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草包皇帝的心头大祸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在敬德皇帝平日理政的宣德殿,刻下的几位作为他统御万民,每日对之切齿咬牙的君临天下的障碍人物的第一个是言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言退之,当朝的左丞相;第二个便是卜任轨,这些人乃是他的心头之刺,一日不将他们除去,他都将活在忧愁恐惧之中,他刻下这些人物的名字,乃是效法勾践卧薪尝胆的意思。
言退之乃是横亘四朝,雄垂两百余年的言家的家长,言退之更是当朝最大的权臣,武功天下第一的言达天的兄长,他三弟更是江南武林第一世家慕容世家的女婿,兄妹之中,都先后飘然江湖,只有他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居然开了宰相父死子继的先河,也同时堵塞了旁人的晋升。
他能高居相位,这乃是他的父亲言世昭临死之时,先帝贤德皇帝前去言府探视勋旧老臣,贤德帝念其功勋卓著,询问言世昭临死之时有何心愿未了,贤德帝金口许诺一定帮他达成心愿。
言世昭叫来自己的儿子,请求皇帝准予他的儿子为相,完成他自己的安民保国之愿,待自己死去之后,请皇帝让儿子言退之夺情起复,言世昭说自己的儿子练达聪明,忠心耿耿不在自己之下,内举不避亲,他便出面为自己儿子求相位,贤德帝也吃惊这言世昭的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怎能病榻之侧求皇帝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丞相的官职,这不是以死相挟么?
贤德帝念言世昭一生勤勉,更对自己有推戴辅弼之功,更加不能自食其言,自己刚刚说过言世昭有何心愿,一定帮他达成,若是言世昭一死,就对言家昔日功劳不闻不问,也说不过去,所以立这位三十五岁的言世昭为左相,又立了一位右相,名为辅助,其实乃是牵制言家的实力的意思。
不过贤德皇帝安慰言退之说,为了纪念言世昭,所以虚置宰相之位,意示对言世昭的敬重,将宰相之位分成左右二相,这有很明显的分权之意,言世昭不死,宰相之位非他莫属,宰相之权也无从分割。
如此一来,自己并不对功臣食言背约,也对言家做出来一个小小的警告,让其知道安守本分之心,决不可妄生贪念,所谓恩威并用,正是帝王之术的极高境界,也就是俗话说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既让你疼了,还让你受了教训,让你知道这天下乃是谁的天下,究竟谁是主人,谁才是奴才,让你吃到,好吃的香饵里面埋着金钩,河豚虽然好吃,但是一不小心,就要中毒而亡身。
更让贤德皇帝欣喜的乃是宰相之大权被一分为二,左右丞相互相牵制,从此大权自己独揽,自己则高枕无忧矣。
本来贤德帝对言家颇为忌惮,对言世昭也心存敬畏,那是从藩邸之时因为自己的地位贫贱而对富豪之家生出的自卑和羡慕,虽然自己乃是皇族,可实际权势地位比不得乡绅土豪。
他以为言世昭为儿子病榻求相位,乃是临死之时的一时糊涂,更不曾真的当真,所谓完成临死之人的心愿,也纯属信口一说,没想到言世昭却顺势就坡,言语挤兑,也没有把言世昭这位本来籍籍无名的礼部右侍郎当一回事,可是却料不到这位言退之年不过三十五岁,行事之老辣干练,颇不在乃父之下。
言退之继承了他父亲的精明强干,喜怒不形于色,与他的两个能歌能哭,性情豪迈洒脱的弟弟截然不同。
他在官场之中更是一只狡猾的老狐虎,他比狐狸狡猾聪明,比老虎吃人还要更加不吐骨头,他精于算计,心狠手辣,做事果决。另一方面,身为左丞相,对于国朝大政,虽然从善如流,听从人们的谏言,可是等到别人表完了见解,他往往就一言而决,毫不理会右丞相和其他朝臣的据理力争,当机立断之后,更绝不容别人再加反驳,就连皇上也对他的中枢决策,有时候也感到太过张扬,所以另外设置三名参知政事作为副相牵制他。
他的专横跋扈多出自对皇帝的中心,多为百姓谋民瘼,对轻言征战兵戈之人最是打击,这其中含着许多私心,也是他在家和为官时候的说一不二所致,可是也因此让百姓获得休养生息,边境烽烟不见,贸易往来,商旅大兴,以经商发迹的言家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财富,本来便有倾城之富的言家,更增敌国之富。
在敬德皇帝平日理政的宣德殿,刻下的几位作为他统御万民,每日对之切齿咬牙的君临天下的障碍人物的第一个是言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言退之,当朝的左丞相;第二个便是卜任轨,这些人乃是他的心头之刺,一日不将他们除去,他都将活在忧愁恐惧之中,他刻下这些人物的名字,乃是效法勾践卧薪尝胆的意思。
言退之乃是横亘四朝,雄垂两百余年的言家的家长,言退之更是当朝最大的权臣,武功天下第一的言达天的兄长,他三弟更是江南武林第一世家慕容世家的女婿,兄妹之中,都先后飘然江湖,只有他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居然开了宰相父死子继的先河,也同时堵塞了旁人的晋升。
他能高居相位,这乃是他的父亲言世昭临死之时,先帝贤德皇帝前去言府探视勋旧老臣,贤德帝念其功勋卓著,询问言世昭临死之时有何心愿未了,贤德帝金口许诺一定帮他达成心愿。
言世昭叫来自己的儿子,请求皇帝准予他的儿子为相,完成他自己的安民保国之愿,待自己死去之后,请皇帝让儿子言退之夺情起复,言世昭说自己的儿子练达聪明,忠心耿耿不在自己之下,内举不避亲,他便出面为自己儿子求相位,贤德帝也吃惊这言世昭的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怎能病榻之侧求皇帝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丞相的官职,这不是以死相挟么?
贤德帝念言世昭一生勤勉,更对自己有推戴辅弼之功,更加不能自食其言,自己刚刚说过言世昭有何心愿,一定帮他达成,若是言世昭一死,就对言家昔日功劳不闻不问,也说不过去,所以立这位三十五岁的言世昭为左相,又立了一位右相,名为辅助,其实乃是牵制言家的实力的意思。
不过贤德皇帝安慰言退之说,为了纪念言世昭,所以虚置宰相之位,意示对言世昭的敬重,将宰相之位分成左右二相,这有很明显的分权之意,言世昭不死,宰相之位非他莫属,宰相之权也无从分割。
如此一来,自己并不对功臣食言背约,也对言家做出来一个小小的警告,让其知道安守本分之心,决不可妄生贪念,所谓恩威并用,正是帝王之术的极高境界,也就是俗话说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既让你疼了,还让你受了教训,让你知道这天下乃是谁的天下,究竟谁是主人,谁才是奴才,让你吃到,好吃的香饵里面埋着金钩,河豚虽然好吃,但是一不小心,就要中毒而亡身。
更让贤德皇帝欣喜的乃是宰相之大权被一分为二,左右丞相互相牵制,从此大权自己独揽,自己则高枕无忧矣。
本来贤德帝对言家颇为忌惮,对言世昭也心存敬畏,那是从藩邸之时因为自己的地位贫贱而对富豪之家生出的自卑和羡慕,虽然自己乃是皇族,可实际权势地位比不得乡绅土豪。
他以为言世昭为儿子病榻求相位,乃是临死之时的一时糊涂,更不曾真的当真,所谓完成临死之人的心愿,也纯属信口一说,没想到言世昭却顺势就坡,言语挤兑,也没有把言世昭这位本来籍籍无名的礼部右侍郎当一回事,可是却料不到这位言退之年不过三十五岁,行事之老辣干练,颇不在乃父之下。
言退之继承了他父亲的精明强干,喜怒不形于色,与他的两个能歌能哭,性情豪迈洒脱的弟弟截然不同。
他在官场之中更是一只狡猾的老狐虎,他比狐狸狡猾聪明,比老虎吃人还要更加不吐骨头,他精于算计,心狠手辣,做事果决。另一方面,身为左丞相,对于国朝大政,虽然从善如流,听从人们的谏言,可是等到别人表完了见解,他往往就一言而决,毫不理会右丞相和其他朝臣的据理力争,当机立断之后,更绝不容别人再加反驳,就连皇上也对他的中枢决策,有时候也感到太过张扬,所以另外设置三名参知政事作为副相牵制他。
他的专横跋扈多出自对皇帝的中心,多为百姓谋民瘼,对轻言征战兵戈之人最是打击,这其中含着许多私心,也是他在家和为官时候的说一不二所致,可是也因此让百姓获得休养生息,边境烽烟不见,贸易往来,商旅大兴,以经商发迹的言家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财富,本来便有倾城之富的言家,更增敌国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