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李敏的心思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京师匠造书院,以半年为一期培养工厂需要的技术工人,到目前为止,也向各大工厂输送了上千名工人了。
而这些工人到了工厂后,也迅速成为中坚力量,为工厂的顺利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工厂的日益增多,而且对工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人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而且匠造书院的学子们自行造出来的改良型蒸汽机,也让李敏意识到,以书院模式培养工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唯一的缺憾是,培养工人数量还是太少了。
一开始他想的是,那就再建几所技术类型的书院,先把规模扩上去再说,不过在某次无意和太医院院正楼英闲聊后,他改变了主意。
自从获得《赤脚医生手册》后,楼英也在不遗余力的推广该本医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太医院还好,但是在地方上,各家医馆大夫的行医标准,并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因为所谓医术精湛,其实更多的方面,还是看大夫的经验丰富不丰富,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就算是同一种症状,不同的大夫也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出来。
倒不是这些大夫医术不行,而是他们在看病时,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望闻问切的出发点也各不相同。
而且很多大夫,在传道受业时,都习惯于留一手,即不会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传授出去,敝帚自珍的习气很严重。
因此楼英决定启奏陛下,开设全新的医学学校,便以《赤脚医生手册》为标准教材,来传授医学培养医生。
通过和楼英的闲聊,彻底启发了李敏,他瞬间意识到,之所以培养工人的速度慢,便是因为这些工匠在入学之前,完全没有受过统一的标准教育。
所有的一切关于工业方面的知识,只有等到进入匠造书院后,才能重新学习,这样便大大减缓了培养人才的速度。
在李敏的设想中,应该在匠造书院以下,另设新学,按照工业人才的标准,教授更为基础的知识,如算术、米、厘米、吨等各单位的应用,力臂、扭矩、马力等基础知识的培养等等。
和工业流水线生产一样,也将新学传授的知识统一标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京师匠造书院,以半年为一期培养工厂需要的技术工人,到目前为止,也向各大工厂输送了上千名工人了。
而这些工人到了工厂后,也迅速成为中坚力量,为工厂的顺利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工厂的日益增多,而且对工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人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而且匠造书院的学子们自行造出来的改良型蒸汽机,也让李敏意识到,以书院模式培养工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唯一的缺憾是,培养工人数量还是太少了。
一开始他想的是,那就再建几所技术类型的书院,先把规模扩上去再说,不过在某次无意和太医院院正楼英闲聊后,他改变了主意。
自从获得《赤脚医生手册》后,楼英也在不遗余力的推广该本医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太医院还好,但是在地方上,各家医馆大夫的行医标准,并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因为所谓医术精湛,其实更多的方面,还是看大夫的经验丰富不丰富,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就算是同一种症状,不同的大夫也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出来。
倒不是这些大夫医术不行,而是他们在看病时,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望闻问切的出发点也各不相同。
而且很多大夫,在传道受业时,都习惯于留一手,即不会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传授出去,敝帚自珍的习气很严重。
因此楼英决定启奏陛下,开设全新的医学学校,便以《赤脚医生手册》为标准教材,来传授医学培养医生。
通过和楼英的闲聊,彻底启发了李敏,他瞬间意识到,之所以培养工人的速度慢,便是因为这些工匠在入学之前,完全没有受过统一的标准教育。
所有的一切关于工业方面的知识,只有等到进入匠造书院后,才能重新学习,这样便大大减缓了培养人才的速度。
在李敏的设想中,应该在匠造书院以下,另设新学,按照工业人才的标准,教授更为基础的知识,如算术、米、厘米、吨等各单位的应用,力臂、扭矩、马力等基础知识的培养等等。
和工业流水线生产一样,也将新学传授的知识统一标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