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恶贼赵期昌张祖娥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6章 韬钤深处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奇山所下辖的水寨也是一片狼藉,又过了一日的夕阳时,赵期昌赤足站在海滩上,北风迎面刮来。

“阵阵潮声如鼓,催的我心神难安啊……”

低声呢喃,望着远处海上的雾气,他双目无神。

他手中,握着的一封戚继光给他的信,一封今后两家泾渭分明,老死不相往来的绝交信,信中是一首赵期昌熟悉的诗,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很出名,但最出名的只有其中的一句,至于其他三句却没多少人清楚,赵期昌也不清楚,这回他看到了全篇。

看到的另外三句,让他产生了极大的逻辑矛盾,不知道这首诗是否原版,有没有因为他赵期昌的原因而发生改变。

更重要的是,若历史上戚继光真因‘赵期昌’这么一个人物写了这首一模一样的诗,是不是意味着他赵期昌曾存在于历史,但又被历史所淹没?

比如眼前,陈明心、赵茂二人将备倭城以东沿海的三十一个千户所杀的人头滚滚,不下四五百的卫所军官被清洗,这已经是让赵期昌感到恐惧的数据。

他真不敢将这个数据报给赵炳然,担心直接把这个老头子给气死……

这事情已经可以定性为军事叛乱,若是掩盖不了,他除了跟朝廷死磕自取灭亡外,就剩下出海逃跑一条路了。

若是前者,他若举兵叛乱,这么大的动乱必然留名青史,比孔有德吴桥兵变不差多少。可让他疑惑、惊惧的是,若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个自己,还决心叛乱,却无声息间被历史尘埃淹没、同化……这说明什么,说明历史上的自己叛乱失败!

这都是假设,假设历史上存在这么一个赵期昌,存在这么一个自己。

这个假设的依据就是戚继光的这首绝交诗,若这首诗真是为他赵期昌所写,写的一模一样的话,岂不是自己眼前的一切都将覆没?

或许只是一个巧合,可赵期昌看着这首五言律诗,每一句都能把他带入进去,让他觉得这不像是个巧合。

此刻,他脑海中思维线交缠在一起,拧成一个个死结。

一个思维结还没解开梳理顺畅,另一个死结又压了上来。

比如,历史上的自己是不是也站在这里,犹豫着未来,认为自己举兵作乱可能失败,故而潜逃出海?

经历过生死已不畏惧生死,经历过贫穷、灾难也不会再畏惧这些。

然而思维转动时,思想的压力从内心迸发,响应此时外部的巨大压力,足以击溃赵期昌的心理承受底线。

就如鸡蛋壳一样,完整时对外力有抗性,但再完整,对内部的力量却没多少办法。

天色渐黑,潮水越来越低。

长出一口浊气,紧握着这封信,赵期昌转身。

踩在潮湿沙滩上朝海边军帐营区走去,奇山所的灾情比登州城还要严重一些,但远不如登州城那么壮观,壮观的骇人。

毕竟登州是开国后因为防范倭寇的原因而升格为府的,府城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