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王朝1587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章 八千岁的消息(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府供用库掌印倒卖食米,那你自己就先努力升到内府供用库掌印,不就可以改变这种不公平的规则了吗?

  倘或你升不到内府供用库掌印,那你不就是眼红人家有特权吗?张明再不好也是皇帝提拔的掌印,就算要罢黜他,也应该是皇爷做主,你一个小阉瞎操甚么心,难道还用得着你来教主子们做事?

  魏忠贤内心的深层逻辑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不得不说,九千岁虽然没文化,不懂甚么是阳明心学,也没听过甚么社会达尔文主义,可他却是真正地做到了“知行合一”,在卑下时伏低做小奉承巴结,在得势时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落败之后痛饮自尽毫无怨言。

  所以现代人朱翊钧是不会因此去责怪魏忠贤的,老魏就是这么点觉悟,他二十岁时是这么个觉悟,五十九岁的时候也还是这么个觉悟,他一生都在践行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搁现代他也能成个人物。

  同样道理,徐应元也不会用他们两个都不信的价值观去为难魏忠贤,他觉得同样不识字的张明是他的人生楷模,成功典范,只要假以时日,他也能跟张明一样坐收好处,他怎么会去告发未来的自己?

  “我的意思是,宫里同样有许多人不想改革漕运,不是说白粮走海运了不好,问题是这一件事里只要有一个环节它一变动,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譬如说,你知道这些白粮它卖出宫后,都去了哪里吗?”

  徐应元压低声音道,

  “正是去的辽东九边。”

  魏忠贤吃惊道,

  “听说九边年年耗费军饷百万,又有开中商人输纳物资,为何还要另外购买宫中倒卖出去的白粮?”

  徐应元道,

  “是啊,所以我说这件事它就透着一股子邪乎劲儿,九边每年花朝廷那么多钱,且朝廷对九边的军费投入是年年递增,绝不至于缺粮缺到了如此地步。”

  “后来苏若霖跟我一琢磨罢,我就觉得啊,这‘九边缺粮’的这个概念,它说不定是假的。”

  魏忠贤奇道,

  “咋成假的了呢?”

  徐应元道,

  “这就好比那个南京秦淮河啊——这回我可以用这个比方了——大家都说那南京秦淮河十六楼的官妓色艺俱佳,能和文人举子吟诗作对而不落下风,但是实际上呢,我敢说大明的大部分男人都没去过秦淮河,我也不说秦淮河了,去过南京的都是极少数人,可那秦淮河的名声是怎么传出来的呢?”

  “不就是文人举子写的几首酸诗酸词弄出来的吗?那秦淮河的婊子真比其他地方的好看那么多吗?我觉得没那么夸张,那么九边缺粮也该是这个道理,其实皇爷和咱们都没去过九边,缺不缺粮都是从奏疏上看来的,只要外朝内廷都说九边缺粮,那谁又会说九边不缺呢?”

  魏忠贤道,

  “因此你们的猜测是,宫中白粮倒卖,实则是边将贿赂内臣的一种手段,高价买粮,为的是内臣继续能从内廷施以援手,让皇爷确信九边的确缺粮,不得不年年增加军饷,以保边境稳定。”

  徐应元道,

  “对,我跟苏若霖觉着大概是这么一个内情,这俗话怎么说来着,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识字的人,尤其是那种没考上甚么功名却比一般人多识俩字的那种人,就特别相信邸报上的那些内容,多离谱的他们都信,根本不在乎事实,就相信报上登的那些方块字。”

  “为甚么呢?因为他们觉得能读懂邸报是一桩稀罕事,普通小民不识字、看不懂邸报就是不辨是非,其实这种人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因为字和文章都是可以编的,只要利益够大,甚么样儿的文章都能编得出来,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摆在那里,再漂亮的文章都篡改都不了。”

  魏忠贤摸着下巴道,

  “我觉着事情没那么简单,那么一点粮,颠来倒去的能赚多少钱?这事儿就是你们俩瞎琢磨,捕风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