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梅川之誓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情,毕竟时间不等人。
搓搓手,周是问道:“将军,李、白二位先生与在下持一样的态度,向外扩展商业刻不容缓。年初家中插手登莱各处粮食买卖,小打小闹各处也会给将军一个面子,如此便能立足下来。挣钱与否是其次,只要不亏本,就是赚的。”
“与各地士绅有了买卖上的交情,将来买卖扩大也是一条稳妥的开源路子。更因为有买卖交情在,我登州赵氏影响力对外必然扩增。日后,将军招募地方豪杰为爪牙,也有本地乡老引荐,这才是我等想要的东西。”
赵期昌还是不语,周是问又说:“这步棋走好,日后将军卸甲归田。家中也有买卖进项,家中子弟谨慎守家,总比守着田产,坐吃山空要好。将军也知,做什么都需人脉。这步棋走稳妥,钱财、人脉皆有。”
“先生所言,我都明白。可跟内室举债,我这颜面何存?”
赵期昌有些气恼,他是真不喜欢借钱。借城中士绅的,人家肯借,甚至还不要利息,可这人情可就欠大了。他真想借钱放出话去,别说本地有乡梓情谊的士绅,光一直逗留在登州的令狐宏基、陈扬就能抱着银票来找他。
他是不愿意跟外人借钱,而武将借钱本来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出主意的这帮人也不会赞同赵期昌找外人借钱。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在打张祖娥手里现钱的主意。
周是问低头想了想,道:“将军这话就差了,将军与张家女已然订婚,就等基业稳定后成就秦晋之好。本来就是一家人,何必强说两家话?若将军放不下这个脸面,在下愿意前去游说。”
啪!
赵期昌右手一拍额头,感觉脸上热热的,无奈道:“诸位先生言之有理,也都怀着好意。这事是赵某的不是,还是交给赵某来解决吧。”
说罢,赵期昌翻身下马,马鞭抛给陈明心:“五哥,劳烦了。”
陈明心笑着应下,他的笑容也让赵期昌觉得不怀好意。搓着下巴汗迹,陈明心边走将头盔解下提在手里,头顶裹着的兜帽冒着热气,也是一步三摇略显尴尬,去马车处找张祖娥。
一脸的迷糊,张祖娥披好皮裘大氅来到河边,赵期昌已经挥手、或打眼色将周边亲信支使离开。
左手叉腰,赵期昌右臂来回指着刘家河上下游河畔道:“姐姐你看,这片地域低洼,河水泛滥时就是一片沼泽泥泞,怪可惜的。”
张祖娥也看了看,微笑着点头:“是呀,等三郎开修水利时,从这里到朱高城两岸十多里地,最少也能开出二十多顷肥沃水田。”
赵期昌摇着头,指着河对面一座小山包道:“那背后,还有一处小湖。在春夏之际,在那山上多有士子游玩歇脚,可见是个好地方。姐姐,你说若在小山上修一处别院,又在这河岸两畔栽植几千株梅树……春秋之际芳草萋萋百花争艳,凛凛寒冬更是十里梅花似海,住在那别院居高楼而畅饮,该是何等的逍遥惬意?”
张祖娥顺着赵期昌描述而遥想,双眸半眯透着神采,轻声呢喃:“三郎就是会哄人……二十多顷水田栽植梅树,虽是风雅美谈,可指不定多少人骂三郎败家。”
“能让姐姐喜欢,休说二十顷水田,就是二百顷水田,也能舍得。”
赵期昌说的张祖娥红了耳根子,继续说着:“这刘家河,听着也俗气。再说人这辈子若不能青史留名,百年之后谁能记得?不若栽他千株梅,记我二人姻缘之事留与后人听谈。”
张祖娥故作嗔怒,脸色红晕:“原来,三郎不过是哄姐姐开心,图谋的还是千古名声。”
讪讪露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情,毕竟时间不等人。
搓搓手,周是问道:“将军,李、白二位先生与在下持一样的态度,向外扩展商业刻不容缓。年初家中插手登莱各处粮食买卖,小打小闹各处也会给将军一个面子,如此便能立足下来。挣钱与否是其次,只要不亏本,就是赚的。”
“与各地士绅有了买卖上的交情,将来买卖扩大也是一条稳妥的开源路子。更因为有买卖交情在,我登州赵氏影响力对外必然扩增。日后,将军招募地方豪杰为爪牙,也有本地乡老引荐,这才是我等想要的东西。”
赵期昌还是不语,周是问又说:“这步棋走好,日后将军卸甲归田。家中也有买卖进项,家中子弟谨慎守家,总比守着田产,坐吃山空要好。将军也知,做什么都需人脉。这步棋走稳妥,钱财、人脉皆有。”
“先生所言,我都明白。可跟内室举债,我这颜面何存?”
赵期昌有些气恼,他是真不喜欢借钱。借城中士绅的,人家肯借,甚至还不要利息,可这人情可就欠大了。他真想借钱放出话去,别说本地有乡梓情谊的士绅,光一直逗留在登州的令狐宏基、陈扬就能抱着银票来找他。
他是不愿意跟外人借钱,而武将借钱本来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出主意的这帮人也不会赞同赵期昌找外人借钱。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在打张祖娥手里现钱的主意。
周是问低头想了想,道:“将军这话就差了,将军与张家女已然订婚,就等基业稳定后成就秦晋之好。本来就是一家人,何必强说两家话?若将军放不下这个脸面,在下愿意前去游说。”
啪!
赵期昌右手一拍额头,感觉脸上热热的,无奈道:“诸位先生言之有理,也都怀着好意。这事是赵某的不是,还是交给赵某来解决吧。”
说罢,赵期昌翻身下马,马鞭抛给陈明心:“五哥,劳烦了。”
陈明心笑着应下,他的笑容也让赵期昌觉得不怀好意。搓着下巴汗迹,陈明心边走将头盔解下提在手里,头顶裹着的兜帽冒着热气,也是一步三摇略显尴尬,去马车处找张祖娥。
一脸的迷糊,张祖娥披好皮裘大氅来到河边,赵期昌已经挥手、或打眼色将周边亲信支使离开。
左手叉腰,赵期昌右臂来回指着刘家河上下游河畔道:“姐姐你看,这片地域低洼,河水泛滥时就是一片沼泽泥泞,怪可惜的。”
张祖娥也看了看,微笑着点头:“是呀,等三郎开修水利时,从这里到朱高城两岸十多里地,最少也能开出二十多顷肥沃水田。”
赵期昌摇着头,指着河对面一座小山包道:“那背后,还有一处小湖。在春夏之际,在那山上多有士子游玩歇脚,可见是个好地方。姐姐,你说若在小山上修一处别院,又在这河岸两畔栽植几千株梅树……春秋之际芳草萋萋百花争艳,凛凛寒冬更是十里梅花似海,住在那别院居高楼而畅饮,该是何等的逍遥惬意?”
张祖娥顺着赵期昌描述而遥想,双眸半眯透着神采,轻声呢喃:“三郎就是会哄人……二十多顷水田栽植梅树,虽是风雅美谈,可指不定多少人骂三郎败家。”
“能让姐姐喜欢,休说二十顷水田,就是二百顷水田,也能舍得。”
赵期昌说的张祖娥红了耳根子,继续说着:“这刘家河,听着也俗气。再说人这辈子若不能青史留名,百年之后谁能记得?不若栽他千株梅,记我二人姻缘之事留与后人听谈。”
张祖娥故作嗔怒,脸色红晕:“原来,三郎不过是哄姐姐开心,图谋的还是千古名声。”
讪讪露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