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的光影年代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九章 技术革新的追求…(4/5)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忘记,李导演在《比利林恩》之前所有的好莱坞电影作品上从来没有亏过钱,李鞍也从来不是一个小众电影的导演。

  当然,李鞍大导演自己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没准他就是拿别人的钱饰演自己的120帧、4D…

  还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北美畅销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改编,原著很有名的,入选BBC本世纪必读12本小说!

  ……

  电影的帧数,就是画面数。

  大家所熟悉的24帧电影,就是每秒有24格画面在人眼前放映,由于视觉的停留效果,形成了连续动作的影像。

  简单来讲,所谓120帧就是每秒120格的画面——清晰度倍增!

  所以,吕潇然清楚地看到了《比利林恩》演员脸上的3D痦子…

  充斥了大量面部特写,原本只需中景的镜头都被义无反顾地推得极近,几乎每个角色都顶着红鼻头以及泛着血丝的面颊和眼睛——这是启用这种技术的初衷或者副作用——导演企图在这部作品中把一切变得纤毫毕见。

  吕潇然有点小尴尬…

  过于清晰,给他一种错觉:剔除了电影独有的某种质感,像是在看高清电视。

  至于剧情,真的就是肥皂剧!

  这电影叙事完全不像是李鞍能拍出来的!

  很失望…

  简单介绍一下《比利林恩》:比利林恩和他的战友们在真实的战火中被当做英雄的人,一旦回到俗常,就必须被纳入一场表演。林恩和他的战友们所经历的一切一旦进入影像、解释、传颂与报道,就都被娱乐化了。他们的恐惧、自豪和悲伤都化成一种象征和固定格式,进而被消费。

  最后,他们选择重新回到战场…

  对于旁人来说,只有在那里,这群人才真正维系了英雄的模样,这一点才最残忍。!

  这才是这个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但是,李鞍好像只顾忙着展示新技术,并没有用心打磨叙事…

  就这么平白直叙的讲述,连个重点也没有…

  电影放映结束,吕潇然被邀请到了台上——邀请他来,就是为了跟李鞍对话…

  主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