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朕觉得这宫里的女人都有毒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一个月后。
万历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紫禁城,翊坤宫。
朱翊钧伸出舌头,既快又轻地舔了舔自己起皮的嘴唇,四百年后的北京冬天和万历十六年的北京冬天一样又干又燥,不幸的是从四百年后穿越来的朱翊钧没能把四百年后的加湿器也带到万历十六年。
去年他刚穿越来时觉得事事新鲜,即使有些许不便也能忍耐,如今一年过去,皇帝的身份他还没完全接纳,处处及不上现代的生活条件却使他愈加怀念起穿越前的便利来。
崔文升小心翼翼地捧上一盘鲜藕,搁在朱翊钧与郑贵妃之间,万历朝皇宫中食用的鲜藕是一种专门从山东茌平县转运来的贡品,而之所以能成为贡品,是因为这个地方出产的莲藕比别的地方多一个孔,故而有“十孔莲藕”之美称。
朱翊钧一看到这盘鲜藕,心里就不自觉地矛盾起来,他就是这样矛盾的一个人,总觉得自己不应该享用那么多人力物力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事实上这些在古代看来无比珍贵的皇家贡品在现代就是普通人能随意买到的寻常菜肴,但是同样一种食物,作为皇帝他就觉得奢侈,作为现代公民他就觉得心安理得。
想到这里,朱翊钧终于只是吃了一口茶。
他今日来翊坤宫,其实是来等郑国泰的,当然若是有关开海的国事,去文华殿奏对也无妨,只是一去文华殿,就必得涉及政令,一涉及政令,就必得上起居注,这么一旦弄成白纸黑字,难免就感觉有些被动。
朱翊钧是一个很不喜欢在最终目的达成之前就闹出大动静的人,他之前做研究的时候就发现,晚明的事,一旦动静闹大,那便肯定干不成,即使勉强干成了,最终必将人亡政息。
因此他选择在后宫见郑国泰,虽然后宫也是起居注记载的范围之一,但只要事涉内廷,落到纸面上就会跟“三大案”一样含糊其辞起来,这种不清不楚特别适合朱翊钧这样不喜欢大张旗鼓上史书的人。
“皇上,您别总吃茶啊。”
郑贵妃似乎是受不了与朱翊钧面面相觑的这份尴尬,在朱翊钧咽下第三口茶时,主动开口道,
“妾陪您说说话,好不好?”
朱翊钧看了郑贵妃一眼,只见她今日美目含笑,眉眼间显而易见地外露出一种活泼的耸动,好似一个调皮的孩童在对大人进行恶作剧前的那种跃跃欲试,不禁笑道,
“好,你说,朕听你说。”
郑贵妃对贡品的态度比朱翊钧从容多了,她毫不客气地搛起一块鲜藕,一面咔嚓嚓地利落咬下一块,一面笑道,
“本月四日甲申,中宫娘娘千秋令节,当时适逢钦天监进万历十七年《大统历》,中宫娘娘便借此问妾,说皇上自上次病愈后,已经近一年没有进过后宫了,大家伙儿怕惹您烦厌,都不敢直接来问您,想托妾问候您一声,中宫娘娘说,要是您身体不舒坦,还是得请太医多看看,大臣们真生了病,您没有不给假的,您要是生了病,也别理会大臣们说甚么,能多歇歇还是得多歇歇。”
朱翊钧觉得郑贵妃笑得话里有话,虽然朱翊钧不知道历史上的郑贵妃是否是一个爱在万历皇帝跟前撒娇拈酸的女人,但是她现在既然已经辨认出自己和万历皇帝的区别,断不会出言无状,
“朕最近比较忙,也没甚么特别不舒服的地方,还是老毛病,就是容易上火。”
郑贵妃又笑道,
“中宫娘娘可担心您了,您有空可千万要去那儿坐坐。”
她的笑像是兜不住似的,好似一个小孩子抓住了成年人的痛脚,非得亲眼见着对方出洋相才罢休,
“您要再不去啊,中宫娘娘都快认不出您了。”
朱翊钧又喝了口茶,
“这也太夸张了罢。”
郑贵妃美目一瞪,似喜似嗔地接口道,
“真不夸张,中宫娘娘还说,您哪个宫都不去,都怕您是瞧宫里的妃嫔瞧厌了,还想着从宫女里头挑一些可靠的让妾给您送来呢。”
朱翊钧一口茶灌进喉咙,不设防地忽然就呛了个惊天动地。
郑贵妃见状,忙凑上前去,一手很有经验地替朱翊钧扶住手中的茶盏,一手抚上他的后背,
“皇上,您慢着点儿……”
朱翊钧咳了几声,身子一绕,强行躲开了郑贵妃放在他后背的手,
“那是,那是,朕是得慢着点儿,否则你这翊坤宫的茶碗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一个月后。
万历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紫禁城,翊坤宫。
朱翊钧伸出舌头,既快又轻地舔了舔自己起皮的嘴唇,四百年后的北京冬天和万历十六年的北京冬天一样又干又燥,不幸的是从四百年后穿越来的朱翊钧没能把四百年后的加湿器也带到万历十六年。
去年他刚穿越来时觉得事事新鲜,即使有些许不便也能忍耐,如今一年过去,皇帝的身份他还没完全接纳,处处及不上现代的生活条件却使他愈加怀念起穿越前的便利来。
崔文升小心翼翼地捧上一盘鲜藕,搁在朱翊钧与郑贵妃之间,万历朝皇宫中食用的鲜藕是一种专门从山东茌平县转运来的贡品,而之所以能成为贡品,是因为这个地方出产的莲藕比别的地方多一个孔,故而有“十孔莲藕”之美称。
朱翊钧一看到这盘鲜藕,心里就不自觉地矛盾起来,他就是这样矛盾的一个人,总觉得自己不应该享用那么多人力物力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事实上这些在古代看来无比珍贵的皇家贡品在现代就是普通人能随意买到的寻常菜肴,但是同样一种食物,作为皇帝他就觉得奢侈,作为现代公民他就觉得心安理得。
想到这里,朱翊钧终于只是吃了一口茶。
他今日来翊坤宫,其实是来等郑国泰的,当然若是有关开海的国事,去文华殿奏对也无妨,只是一去文华殿,就必得涉及政令,一涉及政令,就必得上起居注,这么一旦弄成白纸黑字,难免就感觉有些被动。
朱翊钧是一个很不喜欢在最终目的达成之前就闹出大动静的人,他之前做研究的时候就发现,晚明的事,一旦动静闹大,那便肯定干不成,即使勉强干成了,最终必将人亡政息。
因此他选择在后宫见郑国泰,虽然后宫也是起居注记载的范围之一,但只要事涉内廷,落到纸面上就会跟“三大案”一样含糊其辞起来,这种不清不楚特别适合朱翊钧这样不喜欢大张旗鼓上史书的人。
“皇上,您别总吃茶啊。”
郑贵妃似乎是受不了与朱翊钧面面相觑的这份尴尬,在朱翊钧咽下第三口茶时,主动开口道,
“妾陪您说说话,好不好?”
朱翊钧看了郑贵妃一眼,只见她今日美目含笑,眉眼间显而易见地外露出一种活泼的耸动,好似一个调皮的孩童在对大人进行恶作剧前的那种跃跃欲试,不禁笑道,
“好,你说,朕听你说。”
郑贵妃对贡品的态度比朱翊钧从容多了,她毫不客气地搛起一块鲜藕,一面咔嚓嚓地利落咬下一块,一面笑道,
“本月四日甲申,中宫娘娘千秋令节,当时适逢钦天监进万历十七年《大统历》,中宫娘娘便借此问妾,说皇上自上次病愈后,已经近一年没有进过后宫了,大家伙儿怕惹您烦厌,都不敢直接来问您,想托妾问候您一声,中宫娘娘说,要是您身体不舒坦,还是得请太医多看看,大臣们真生了病,您没有不给假的,您要是生了病,也别理会大臣们说甚么,能多歇歇还是得多歇歇。”
朱翊钧觉得郑贵妃笑得话里有话,虽然朱翊钧不知道历史上的郑贵妃是否是一个爱在万历皇帝跟前撒娇拈酸的女人,但是她现在既然已经辨认出自己和万历皇帝的区别,断不会出言无状,
“朕最近比较忙,也没甚么特别不舒服的地方,还是老毛病,就是容易上火。”
郑贵妃又笑道,
“中宫娘娘可担心您了,您有空可千万要去那儿坐坐。”
她的笑像是兜不住似的,好似一个小孩子抓住了成年人的痛脚,非得亲眼见着对方出洋相才罢休,
“您要再不去啊,中宫娘娘都快认不出您了。”
朱翊钧又喝了口茶,
“这也太夸张了罢。”
郑贵妃美目一瞪,似喜似嗔地接口道,
“真不夸张,中宫娘娘还说,您哪个宫都不去,都怕您是瞧宫里的妃嫔瞧厌了,还想着从宫女里头挑一些可靠的让妾给您送来呢。”
朱翊钧一口茶灌进喉咙,不设防地忽然就呛了个惊天动地。
郑贵妃见状,忙凑上前去,一手很有经验地替朱翊钧扶住手中的茶盏,一手抚上他的后背,
“皇上,您慢着点儿……”
朱翊钧咳了几声,身子一绕,强行躲开了郑贵妃放在他后背的手,
“那是,那是,朕是得慢着点儿,否则你这翊坤宫的茶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