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怀念我的公公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公公感情用事,心地善良(10)——被讹过钱,打过架,对大保有过不满。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点,而不是优点。多年后,我先生与公公聊天时也分析过公公当年确实也有不对的地方,就是不该预支几个人工资,造成别人误会不公平。然而公公口气就没软过,他一辈子坚持自己做法对完了,错的都是那个女工。

  公公平时对大保一辈子千恩万谢,实际他也有对大保不满意的地方。这种不满意又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他是气大保太正直,不愿意在工作上拉弟妹一把。

  原来大保在她所在市长期担任劳动局正局长,权利很大,安排谁在哪里当个工人之类上班是件小事,甚至都不用自己出马,手下也可以帮她办好。她却不为自家亲戚谋一丝利。尽管公公多次劝说过她,她也不为所动,坚持自己原则,一定要高风亮节。

  公公不满意的是自家六姊妹中,大哥没文化就算了,幺幺脾气古怪没读过初中也算了,自己有工作也不说了,最可惜的是小保和小老子最年轻,又都是初中毕业学历,在当时五六十年代农村算文化人。他们明明有几次机会出去上班被公社书记卡着。大保这个亲大姐完全可以在不违反大原则情况下,适当想办法把两个弟妹调出去工作,偏偏大保又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两个弟妹陷在农村一辈子也不管。她的理由很高大上,她要保持晚节。她宁愿自己节约一辈子,从工资里拿点钱支援弟弟妹妹,也不给他们谋一份脱离农村的工作。她本来办得到,她的弟妹文化水平也能胜任。无论公公怎样劝说,她也不为所动。小保比大保小十九岁,面对年龄可以当母亲的大姐严肃坚持原则做派,她也想求大姐帮忙找工作,又不好意思开口。小老子更小更没有发言权。只有公公气得写信说他大姐这种做法只能让弟妹当她一辈子的债主,说她一辈子都要给弟妹还经济债还不清。确实大保支援了弟妹一辈子,却没想到给弟妹安排个好工作胜过这一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公公还说当时大保单位一个当官的,职位比大保低,违规安排三十六个农村亲戚进城当了工人。这个领导当时就扬言不怕被开除,到时这些亲戚每人每月送他一元钱答谢扶持他,他都能生活。结果他没被开除,只是被撤职。他安排的亲戚工作都保住了。

  虽然这个人做法太激进,但大保做法太气人。她就爱护眼珠子一样珍惜自己的名声。而公公为弟妹的利益也不惜亲自批评恩人,也是要鼓很大勇气的。我以前还觉得大保真的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贪利,后来看一篇文章说她这种行为也是贪,贪名。唉,搞不懂。

  大保甚至对自己养子下手也狠,六七十年代流行知识青年下乡。她的养子高中毕业也没大学可读,又算独生子女符合可以不下乡政策。周围同事都劝她说下乡也苦,让她把养子就近安排在工厂上班。我这个爱护名声的大保一心跟党走,必须事事做表率,硬把她儿子弄去下乡两年才安排回城进印刷厂上班。好在当时印刷厂效益好,谁知后来又遇到印刷厂破产倒闭,要是她当时未卜先知,把儿子安排进政府部门也好啊。

  大保当了很多年劳动局正局长,她的亲戚包括她的亲弟妹,亲侄儿男女硬是没有沾她一丝工作上的光。她高风亮节一辈子,过分正直到迂腐一辈子,清廉一辈子。晚年她才发现别人根本不按她那一套行事,别人见风使舵,油滑钻政策空子,反而过得风风光光。她退休后再想去办啥事已经人走茶凉不灵光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保此时才开始疑惑,开始反思,甚至开始后悔,但已经迟了。我们这个社会是劣币驱逐良币,太坚持原则的人反而没有好下场。公公早就得比她明白,却又无能为力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