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秦公三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泛实行于秦国大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彻查秦国全国人口,任何组织不得隐藏人口,且为了方便纳粮征兵以及募役,参照军制,以什伍为基本单位将秦民编订户口,一人出事,什伍连坐,这便是有名的什伍连坐法。
而什伍连坐法的原型是流行在山东六国的军法,卫鞅用它来管理国家,不可谓不严,而这也是夺回百姓治权最快最有力的方法。
第二,全国上下纳粮的时候需要按照粮食的多少,按照比例扣去百姓所纳的粮,也就是“訾粟而税”——而全国的粮吏再也不能任意收粮想收多少就收多少,而这些粮食需要尽数上缴地方和秦国的国库。这对于依靠这些粮食而过活的贵族无疑是重击。
而秦国以鼓励耕战为基本国策,耕织勤劳的百姓可以获得奖励,甚至生产多了可以得到爵位,能得到国家赐给的土地和人丁,奴隶可以恢复自由身,而懒怠的百姓,则全家籍没为奴。
这第三,就是军功爵制了。
将秦国现有的军队全部重新整合,不按照秦国的旧制,而是按照卫鞅新划的军制重新编排,并以爵位作为划分军功的单位。
卫鞅在此基础上总共设了二十等爵,从低到高分别为:公士、上造、簪褭、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大庶长、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而获得爵位不是贵族的特权,爵位不看你有多大的权力,只看你斩了多少个首级、立了多大的军功。文官没办法征战沙场立军功也没关系,在朝堂上力谏君主,在外交上说倒敌国,在自己的岗位上治理有方积攒累年,那也可以算是军功,照样可以升爵。而武将赢得军功那就更容易了。
而通过军功爵制度,奴隶可以凭借一颗人头抹掉自己的奴隶身份,平民通过这个途径可以得爵,可以享受到他们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的地位……这样就能极大的激励百姓热心于战争,将更多的力量用在巩固开拓秦国的领土上。
而平常拥有封地拥有权势的世族们,此时也需要军功了——要是立下军功尚还无事,只要在三年之内再没有军功,就会丧失所有的权力,先祖祖祖辈辈所积攒下来的权力就会付诸东流,尽数全部回归到秦孝公的手里——至少是名义上的收回,而实际上的收回秦孝公也很容易办到——毕竟秦孝公是有军队全部实权的,从军队中分出一部分来专门干这种事情,应该不难。按说立个军功对于这些世族们应该很容易,但是这些倨傲的世族有很多都是不愿意上战场的……
除此之外,垦令还下了移风易俗的命令,下令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丁的,必须分家,这一来是为了征收赋役更方便,第二,也是防止世族窝藏人口……还有设立军商,推广牛田,壹山泽之利……诸如此类,涵盖各行各业,却都是为了农战两字服务的。
只有秦国的农业发达了,才能强大秦国的各行各业,让秦国焕发出生机;只有秦国的军队强大了,秦国才有立足之本,才能真正的称为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国家。
卫鞅坚信着这一点。
垦令,在卫鞅策划的变法中,仅仅是第一步,可制定这些律令并且参考秦国的基础就花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泛实行于秦国大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彻查秦国全国人口,任何组织不得隐藏人口,且为了方便纳粮征兵以及募役,参照军制,以什伍为基本单位将秦民编订户口,一人出事,什伍连坐,这便是有名的什伍连坐法。
而什伍连坐法的原型是流行在山东六国的军法,卫鞅用它来管理国家,不可谓不严,而这也是夺回百姓治权最快最有力的方法。
第二,全国上下纳粮的时候需要按照粮食的多少,按照比例扣去百姓所纳的粮,也就是“訾粟而税”——而全国的粮吏再也不能任意收粮想收多少就收多少,而这些粮食需要尽数上缴地方和秦国的国库。这对于依靠这些粮食而过活的贵族无疑是重击。
而秦国以鼓励耕战为基本国策,耕织勤劳的百姓可以获得奖励,甚至生产多了可以得到爵位,能得到国家赐给的土地和人丁,奴隶可以恢复自由身,而懒怠的百姓,则全家籍没为奴。
这第三,就是军功爵制了。
将秦国现有的军队全部重新整合,不按照秦国的旧制,而是按照卫鞅新划的军制重新编排,并以爵位作为划分军功的单位。
卫鞅在此基础上总共设了二十等爵,从低到高分别为:公士、上造、簪褭、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大庶长、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而获得爵位不是贵族的特权,爵位不看你有多大的权力,只看你斩了多少个首级、立了多大的军功。文官没办法征战沙场立军功也没关系,在朝堂上力谏君主,在外交上说倒敌国,在自己的岗位上治理有方积攒累年,那也可以算是军功,照样可以升爵。而武将赢得军功那就更容易了。
而通过军功爵制度,奴隶可以凭借一颗人头抹掉自己的奴隶身份,平民通过这个途径可以得爵,可以享受到他们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的地位……这样就能极大的激励百姓热心于战争,将更多的力量用在巩固开拓秦国的领土上。
而平常拥有封地拥有权势的世族们,此时也需要军功了——要是立下军功尚还无事,只要在三年之内再没有军功,就会丧失所有的权力,先祖祖祖辈辈所积攒下来的权力就会付诸东流,尽数全部回归到秦孝公的手里——至少是名义上的收回,而实际上的收回秦孝公也很容易办到——毕竟秦孝公是有军队全部实权的,从军队中分出一部分来专门干这种事情,应该不难。按说立个军功对于这些世族们应该很容易,但是这些倨傲的世族有很多都是不愿意上战场的……
除此之外,垦令还下了移风易俗的命令,下令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丁的,必须分家,这一来是为了征收赋役更方便,第二,也是防止世族窝藏人口……还有设立军商,推广牛田,壹山泽之利……诸如此类,涵盖各行各业,却都是为了农战两字服务的。
只有秦国的农业发达了,才能强大秦国的各行各业,让秦国焕发出生机;只有秦国的军队强大了,秦国才有立足之本,才能真正的称为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国家。
卫鞅坚信着这一点。
垦令,在卫鞅策划的变法中,仅仅是第一步,可制定这些律令并且参考秦国的基础就花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