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甘氏早产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听一耳朵也就罢了。我就是跟你说到这一茬,顺口一提。我也知道,你素来是不爱听这些墙角是非。咱们好不容易见一面,不说这些了。你家晟哥儿,快满周岁了吧?”
提起儿子,萧雯眼中笑意更甚。
“嗯。”她道:“下个月初六。”
女人谈起儿女来,总是说不完。一会儿说起孩子顽皮捣蛋,一会儿又说起晚上踢被子,挑食,爱哭,好动,等等。毓宁公主也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说起育儿经来,可谓如长江流水,滔滔不绝。
另一边,季菀和阮未凝走在一起,也在聊家常。
“二郎说,今年南方的夏瓜长得不错,比往年产量都大。前儿个庄头才送来一个,足有十二斤。瑶姐儿抱着不松手,都没怎么吃主食。”
季菀轻笑。
“还说呢。这不天热了么?我做了刨冰解暑,行哥儿就好那一口,嚷着要吃。我不敢给他吃太冷的东西,就把上面的水果挑出来,总算解了他的口腹之欲。以后再做这些个冷饮,我都不敢让他看见。”
阮未凝表示理解。
“行哥儿开始习武了吧?”
季菀嗯了声,“在前院住着,学文习武倒是没耽搁,但还是淘。逮了空闲,就拉着玙哥儿疯玩儿。”
“孩子嘛,正是爱玩儿的时候,不妨事。”
阮未凝笑笑,又道:“听说西北战事,僵持了快两个月了,这么胶着下去,也不知何时才有结果。”
安国公府好几个儿郎都在西北参战,平日里也有家书往来,关于战事,季菀也是知道些的,闻言也叹息一声。
“再往前就深入罗曳腹部,正是最紧要的关头,天险关卡,不易攻破。照如今的形势看,少不得是一场持久战。”
“那就得加送粮草。”阮未凝道:“可西北之境千里之遥,又得穿山越岭,如今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旅途劳累,怕是会延期。粮草若不能及时送到,就得就地征粮。”她说到这里,压低了嗓音,“我听说西北偏僻之地,很是穷困。当地百姓一年储存的粮食,也就够自己吃。若是都给了行军将士,该以何果腹?”
季菀偏头看她,“你什么时候关心起这些国政要事了?哦,我知道了,是小九与你说的吧?”她恍然大悟一般,“他现在是大司农,负责粮食库藏。军资粮草的拨用,也是他职责所在。百姓的粮草若是被征用了,没得吃了,就得找上官府,官府必然上报朝廷。其实这都是小事,怕的是百姓饿着肚子,会闹事。等朝廷的粮食一到,就开始疯抢。通常地方官处理这样的事,都是强行出兵镇压。”
阮未凝点点头。
“岳家作战,最是讲究效率,为大局着想,是不在乎民之小利的,以前也发生过就地征粮的事儿。可因为处理不得法,导致民怨沸腾,聚众闹事,还扣押了县令。到最后,被冠上了谋反大罪,死了不少人。说起来,都是无辜百姓,所求的,不过就是有口饭吃,却枉送了性命。”
季菀没说话。
说到底,这是国策的问题。
当时先帝执政,晚年昏聩,弄得朝堂乌烟瘴气,奸臣当道。百姓断了口粮,还被剥削,没办法,只好揭竿起义。当时平反的,就是岳家。
这段历史,季菀听陆非离说过。
老岳侯其人以酷烈为名,眼里最是揉不得沙子,忠勇可嘉,却没半点人情味,且,不接受投降。对‘敌人’,向来奉行的是斩尽杀绝。那一场起义反抗,死伤无数,尸体堆积如山,大部分,都是底层百姓。
因他行事太过冷酷无情,朝中许多人都不愿与其为伍。
当年为了这事儿,老安国公还当朝质问过他,两个老将,各执一词,吵得面红耳赤,自此结了仇。
陆家和岳家的嫌隙,便由此而来。
那些被撺掇起义的百姓固然可恨,但究其缘由,还是先帝为君不正。再则,老百姓所求不过有饭吃有地方住。只要惩治地方贪官,还地方太平,老百姓自然止戈投降。杀其头目,自可震慑四方。说到底,泱泱王朝,百姓才是社稷之根本。如此以暴制暴,动辄屠杀殆尽,只会引起百姓恐慌畏惧。
天底下那么多百姓,杀得完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听一耳朵也就罢了。我就是跟你说到这一茬,顺口一提。我也知道,你素来是不爱听这些墙角是非。咱们好不容易见一面,不说这些了。你家晟哥儿,快满周岁了吧?”
提起儿子,萧雯眼中笑意更甚。
“嗯。”她道:“下个月初六。”
女人谈起儿女来,总是说不完。一会儿说起孩子顽皮捣蛋,一会儿又说起晚上踢被子,挑食,爱哭,好动,等等。毓宁公主也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说起育儿经来,可谓如长江流水,滔滔不绝。
另一边,季菀和阮未凝走在一起,也在聊家常。
“二郎说,今年南方的夏瓜长得不错,比往年产量都大。前儿个庄头才送来一个,足有十二斤。瑶姐儿抱着不松手,都没怎么吃主食。”
季菀轻笑。
“还说呢。这不天热了么?我做了刨冰解暑,行哥儿就好那一口,嚷着要吃。我不敢给他吃太冷的东西,就把上面的水果挑出来,总算解了他的口腹之欲。以后再做这些个冷饮,我都不敢让他看见。”
阮未凝表示理解。
“行哥儿开始习武了吧?”
季菀嗯了声,“在前院住着,学文习武倒是没耽搁,但还是淘。逮了空闲,就拉着玙哥儿疯玩儿。”
“孩子嘛,正是爱玩儿的时候,不妨事。”
阮未凝笑笑,又道:“听说西北战事,僵持了快两个月了,这么胶着下去,也不知何时才有结果。”
安国公府好几个儿郎都在西北参战,平日里也有家书往来,关于战事,季菀也是知道些的,闻言也叹息一声。
“再往前就深入罗曳腹部,正是最紧要的关头,天险关卡,不易攻破。照如今的形势看,少不得是一场持久战。”
“那就得加送粮草。”阮未凝道:“可西北之境千里之遥,又得穿山越岭,如今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旅途劳累,怕是会延期。粮草若不能及时送到,就得就地征粮。”她说到这里,压低了嗓音,“我听说西北偏僻之地,很是穷困。当地百姓一年储存的粮食,也就够自己吃。若是都给了行军将士,该以何果腹?”
季菀偏头看她,“你什么时候关心起这些国政要事了?哦,我知道了,是小九与你说的吧?”她恍然大悟一般,“他现在是大司农,负责粮食库藏。军资粮草的拨用,也是他职责所在。百姓的粮草若是被征用了,没得吃了,就得找上官府,官府必然上报朝廷。其实这都是小事,怕的是百姓饿着肚子,会闹事。等朝廷的粮食一到,就开始疯抢。通常地方官处理这样的事,都是强行出兵镇压。”
阮未凝点点头。
“岳家作战,最是讲究效率,为大局着想,是不在乎民之小利的,以前也发生过就地征粮的事儿。可因为处理不得法,导致民怨沸腾,聚众闹事,还扣押了县令。到最后,被冠上了谋反大罪,死了不少人。说起来,都是无辜百姓,所求的,不过就是有口饭吃,却枉送了性命。”
季菀没说话。
说到底,这是国策的问题。
当时先帝执政,晚年昏聩,弄得朝堂乌烟瘴气,奸臣当道。百姓断了口粮,还被剥削,没办法,只好揭竿起义。当时平反的,就是岳家。
这段历史,季菀听陆非离说过。
老岳侯其人以酷烈为名,眼里最是揉不得沙子,忠勇可嘉,却没半点人情味,且,不接受投降。对‘敌人’,向来奉行的是斩尽杀绝。那一场起义反抗,死伤无数,尸体堆积如山,大部分,都是底层百姓。
因他行事太过冷酷无情,朝中许多人都不愿与其为伍。
当年为了这事儿,老安国公还当朝质问过他,两个老将,各执一词,吵得面红耳赤,自此结了仇。
陆家和岳家的嫌隙,便由此而来。
那些被撺掇起义的百姓固然可恨,但究其缘由,还是先帝为君不正。再则,老百姓所求不过有饭吃有地方住。只要惩治地方贪官,还地方太平,老百姓自然止戈投降。杀其头目,自可震慑四方。说到底,泱泱王朝,百姓才是社稷之根本。如此以暴制暴,动辄屠杀殆尽,只会引起百姓恐慌畏惧。
天底下那么多百姓,杀得完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