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王朝1587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技术先进而科学落后的大明火器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部队稍显优势。

  而蒙古和女真骑兵在野战中为了提高骑兵的冲击力,一般会散开队形,而不是以密集阵型冲锋。

  于是热兵器的准确性差以及装弹费时导致其威力远远不能和守城时相比,远距离不能命中,近距离其发射频率和准确性又不如弓箭。

  再加上战场环境下压力过大,很少有士兵能保持训练时的装填速度,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明军热兵器的威力。

  在野战中把热兵器发挥出相应威力的只有俞大猷和戚继光发明的“车营”。

  “车营”即是以火器为主,并用马上步兵、骑兵和战车配合作战。

  遇敌则用战车列于阵前,车上军士击发弓弩铳炮,马上步兵骑马出阵,距离近到和敌军马匹相交时放铳及弓矢,接着骑兵再趁机冲入敌阵砍杀,最后派步兵十人专管割首级。

  当时因为舟山岑港之战而无辜被罚至山西大同戴罪立功的俞大猷,使用车营在安银堡战斗中,以一百辆战车和三千步兵骑兵,击退了鞑靼的十万余骑兵。

  如此一来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车营中骑兵和步兵以车为掩护,防御力大大提高,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器优势。

  但是由于大明的体制原因,导致明末野战冷兵器部队素质极差,根本无法辅助热兵器部队作战,因此没办法像俞大猷和戚继光时那样陈列车营迎敌。

  后期引入西方先进火器之后,徐光启和孙元华在登莱组建明朝精锐的纯火器部队,希望藉此一扫外患。

  但是登莱地方歧视东江军户的态度使得毛文龙死后的东江军对登莱没有归属感。

  吴桥兵变之后,军队竟然成为叛军,转投后金,这直接导致明朝希望利用科技优势战胜后金的计划破产,相反还送给后金大量火炮和大批有经验的炮手。

  朱翊钧想到这里,不由就是一阵叹息。

  他挥了挥手,让那太监放下完整形制的鸟铳,指了指旁边的散装零件道,

  “把那铳管拿过来给朕瞧瞧。”

  兵仗局的掌印太监忙将铳管捧到了皇帝眼前。

  朱翊钧接过铳管,随意翻看了两眼,道,

  “这铳管造得甚是光直啊。”

  那太监笑道,

  “是,皇爷好眼力,这铳管光直是为防止弹丸在铳膛内遇阻,致使出子无力或炸筒。”

  朱翊钧点点头,端起铳管往管内一看——果然没有膛线。

  朱翊钧悻悻地放下铳管,膛线才是枪管的灵魂啊。

  膛线是现代炮管及枪管的管膛内壁上被锻刻加工出的呈螺旋状分布的凹凸槽,可使子弹在发射时沿着膛线作纵轴旋转,产生陀螺仪效应稳定弹道,因而能更精确的射向目标。

  而晚明火器不能完全转型成现代热兵器部队,只能靠冷兵器军队辅助才能发挥效用的关键就在这里。

  其实以晚明的技术,早已能够制造出一批足够光滑的枪管,可枪管的光滑程度对火器射击的准确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在没有炸膛危险情况下,枪管的光滑程度影响的是弹丸的发射初速度,与准确度无关。

  根据热兵器发展的历程来看,准确度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枪管没有膛线,弹丸不能以旋转的方式从枪口射出。

  即使枪管再光滑,弹丸和枪管内壁之间也存在缝隙,而镗线枪管的弹丸直径比枪管内径大,所以弹丸可以稳定的从枪口射出。

  朱翊钧抚摸着手中的铳管,心想此事倒不全因是古代中国的科技落后。

  线膛枪因为膛线在发射过程中容易磨损,其报废的速度要高于滑膛枪,因此线膛枪很早就被发现出来,但是直到西方侵华时仍然主要使用滑膛枪。

  所以晚明即使有西学传入,但能提高火器准确度的膛线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这也是后金冷兵器部队能战胜晚明火器部队的原因之一。

  朱翊钧想了一想,并不泄气,又指着铳管的径口问道,

  “这孔洞是怎么钻出来的?”

  那太监笑道,

  “是兵仗局的工匠钻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