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网游之文明霸途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五章 决战黄巾12无奈之举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出那样的决策,完全是因为形势所迫;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还要说回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并不是某一场单独的战役,乃是一个巨大战役(上党之争)的最终决战;起因是秦国出兵,强要韩国的上党,韩国羸弱不敢反抗。

  但是上党作为战略要地,若是秦国占据了上党,那么对于赵国则不利,这不符合赵国的利益;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赵国不畏秦国兵锋,于是便与秦国开战。

  在经过几年的摩擦后,终于爆发了一场持续半年之久的决战——长平之战。

  因为此次战争的结束,终结于白起在长平彻底坑杀赵国四十多万赵国精锐,所以这场战争被命名为长平之战。而此战也使得赵国元气大伤、几无可用之兵,为后来始皇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而参与此战的秦军统帅也不是只有白起一人,先是名将王龁为帅,然后才是白起为帅;赵军的统帅,则先是名将廉颇,然后才是赵括。

  而且还有一个误区就是,长平之战并不是什么“以弱胜强”的战争;而是一场以多打少的华夏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当时秦军总兵力六十多万人,赵国总兵力四十多万人。

  ……

  于长平,白起俘获了四十多万精锐赵军;与此同时,白起也陷入了困境之中,“胜利的困境”。

  那就是这四十多万赵军,应该如何处置?

  他们乃是赵国最精锐的军事力量,无论是为了眼前战争的胜利,还是为了王的大业,都是不可能放他们走的;而且秦赵两国当时的关系已经恶劣到了极点,就算放回这些人也不会得到赵国的感激,反而会受到赵国的反扑。

  而且正逢其他诸侯国出现异动,白起必须立马带着大军前去镇压;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多余的兵力来处理这四十多万降军。

  并且这些赵军精锐无比,只是因为赵括的失误迫降而已,他们随时可能反抗,从而造成不小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