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士族崛起】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鲁国君鲁庄公带队,兵车三百乘,一路赱赱停停,而管仲人微言轻,说话不管用,结果到齐境后人家早己准备妥当,一战打下来,结果大败,差点丢了命,还丢了鲁地汶阳。而鲍叔牙得寸进尺,领大军压境迫,鲁国杀公子纠,交管仲。
这埸争斗,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距离决定了命运,时间决定了生死。
三管仲的改革
齐桓公最终接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不计那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鲍任大谏,〈相当于监察兼组织部长)。至此君臣三人开启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合作。
东周伊始,春秋时期,天子权威丧失,这丧失的结果就是礼崩乐坏,而礼崩乐坏的结果,列国并峙,争强夺利,征战不休,这种乱世之际,各国如何生存而强这是个问题。
另就齐桓公,管仲二人而言,他们是有暇疵的,齐桓公弒兄夺位,而管仲背主为相,因此不服者,大有人在。因此与公与私都必须改革,只有通过改革,一强国力二固政权。势在必行。相传齐桓公见管仲后,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君臣之间治国理念的契合,就是他们长达四十年合作的基础。
管仲和之前所有的官员不同,他曾身处底层,他经过商,当过兵,也就是说打过战,做过生意,走南闯北,见过不少各式各样的人,这样社会阅历,是那此贵族高官所没有的。因此知民情,接地气,这是改革者的先决条件。而管仲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列位改革者都是如此。
管仲的治国理念,归纳起来八个字:
对内 改革开放
对外 尊王攘夷
和我们现在的改革由农村起步一样,管仲的改革也是从当时的土地制度开始
我们说西周的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就是井田制。这是一种国有制的表现形式。其实井田制早在夏商时期就,这是一种古老的部落公社所有制,到了西周井田制更加完善,这种氐族集体耕种土地在人类早期工具落后,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为保证一定生产力是有效。但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加,以及工具改进,特别到了春秋时期,铁器出现,人口增长及个人或家庭的开荒能力大大的提高,于是出现井田之外的私田。这种私田出现就势必产生原井田的隶农出走。甚至引起井田的荒芜。这说明井田制己满足不了,由于人口增长和工具进步而产生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实际上中国现代公社制度就很类似西周的井田制,我们看看当时社员生产的积极性,就可知道井田制下生产。
与现代改革一样,管仲也是采用包产到户的改革,管仲称之为“均田分力”管仲认为‘把土地分下去,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觉抓紧农时。他们会知道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他们会自觉地早起晚睡,全家人都关心劳动,不辞劳苦地经营。若不实行均田分力,地利就不能充分利用,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不告之农时,人民就不抓紧;不教以农事,人民就不积极干活。’
均田分力’把劳动者在土地所有者野蛮强制下的劳动变为自觉主动的尽心尽力的劳动,当压迫变成自由,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现代中国的农村包产到户的结果也就证明了这一点。
与‘均田分力’相配套的是“相地相地而衰征”的新田赋制改革,就是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相地’又称‘相壤’,就是把可耕地核正准确,再对土壤进行质量区分。
均田分力就是分田单干,相地而衰征,根据田的质量而收不同农业税相当于现在的包产到户。如此就显得相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