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相见恨晚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哦……这可真是有些遗憾呢。”王贞白难免有些失望,李洞主也摇了摇头。
“没什么,晚辈认为,只是会做几首诗其实算不得什么,能够对于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有所贡献才是真正的人才,尤其是在这样的乱世里……”李盛装模作样地自谦道。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洞主捋了捋白胡子,一本正经地问道:“那么,请问李公子,你认为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李盛知道,科举制度从隋朝就已经有了,但科举制度的真正成型是在唐朝。既然他是钟匡范的属下,他就不能公然对于科举制度提出否定的看法,那会给他招来麻烦的。在这个时代,数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物理和化学方面则是几乎很少有建树。
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这里的明算就是指数学。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曾经要求很高,后来却渐渐地废掉了。
后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了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考察对儒家经典的记忆,比较容易;进士科则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而且,进士科又是做官的主要途径,因此,最受天下读书人的重视。
沉吟片刻,李盛答道:“请恕晚辈直言,诗赋和文章固然也很重要,但是,算学也是很有用途的,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应该值得我们读书人多多学习。”
“李公子,既然你这么说,那么,对于算学,你有何高见呢?”王贞白虽然不太认同李盛的话,但却还是有些好奇,这个李公子给他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晚辈有个简易实用的办法,可以用来计算圆弧的长度,这是晚辈近期才研究出来的成果。”李盛淡淡地笑了笑,其实,这是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上记载的“会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哦……这可真是有些遗憾呢。”王贞白难免有些失望,李洞主也摇了摇头。
“没什么,晚辈认为,只是会做几首诗其实算不得什么,能够对于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有所贡献才是真正的人才,尤其是在这样的乱世里……”李盛装模作样地自谦道。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洞主捋了捋白胡子,一本正经地问道:“那么,请问李公子,你认为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李盛知道,科举制度从隋朝就已经有了,但科举制度的真正成型是在唐朝。既然他是钟匡范的属下,他就不能公然对于科举制度提出否定的看法,那会给他招来麻烦的。在这个时代,数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物理和化学方面则是几乎很少有建树。
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这里的明算就是指数学。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曾经要求很高,后来却渐渐地废掉了。
后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了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考察对儒家经典的记忆,比较容易;进士科则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而且,进士科又是做官的主要途径,因此,最受天下读书人的重视。
沉吟片刻,李盛答道:“请恕晚辈直言,诗赋和文章固然也很重要,但是,算学也是很有用途的,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应该值得我们读书人多多学习。”
“李公子,既然你这么说,那么,对于算学,你有何高见呢?”王贞白虽然不太认同李盛的话,但却还是有些好奇,这个李公子给他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晚辈有个简易实用的办法,可以用来计算圆弧的长度,这是晚辈近期才研究出来的成果。”李盛淡淡地笑了笑,其实,这是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上记载的“会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