民拿一石粮去播到土地里,他们是舍不得的。
番薯稍微好一点,可以插秧种植,但也并不是每季都能插秧,而且番薯这东西吃多了肚子容易不舒服,还臭屁连连,实在是不好当主粮。
再加上小老百姓固有的守旧思想,徐光启在北方推广新粮食的进展十分缓慢,产量高的粮食,反倒没人愿意种。
玉麦倒是很多人种,这东西早在嘉靖年间就传入广西,并向其他省份传播了,如今南方大多省份都有种植。
只不过,这东西北方依然很少人种植,因为它比不得谷子和糜子的耐寒耐旱,遭天灾的时候很容易歉收。
从科学和进步的角度,秦川是佩服徐光启的。
从发家和致富的角度,秦川是要帮他一把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