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的光影年代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二章 时代变了(7/7)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时代变了’四个大字!

  ……

  如果说去年的《1942》是刚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拍摄的电影,《私人订制》大概就是刚子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拍摄的,什么诺言?

  “我也是打那过来的,路很长,再接再厉!”

  打算亲自出手教徐争、吕潇然一伙人什么叫商业喜剧片的玩法!

  《私人订制》拍摄期间,随行的广告商比剧组工作人员都多,挤破头给冯导塞钱,这电影据说是在苏州海南一边度假游玩一边拍出来的——李晓露甚至带了孩子一起玩。

  这叫什么?

  这叫号召力!

  然后呢,观众不吃他这套了…

  以前没得选,现在有了《夏洛特烦恼》,谁爱看你?

  冯晓刚大概是不服气,他认为自己的电影有情怀、有突破、不媚俗,所以那些不喜欢《私人定制》一定是太过庸俗的缘故。

  看了看给《私人订制》评论,更觉得不爽了!

  其实,大部分得评论都是观众给的…

  但他不能骂观众,只能挑影评人炮轰。

  ——现在还没到他开骂观众的时候!

  他怎么说呢?

  他说:“就现实批判性而言自己给《私人订制》打9分,因为它突破了对权力的讽刺,自己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

  然后开骂影评人不懂事…

  这片子拍的这么烂,连个完整的电影都算不上,也只能给自己找点台阶说我其实是搞批判来着。

  一个电影好看不好看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是说你自以为有“批判现实”这一出就可以得意洋洋,自己拽得上天了似的!

  那你宣传的时候就说‘我是搞批判来的’,宣传的时候发了一堆通稿:“冯氏喜剧再战贺岁”…

  末了,给人盛上来的却是另一道菜,谁会满意?

  他的炮轰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

  引发了一堆的讨论。

  就在这时,吕潇然发了一篇微博:“艺术永远源于生活,脱离了对大众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就会脱离群众,不接地气儿。”

  “我们很多文艺工作者正在走上因为自己精力分散,更因为自己的过分膨胀而失掉生活这块沃土,正在逐渐变成他们自己当初最讨厌的那群人——不接地气的,高高在上的文艺工作者!希望所有的中国电影人引以为戒!”

  “有感而发,没有针对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