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魏忠贤改名(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二十岁的魏忠贤在他“九千岁”宦生生涯的开头活得是相当平凡又随意,他在当男人的时候就被家乡父老认为是一个万事皆不长进的混蛋,现下不当男人了,他那从前被父老乡亲们忽略的一点长处就自动弥补上了他的“短处”。
男人就是这样,下半身一被治住,心里就容易服帖,魏忠贤的心里倒没有真正服帖,只是他缺的那一点加在了他“审时度势”的长处上,使得他一见张诚就表现得十分谨小慎微。
魏忠贤这时是有自己的盘算的,先前孙暹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无论是从年龄、资历还是学问而言,魏忠贤在司礼监都没有任何优势。
万历十六年的政治气候也不允许宦官横行霸道,宫里的主子们更偏爱的,还是王安和王体乾这种七、八岁就净身入宫,一入宫就被收入大珰名下,在内书堂里本本分分读上十几年书的忠实奴婢。
这种饱读诗书的奴婢用起来多顺手啊,外廷翰林教出来的忠仆,简直和主子爷们是心贴了心的,怎么可能像他魏忠贤一样不知好歹地提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
再者,现下太子之位依旧空悬,他魏忠贤就是想往小主子那里使劲他也找不到庙门啊,倘或他老魏晚生个十几年,跟他后来的许许多多内廷魏党党羽一起在万历二十九年入宫,那情势就明朗了,魏忠贤的这一点弥补短处的长处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可是现在不行。
毕竟他魏忠贤再有本事,也没办法把他的人生重新倒推回七、八岁,重新变成学龄净身的小阉,重新再进内书堂里定定心心地读上十几年的之乎者也。
于是摆在魏忠贤眼前的只有一条道,那就是扎扎实实做好皇爷交代下来的差事,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比内书堂里读书出身的小阉还要顺手好用的奴婢,这才是眼下切切实实的晋身之道。
张诚对着魏忠贤左看右看,还是没看出甚么不寻常之处,他又想起皇帝勾画“魏四”这个名字时那复杂又略带惶惑的神情,心中不由留下几分怀疑,
“起来罢,我就估摸着孙秉笔推荐来的人该是不会差的,就那么一点名额,选一个能耐的就是一个,现在咱们内廷和外朝比起来,是越来越说不上话了。”
“不过选收一千五百个人,朱赓和科道官还上了几份《再请停选内侍揭》,说内廷人多壅滞,坐耗公帑,逐逐有富贵之念,助长营私请托之风,伺候皇爷的人多那么几个,就甚么关系国体的言论都出来了。”
“说真的,要不是宫外日子不好过,谁没事儿偏往宫里头挤啊,皇爷问我我就这么回,倘或外朝的官都各司其职,视民如子了,哪儿有那么多人净了身要往宫里来啊?”
“再者真有甚么荣华富贵么?我看也不见得,无非就是小阉能得翰林教授读书、老宦能得名下养老,就这么一点好处还是靠自己挣来的,外朝就盯着咱们这些能挣来享福的大珰,那些不明不白死在半道儿上的竟从不见人提起。”
张诚的话对于晚明的绝大多数普通宦官是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四百年后有一个新鲜词叫作“社会化抚养”,就很适合运用于晚明宫廷的宦官小社会上,毕竟司礼监是真正地做到了把一个孩子从家庭中剥离出来,由宫廷进行统一的进行高质量养育。
只不过司礼监把这个概念名词具象化之后并没有带领大明走向美丽新世界,因为虽然它确实是一个由大明的社会税收供养的机构,但是这其中的资源分配问题依然是由皇帝主导的,所以张诚说得并没有错,好处究竟还是靠自己挣来的,即使是宦官也不可能人人都能享受到免费的读书和养老。
魏忠贤站了起来,但听孙暹回道,
“谁说不是呢,虽然从万历元年到现在已经选收近万内侍,但是架不住宫里耗用大,一批批的选进来可照样不够用,所以方才我就同他讲了,既然被选进来了,那就要好好珍惜为皇爷效力的机会。”
张诚看向魏忠贤,魏忠贤忙露出一脸老实的笑容,跟着孙暹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二十岁的魏忠贤在他“九千岁”宦生生涯的开头活得是相当平凡又随意,他在当男人的时候就被家乡父老认为是一个万事皆不长进的混蛋,现下不当男人了,他那从前被父老乡亲们忽略的一点长处就自动弥补上了他的“短处”。
男人就是这样,下半身一被治住,心里就容易服帖,魏忠贤的心里倒没有真正服帖,只是他缺的那一点加在了他“审时度势”的长处上,使得他一见张诚就表现得十分谨小慎微。
魏忠贤这时是有自己的盘算的,先前孙暹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无论是从年龄、资历还是学问而言,魏忠贤在司礼监都没有任何优势。
万历十六年的政治气候也不允许宦官横行霸道,宫里的主子们更偏爱的,还是王安和王体乾这种七、八岁就净身入宫,一入宫就被收入大珰名下,在内书堂里本本分分读上十几年书的忠实奴婢。
这种饱读诗书的奴婢用起来多顺手啊,外廷翰林教出来的忠仆,简直和主子爷们是心贴了心的,怎么可能像他魏忠贤一样不知好歹地提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
再者,现下太子之位依旧空悬,他魏忠贤就是想往小主子那里使劲他也找不到庙门啊,倘或他老魏晚生个十几年,跟他后来的许许多多内廷魏党党羽一起在万历二十九年入宫,那情势就明朗了,魏忠贤的这一点弥补短处的长处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可是现在不行。
毕竟他魏忠贤再有本事,也没办法把他的人生重新倒推回七、八岁,重新变成学龄净身的小阉,重新再进内书堂里定定心心地读上十几年的之乎者也。
于是摆在魏忠贤眼前的只有一条道,那就是扎扎实实做好皇爷交代下来的差事,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比内书堂里读书出身的小阉还要顺手好用的奴婢,这才是眼下切切实实的晋身之道。
张诚对着魏忠贤左看右看,还是没看出甚么不寻常之处,他又想起皇帝勾画“魏四”这个名字时那复杂又略带惶惑的神情,心中不由留下几分怀疑,
“起来罢,我就估摸着孙秉笔推荐来的人该是不会差的,就那么一点名额,选一个能耐的就是一个,现在咱们内廷和外朝比起来,是越来越说不上话了。”
“不过选收一千五百个人,朱赓和科道官还上了几份《再请停选内侍揭》,说内廷人多壅滞,坐耗公帑,逐逐有富贵之念,助长营私请托之风,伺候皇爷的人多那么几个,就甚么关系国体的言论都出来了。”
“说真的,要不是宫外日子不好过,谁没事儿偏往宫里头挤啊,皇爷问我我就这么回,倘或外朝的官都各司其职,视民如子了,哪儿有那么多人净了身要往宫里来啊?”
“再者真有甚么荣华富贵么?我看也不见得,无非就是小阉能得翰林教授读书、老宦能得名下养老,就这么一点好处还是靠自己挣来的,外朝就盯着咱们这些能挣来享福的大珰,那些不明不白死在半道儿上的竟从不见人提起。”
张诚的话对于晚明的绝大多数普通宦官是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四百年后有一个新鲜词叫作“社会化抚养”,就很适合运用于晚明宫廷的宦官小社会上,毕竟司礼监是真正地做到了把一个孩子从家庭中剥离出来,由宫廷进行统一的进行高质量养育。
只不过司礼监把这个概念名词具象化之后并没有带领大明走向美丽新世界,因为虽然它确实是一个由大明的社会税收供养的机构,但是这其中的资源分配问题依然是由皇帝主导的,所以张诚说得并没有错,好处究竟还是靠自己挣来的,即使是宦官也不可能人人都能享受到免费的读书和养老。
魏忠贤站了起来,但听孙暹回道,
“谁说不是呢,虽然从万历元年到现在已经选收近万内侍,但是架不住宫里耗用大,一批批的选进来可照样不够用,所以方才我就同他讲了,既然被选进来了,那就要好好珍惜为皇爷效力的机会。”
张诚看向魏忠贤,魏忠贤忙露出一脸老实的笑容,跟着孙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