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跋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兴许是看出闵元启眼中的沉重之色,朱万春微微一笑,竟是拍了拍闵元启的肩膀。
除了这人之外,够格这么做的人也就是闵乾德一人了。
“元启,我看出你眼中焦急之色。”朱万春笑着道:“但事情千头万绪,没准今日不行,明日就行了?总是有解决之道,何必如此自苦?就说佛郎机,早前我也说怕是极难,毕竟军国重器。谁知找了南京京营一个参将一问,竟是当场拍胸口答应下来,不过三百两一门,十门炮三千两,他还能派兵护送过江,工匠一事,也包在他身上,只是说要给管匠人的工部官员一些好处。我适才只是怕事有变化,有所保留,其实这件事办的异常顺利,可见事情但认真去做就没个不成的,元启但放宽心,流寇就算要南来,一年时间都是往少了算。况且……”
朱万春有些犹豫,但还是说道:“北边有高杰,四镇之中属此人最为强悍凶狠,与李自成有夺妻之恨,根本不可能投降伪顺,既然如此,其部也有十余万悍勇将士,对闯逆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闵元启苦笑摇头,说道:“高杰先跟着孙传庭,大势不妙就和白广恩先跑,然后又在北方一路南窜,根本不敢和闯逆一战。他不敢降是不假,但他也不敢战。流寇只来万把人,高杰可能还敢打一打,来几万人,他就只有跑路了。到时候还会裹挟徐州百姓,淮安百姓,祸害一方,凭他能守徐淮,那是绝无可能之事。从他还有刘泽清身上,朱兄可看的出来有丝毫经营防线,稳固地方之举?都是竭泽而渔,拼命耗尽地方财力。修大宅造大屋,搜罗珍宝黄金白银等值钱物事,一旦有大军南下,其纵是不降,亦是绝不会做殊死抵抗,更不谈保境安民了。这些人,连唐时的节度使也远远不如。大唐节度使虽然自握兵权财权,对中枢不敬,但好歹自视为大唐臣子,对外来蛮夷和流寇逆贼都有征讨之举,投降附逆的节度使寥寥无已。而且节度使使子嗣为留后,代代相传,其节度之州郡被视为自家之私产,多半是好生经营,对军队部曲也是竭力使其壮大精锐,因军队不强就没有存身之基。是以大唐中叶后中枢就衰弱不堪,其疆土却留存大半,甚至契丹兴起之后,凭北方诸镇仍然能力抗其入侵,直到中枢不附,天下大乱,契丹才有机会南下。纵使如此,入境契丹也有中国难制之言,若不是石敬塘主动献幽云十六州,契丹想得我华夏之土亦是千难万难之事。如今的所谓四镇,不要说和南宋的中兴四将比,就算是和那些不敬中枢,不畏王法的大唐节度相比都差的远了。说难听些,就是一群没有大志,不懂大势,没有能力也没有操守的混帐罢了……朱兄,对此辈不要有丝毫幻想,他们不仅不会成为助力,反而可能随时倒戈一击,乱我疆域,坏我大事。”
朱万春原本确实有些幻想,毕竟高杰和刘泽清先后在徐淮安身,两人兵力加起来怕是有近二十万人之多。
就算有不少杂兵,两部精兵相加也有十多万人了。
就算面对十几二十万的流寇南下,两镇相加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加上身后还有黄得功和刘良佐二镇,四镇六十多万,精兵二十万。
四镇若齐心合力,就算闯军全部南下无法野战获胜,依托地形城防固守,总不至没有抵抗之力。
从闵元启的话语中朱万春才隐隐感觉并领悟到,大明的问题就是按常理应该如何之事,却偏偏有悖于常理。
朱万春又惊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兴许是看出闵元启眼中的沉重之色,朱万春微微一笑,竟是拍了拍闵元启的肩膀。
除了这人之外,够格这么做的人也就是闵乾德一人了。
“元启,我看出你眼中焦急之色。”朱万春笑着道:“但事情千头万绪,没准今日不行,明日就行了?总是有解决之道,何必如此自苦?就说佛郎机,早前我也说怕是极难,毕竟军国重器。谁知找了南京京营一个参将一问,竟是当场拍胸口答应下来,不过三百两一门,十门炮三千两,他还能派兵护送过江,工匠一事,也包在他身上,只是说要给管匠人的工部官员一些好处。我适才只是怕事有变化,有所保留,其实这件事办的异常顺利,可见事情但认真去做就没个不成的,元启但放宽心,流寇就算要南来,一年时间都是往少了算。况且……”
朱万春有些犹豫,但还是说道:“北边有高杰,四镇之中属此人最为强悍凶狠,与李自成有夺妻之恨,根本不可能投降伪顺,既然如此,其部也有十余万悍勇将士,对闯逆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闵元启苦笑摇头,说道:“高杰先跟着孙传庭,大势不妙就和白广恩先跑,然后又在北方一路南窜,根本不敢和闯逆一战。他不敢降是不假,但他也不敢战。流寇只来万把人,高杰可能还敢打一打,来几万人,他就只有跑路了。到时候还会裹挟徐州百姓,淮安百姓,祸害一方,凭他能守徐淮,那是绝无可能之事。从他还有刘泽清身上,朱兄可看的出来有丝毫经营防线,稳固地方之举?都是竭泽而渔,拼命耗尽地方财力。修大宅造大屋,搜罗珍宝黄金白银等值钱物事,一旦有大军南下,其纵是不降,亦是绝不会做殊死抵抗,更不谈保境安民了。这些人,连唐时的节度使也远远不如。大唐节度使虽然自握兵权财权,对中枢不敬,但好歹自视为大唐臣子,对外来蛮夷和流寇逆贼都有征讨之举,投降附逆的节度使寥寥无已。而且节度使使子嗣为留后,代代相传,其节度之州郡被视为自家之私产,多半是好生经营,对军队部曲也是竭力使其壮大精锐,因军队不强就没有存身之基。是以大唐中叶后中枢就衰弱不堪,其疆土却留存大半,甚至契丹兴起之后,凭北方诸镇仍然能力抗其入侵,直到中枢不附,天下大乱,契丹才有机会南下。纵使如此,入境契丹也有中国难制之言,若不是石敬塘主动献幽云十六州,契丹想得我华夏之土亦是千难万难之事。如今的所谓四镇,不要说和南宋的中兴四将比,就算是和那些不敬中枢,不畏王法的大唐节度相比都差的远了。说难听些,就是一群没有大志,不懂大势,没有能力也没有操守的混帐罢了……朱兄,对此辈不要有丝毫幻想,他们不仅不会成为助力,反而可能随时倒戈一击,乱我疆域,坏我大事。”
朱万春原本确实有些幻想,毕竟高杰和刘泽清先后在徐淮安身,两人兵力加起来怕是有近二十万人之多。
就算有不少杂兵,两部精兵相加也有十多万人了。
就算面对十几二十万的流寇南下,两镇相加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加上身后还有黄得功和刘良佐二镇,四镇六十多万,精兵二十万。
四镇若齐心合力,就算闯军全部南下无法野战获胜,依托地形城防固守,总不至没有抵抗之力。
从闵元启的话语中朱万春才隐隐感觉并领悟到,大明的问题就是按常理应该如何之事,却偏偏有悖于常理。
朱万春又惊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