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赵道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一个由民间传说中神将转世的后裔代代掌管的道宫,其发展潜力、对民众号召力丝毫不差于龙虎山张家。
只要蓬莱真武一脉发展壮大,那青阳子就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他将是开脉祖师。今后的道门神仙谱系中,青阳子将位列仙位。
将自家开门祖师吹成神仙,也算是自古以来的光荣传统了。比起汉唐时期那些将自己吹成神仙的一票人来说,现在道门做事实在是含蓄太多。
就这样,在蓝道行的威胁之下,赵期昌不得已将自己的弟弟给卖了。
七日后,真武道宫大殿前,登莱军政要员,山东各处能来的高门代表如北海冯氏、各处王氏、赵氏及清流名士多来见证这场盛会。
赵期昌、赵氏、真武道宫还真没这么大的号召力,这帮前来参加典礼的地方清流、高门都是拉帮结伙,呼朋引伴组队前来,他们的目的就是蓝道行。
四周站满了人,场中两名道童为七郎清洗头发,扶到圆凳上伸头俯首等待着。
在都监王道凌的唱礼中,赵期昌一袭从二品绯红官袍走出,身后跟着高冠、青袍暗花怀抱拂尘的蓝道行以及跟在最后面的赵炳然。
论品级,赵炳然远远不如赵期昌,论影响力,世人都知蓝神仙,又有几人知他赵炳然?
来参加这场典礼,特意巴结蓝道行这个乡梓神仙的高门、清流人物影响力高于赵炳然的比比皆是。就连孔府、孟府都派了嫡裔子弟以及求学弟子前来刷存在感,这种情况下赵期昌依旧决定以赵炳然为七郎的冠礼大宾。
一声声唱念中,蓝道行脚踩禹步环绕七郎而行,手捏兰花指将盂中清水弹向七郎。
赵期昌则手握剃刀,轻轻削去七郎两鬓短短鬓角,他一丝不苟严肃而庄重,七郎也屏气一副严肃的模样。然后赵期昌握着梳子给七郎束发,用一顶辟邪桃木小冠、簪子束发。
赵炳然跟上,将侍者捧着的盘中四方巾,永乐通宝一字巾先后扎在七郎额头,戴好,并按着历来冠礼的传统嘱咐七郎今后要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最后,赵期昌则提笔,当众在自家族谱上,以族长、父兄的身份在七郎所在的一页中,在‘赵氏七郎’空隙间加注‘道昌,弼明’四字。
作为见证人,蓝道行、赵炳然分别画押,在赵氏族谱上留下自己的记号。
如赵期昌自己的号梅川之类的,今后则由七郎自己决定自己的号。
翻过这一页又一页后,则是五郎的一页,右上角也只是短短的信息:赵氏五郎,应昌,辅明。
赵炳然看着族谱上的饱满字迹,笑道:“梅川冠礼也快了吧?”
“嗯,在婚期之前举行,此事又要劳烦剑门先生了。”
见赵期昌神色泛着抑郁,赵炳然抚须微笑:“这是老夫的幸事,谈何辛劳?”
冠礼的大宾,往往由师长、或最亲密的朋友来代替,不论在任何方面,冠礼的大宾与受冠者之间的关系犹如师生、义父子或义兄弟关系。
赵期昌又翻过一页,是一条赵炳然陌生的信息:赵氏四郎,生于嘉靖十六年,廿一年冬月因战而夭。
又是一页后,才是赵期昌的全部信息,自右向左:赵氏三郎期昌,生于嘉靖十五年,廿五年秋袭职小旗加官百户,廿七年授世职登州卫指挥同知,加官从二品都指挥同知,掌登莱都司。
又是两页信息从面前闪过,赵期昌闭目轻叹:“二位弟弟都已冠礼,再过几月我这当兄长冠礼后,总算是对先父母叔婶有了交待。”
第(3/3)页
一个由民间传说中神将转世的后裔代代掌管的道宫,其发展潜力、对民众号召力丝毫不差于龙虎山张家。
只要蓬莱真武一脉发展壮大,那青阳子就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他将是开脉祖师。今后的道门神仙谱系中,青阳子将位列仙位。
将自家开门祖师吹成神仙,也算是自古以来的光荣传统了。比起汉唐时期那些将自己吹成神仙的一票人来说,现在道门做事实在是含蓄太多。
就这样,在蓝道行的威胁之下,赵期昌不得已将自己的弟弟给卖了。
七日后,真武道宫大殿前,登莱军政要员,山东各处能来的高门代表如北海冯氏、各处王氏、赵氏及清流名士多来见证这场盛会。
赵期昌、赵氏、真武道宫还真没这么大的号召力,这帮前来参加典礼的地方清流、高门都是拉帮结伙,呼朋引伴组队前来,他们的目的就是蓝道行。
四周站满了人,场中两名道童为七郎清洗头发,扶到圆凳上伸头俯首等待着。
在都监王道凌的唱礼中,赵期昌一袭从二品绯红官袍走出,身后跟着高冠、青袍暗花怀抱拂尘的蓝道行以及跟在最后面的赵炳然。
论品级,赵炳然远远不如赵期昌,论影响力,世人都知蓝神仙,又有几人知他赵炳然?
来参加这场典礼,特意巴结蓝道行这个乡梓神仙的高门、清流人物影响力高于赵炳然的比比皆是。就连孔府、孟府都派了嫡裔子弟以及求学弟子前来刷存在感,这种情况下赵期昌依旧决定以赵炳然为七郎的冠礼大宾。
一声声唱念中,蓝道行脚踩禹步环绕七郎而行,手捏兰花指将盂中清水弹向七郎。
赵期昌则手握剃刀,轻轻削去七郎两鬓短短鬓角,他一丝不苟严肃而庄重,七郎也屏气一副严肃的模样。然后赵期昌握着梳子给七郎束发,用一顶辟邪桃木小冠、簪子束发。
赵炳然跟上,将侍者捧着的盘中四方巾,永乐通宝一字巾先后扎在七郎额头,戴好,并按着历来冠礼的传统嘱咐七郎今后要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最后,赵期昌则提笔,当众在自家族谱上,以族长、父兄的身份在七郎所在的一页中,在‘赵氏七郎’空隙间加注‘道昌,弼明’四字。
作为见证人,蓝道行、赵炳然分别画押,在赵氏族谱上留下自己的记号。
如赵期昌自己的号梅川之类的,今后则由七郎自己决定自己的号。
翻过这一页又一页后,则是五郎的一页,右上角也只是短短的信息:赵氏五郎,应昌,辅明。
赵炳然看着族谱上的饱满字迹,笑道:“梅川冠礼也快了吧?”
“嗯,在婚期之前举行,此事又要劳烦剑门先生了。”
见赵期昌神色泛着抑郁,赵炳然抚须微笑:“这是老夫的幸事,谈何辛劳?”
冠礼的大宾,往往由师长、或最亲密的朋友来代替,不论在任何方面,冠礼的大宾与受冠者之间的关系犹如师生、义父子或义兄弟关系。
赵期昌又翻过一页,是一条赵炳然陌生的信息:赵氏四郎,生于嘉靖十六年,廿一年冬月因战而夭。
又是一页后,才是赵期昌的全部信息,自右向左:赵氏三郎期昌,生于嘉靖十五年,廿五年秋袭职小旗加官百户,廿七年授世职登州卫指挥同知,加官从二品都指挥同知,掌登莱都司。
又是两页信息从面前闪过,赵期昌闭目轻叹:“二位弟弟都已冠礼,再过几月我这当兄长冠礼后,总算是对先父母叔婶有了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