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海上人物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问题了,一个没有点滴自由的弱女子能混到行业的顶尖层次并获取自由,这种女子的心智……玩人就跟玩木偶一样的简单。
最后,张祖娥总结一句:“妾身看这伙人颇为费心,也非寻常人,想来对梅郎、家中有所裨益,这才自作主张收了拜帖,并回帖,令其明日来奇山所拜谒梅郎。”
赵期昌缓缓点头,这才拆了三人的拜帖,里头主要有三样东西:名刺、述词、礼单。
名刺是罗龙文、徐海、毛海峰三人自己描述自己身份大致信息的名片,籍贯、名字是必备的,详细一点的会写自己是某某人不成器的子侄、弟子或者朋友等等社会关系,再详细一点的会写出第三方共享的人脉,比如特意写出一个你我都认识的人物。
而述词就简单了,大致就是自己因何而来,比如说是游玩阅历山水、人文正好到这里;又为什么来拜访你,可以说是听周围市井非常的推崇阁下,而我也非常的敬重,就想着跟阁下见见面瞻仰一下,好好的学习一下。
如果更直白一点,述词中会写自己想干什么……比如某些时候,主人家业务繁忙,你直接写跑官都是没问题的。
至于礼单,这东西就不需要解释了。
不过,三个人千篇一律的名刺、述词没什么意义,可三个人送的礼物绝对有意思。
仿佛示威一样,如罗龙文这种掌握核心制墨科技的风雅名人,干的是工匠的活儿,可人家在士林、官场吃得开,必然有着深厚的社会人脉。
可这个人没在名刺中标注,只是在礼物中展现自己丰富的人脉:只有一册《三十六计自解》,作者是太仓王忬,嘉靖二十年进士。
还担心赵期昌不知道王忬这个人的来头,还简略讲了讲这个人的背景,是曾任右副都御史、南京兵部侍郎王倬之子。
太仓王氏不需要介绍太多,已经不能用高门大族来形容,只要记住这个王与‘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是一个王就够了!
很明显,就是告诉赵期昌我对你可是准备了好久,连人家太仓王氏解读的《三十六计》手稿都拿来了,可见我不是贸然而来,可见我的面子就是这么大!
《三十六计》并没有广泛流传于士林,而是以官方武学教材出现在各卫武学或书库里。要等大面积流传,以赵期昌目前的名声还办不到。
兵书这种东西最看明星效用,赵期昌弄出的三十六计看着挺唬人,唬人之处在于年纪小而弄出一套看着还可行的兵书。
兵书这种东西,凡是有点军事屡历,会写字的人都会总结自己的军事经验留给后人。所以,真要计算兵书,任何朝廷的兵书产量都是一年一堆一年一堆。
兵书想要成为《六韬》、《玉钤》、《孙子》《吴子》之类的大作,不仅要看用兵思路与军事思想体系,还要著作人的军事成就!
赵期昌若没能取得相应的军事成就,那这东西就是花架子,没人会去学。
现在认真研究《三十六计》的人并不多,太仓王氏研究《三十六计》,让赵期昌多少有些诧异,他眼中这种高门大族应该是满脑子的升官、经营家业。感兴趣的也多是小说、戏本、歌词诗赋之类的文雅玩意儿,对兵书之类的应该不感冒才对。
作为当世制墨第一人,罗龙文自然还送了六方罗墨。
而徐海、毛海峰送的礼物也同样不寻常,徐海送的是两门‘碰巧从海里打捞的佛郎机火炮’,毛海峰送的更直接,直接就是一口日本名刀,以及六十副日本京都贵妇女子所制的裱绢折扇。
这两个人就差明着说自己是靠海吃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问题了,一个没有点滴自由的弱女子能混到行业的顶尖层次并获取自由,这种女子的心智……玩人就跟玩木偶一样的简单。
最后,张祖娥总结一句:“妾身看这伙人颇为费心,也非寻常人,想来对梅郎、家中有所裨益,这才自作主张收了拜帖,并回帖,令其明日来奇山所拜谒梅郎。”
赵期昌缓缓点头,这才拆了三人的拜帖,里头主要有三样东西:名刺、述词、礼单。
名刺是罗龙文、徐海、毛海峰三人自己描述自己身份大致信息的名片,籍贯、名字是必备的,详细一点的会写自己是某某人不成器的子侄、弟子或者朋友等等社会关系,再详细一点的会写出第三方共享的人脉,比如特意写出一个你我都认识的人物。
而述词就简单了,大致就是自己因何而来,比如说是游玩阅历山水、人文正好到这里;又为什么来拜访你,可以说是听周围市井非常的推崇阁下,而我也非常的敬重,就想着跟阁下见见面瞻仰一下,好好的学习一下。
如果更直白一点,述词中会写自己想干什么……比如某些时候,主人家业务繁忙,你直接写跑官都是没问题的。
至于礼单,这东西就不需要解释了。
不过,三个人千篇一律的名刺、述词没什么意义,可三个人送的礼物绝对有意思。
仿佛示威一样,如罗龙文这种掌握核心制墨科技的风雅名人,干的是工匠的活儿,可人家在士林、官场吃得开,必然有着深厚的社会人脉。
可这个人没在名刺中标注,只是在礼物中展现自己丰富的人脉:只有一册《三十六计自解》,作者是太仓王忬,嘉靖二十年进士。
还担心赵期昌不知道王忬这个人的来头,还简略讲了讲这个人的背景,是曾任右副都御史、南京兵部侍郎王倬之子。
太仓王氏不需要介绍太多,已经不能用高门大族来形容,只要记住这个王与‘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是一个王就够了!
很明显,就是告诉赵期昌我对你可是准备了好久,连人家太仓王氏解读的《三十六计》手稿都拿来了,可见我不是贸然而来,可见我的面子就是这么大!
《三十六计》并没有广泛流传于士林,而是以官方武学教材出现在各卫武学或书库里。要等大面积流传,以赵期昌目前的名声还办不到。
兵书这种东西最看明星效用,赵期昌弄出的三十六计看着挺唬人,唬人之处在于年纪小而弄出一套看着还可行的兵书。
兵书这种东西,凡是有点军事屡历,会写字的人都会总结自己的军事经验留给后人。所以,真要计算兵书,任何朝廷的兵书产量都是一年一堆一年一堆。
兵书想要成为《六韬》、《玉钤》、《孙子》《吴子》之类的大作,不仅要看用兵思路与军事思想体系,还要著作人的军事成就!
赵期昌若没能取得相应的军事成就,那这东西就是花架子,没人会去学。
现在认真研究《三十六计》的人并不多,太仓王氏研究《三十六计》,让赵期昌多少有些诧异,他眼中这种高门大族应该是满脑子的升官、经营家业。感兴趣的也多是小说、戏本、歌词诗赋之类的文雅玩意儿,对兵书之类的应该不感冒才对。
作为当世制墨第一人,罗龙文自然还送了六方罗墨。
而徐海、毛海峰送的礼物也同样不寻常,徐海送的是两门‘碰巧从海里打捞的佛郎机火炮’,毛海峰送的更直接,直接就是一口日本名刀,以及六十副日本京都贵妇女子所制的裱绢折扇。
这两个人就差明着说自己是靠海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