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国漫当自强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156 文化开端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又有谁敢徇私舞弊呢?

  回到家,徐行开始回忆起了唱诗班的剧情,并不是什么很复杂的故事。

  只是个青梅竹马却没有在一起的悲剧故事,要是让其他公司来制作,早就俗套的不能再俗套了,但就是这么一个俗套的故事在唱诗班那古韵古香的画风,音乐加持下,一股古典的气息扑面而来,质朴简单却极为动人,这便是瓷国文化的魅力啊。

  王初桐,原名元烈,字于杨,号竹所,又号红豆痴侬,方泰人,擅填词。清乾隆四十一年,皇帝召试,王初桐被列为二等,授四库馆誊录,不久担任齐河县县丞。后来在山东为官,历署新城、淄川、平阴、寿光知县,又做过宁海州同知。有《济南竹枝词》《奁史》等,编纂嘉庆《嘉定县志》。又编纂《方泰志》。

  70岁时,王初桐致仕还乡。在他的书斋门上书有一联:“镇日无来客,经年不入城;平生别无嗜,惟有好著书”,一生所著书四十种,共计六百三十二卷,但真的别无去好了吗?

  清代常居于嘉定的宝山文人毛大瀛写过一本《戏鸥居词话》,书中不经意间曝光了王初桐年轻时一段凄婉的风流佳话。

  据说,嘉定有个六娘,长得文静秀美,喜爱诗文书画,弹得一手好参琴,是名门之女。陈家与王初桐是近邻,两人从小青梅竹马。

  但王初桐“从幼,家赤贫”,而陈家则是富裕人家,陈家父母爱富厌贫,他们不愿将六娘许配给王家。后来,由父母作主,六娘许配给了一家富户,出嫁后,丈夫游手好闲、放浪无检、吃喝嫖赌,很快把家产挥霍殆尽。

  接下去,是又一个老套的结局,家败了,六娘卖身来到“勾栏”,先是卖唱卖笑不卖身。再后来,就变成了只卖身,不卖艺。

  不知多少年后六娘赎身而出,一人独居,巧合的是晚年再遇王初桐,此时王初桐已经儿女成群,两人只得兄妹相称。

  所以,这是个古代版有情人终成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