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寒门宰相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百七十九章 落实工作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所谓宋体字并不准确。
  宋体字是宋朝发明的,但普遍应用都是在明朝刻版上。
  宋代的刻匠刻的都是楷书,越好的刻匠其书法刻法便是越好。
  好似章越刻章一般,如今在京师的士大夫手中可谓是一章难求。
  但明朝雕版都是统一的宋体字,故而明朝士大夫就很推崇宋刻本,认为明朝流行的宋体字的刻书千篇一律,丢掉了刻书的美感。
  对章越而言,问题是一样的,讲究个性就无法讲究效率。
  宋体字有一个特点是‘横细竖粗’,为啥呢?因为制作刻版的木头都是竖着劈的。
  刻字的‘竖’是顺着木头纹理往下刻的时候比较容易,但往横着刻的时候就比较费功夫。
  因此宋体字不追求楷体的美观,最大的讲究刻字的效率,讲究效率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可以降低成本。
  宋朝一本六七万字的书要两三贯,明朝六七十万字的书要二三两。从书籍一事来看,便知在宋朝普及全民教育,是很困难的。
  故而宋朝的寒门,是士族旁支,到了明朝已经有贫民阶层,自称寒门了。
  不过,往上几千年大家都是炎黄之后,说是寒门也对。
  但是无法普及全民教育,也不等于士族阶层就不差钱了。
  唐朝一位藏书极多宰相就有首诗,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卖及借人为不孝。
  因为书籍很贵重,故而都不喜欢借书给别人,子孙将书借给别人都背上不孝的名义。
  章越还记得当初借书读,最少要提两壶酒去别人家,别人才肯借给你。
  刘监丞给章越寻刻匠不是他们刻的不好,而是他们刻得太好了,故而不合乎于章越的要求。
  刘监丞满怀不安地正要离开,却见一人大步流星地走入。
  刘监丞眼睛一花,这不是差点成为自己女婿的黄好义么?
  刘监丞顿时吓得魂不附体,原来自己是因为此人的缘故被章越屡屡‘穿小鞋’啊!
  刘监丞暗呼,苦也,苦也。
  黄好义经过时却没瞧见刘监丞。
  黄好义如今在交引监供事,治平年间章越被罢后,本安排黄好义跟随蔡京办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