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劲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汾阴令寇正……洪德十六年的金榜头名……』
在大梁城东那座由义兄文少伯购置的宅邸书房内,介子鸱手握书卷,但心中想的却是与学问无关的事。
平心而论,在来大梁之前,介子鸱并不知晓『汾阴令』以及『寇正』的事,他之所以会得知『安陵赵氏的赵文蔺出任蒲坂令』一事,是因为这件事曾在安陵传得沸沸扬扬——安陵老赵家仿佛恨不得让全城的人都得知这件事,邀请安陵全城贵族豪绅,名曰『与诸君同乐』,实则无非就是为了炫耀。
当然,除了满足虚荣心的炫耀,安陵赵氏这么做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安陵众贵族豪绅的控制,毕竟前段时间某位肃王与某位庆王殿下交恶时期,各地方陆续出现抵制『肃氏商会』的事,这亦让安陵城内某些权贵产生了些别的心思:那位肃王不会因此倒了吧?
也难怪这些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毕竟当初东宫太子赵弘礼不一样是势力庞大,得到全国几乎半数贵族势力的支持,可结果呢?『北一军营啸事件』一出,太子赵弘礼立马倒台,而支持他的那些贵族,由于这件事牵扯到性质恶劣的『营啸』,亦纷纷撇清自身,有的干脆改投雍王以及其他几位皇子。
而在各地方势力出现抵制『肃氏商会』行为的时候,唯独在安陵,『肃氏商会』几乎未曾受到损失,原因在于两点:其一,这座城县,九成九的贵族豪绅皆是『肃氏商会』的一员;其二,安陵贵族的掌舵人、安陵赵氏,坚定地站在肃王赵弘润这边,曾多次找流露出不安、惶恐之色的贵族谈话。
在这种情况下,安陵赵氏借『赵文蔺被朝廷征辟为蒲坂令』一事宴请城内贵族豪绅,也是为了进一步稳定城内贵族豪绅对肃王的信心,顺便加强自己在安陵的领导地位。
而被邀请的贵族豪绅中,就有介子鸱的义兄文少伯的父亲、安陵文氏的家主,文祥。
正因为这样,介子鸱才会得知这件事。
说实在话,介子鸱对赵文蔺的印象不是很好。
毕竟他义兄文少伯就是安陵人,他怎么可能会不清楚安陵赵氏的底细呢?
在介子鸱看来,安陵赵氏也就只有老家主赵来峪称得上是一位睿智远谋的智者,而赵来峪的三个儿子,在安陵呆了那么多年碌碌无为,才能实在是平庸。
因此,当得知赵来峪的长子赵文蔺被朝廷征辟为蒲坂令,并且还是被肃王赵弘润亲自推荐后,介子鸱就从中看到了不好的讯号:肃王,缺人了。
正因为这样,他才着急着赶来大梁参加今年的会试,否则按照他前几年的想法,他仍会继续等待,毕竟,那位肃王殿下还未表露出准备成为魏国君王的意念。
而之所以要参加会试,那则是为了给自己正名:一位『金榜头名』的投靠,肯定要比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乡下小子』更加会得到那位肃王的重视。
像什么『彼若慧眼识人必定能看出我的才华』,似这种话介子鸱从来没有想过。
退一步说,就算那位肃王殿下能够看出他的才华,可要是他连肃王府的门都进不去呢?向肃王府投递拜帖,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有资格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汾阴令寇正……洪德十六年的金榜头名……』
在大梁城东那座由义兄文少伯购置的宅邸书房内,介子鸱手握书卷,但心中想的却是与学问无关的事。
平心而论,在来大梁之前,介子鸱并不知晓『汾阴令』以及『寇正』的事,他之所以会得知『安陵赵氏的赵文蔺出任蒲坂令』一事,是因为这件事曾在安陵传得沸沸扬扬——安陵老赵家仿佛恨不得让全城的人都得知这件事,邀请安陵全城贵族豪绅,名曰『与诸君同乐』,实则无非就是为了炫耀。
当然,除了满足虚荣心的炫耀,安陵赵氏这么做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安陵众贵族豪绅的控制,毕竟前段时间某位肃王与某位庆王殿下交恶时期,各地方陆续出现抵制『肃氏商会』的事,这亦让安陵城内某些权贵产生了些别的心思:那位肃王不会因此倒了吧?
也难怪这些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毕竟当初东宫太子赵弘礼不一样是势力庞大,得到全国几乎半数贵族势力的支持,可结果呢?『北一军营啸事件』一出,太子赵弘礼立马倒台,而支持他的那些贵族,由于这件事牵扯到性质恶劣的『营啸』,亦纷纷撇清自身,有的干脆改投雍王以及其他几位皇子。
而在各地方势力出现抵制『肃氏商会』行为的时候,唯独在安陵,『肃氏商会』几乎未曾受到损失,原因在于两点:其一,这座城县,九成九的贵族豪绅皆是『肃氏商会』的一员;其二,安陵贵族的掌舵人、安陵赵氏,坚定地站在肃王赵弘润这边,曾多次找流露出不安、惶恐之色的贵族谈话。
在这种情况下,安陵赵氏借『赵文蔺被朝廷征辟为蒲坂令』一事宴请城内贵族豪绅,也是为了进一步稳定城内贵族豪绅对肃王的信心,顺便加强自己在安陵的领导地位。
而被邀请的贵族豪绅中,就有介子鸱的义兄文少伯的父亲、安陵文氏的家主,文祥。
正因为这样,介子鸱才会得知这件事。
说实在话,介子鸱对赵文蔺的印象不是很好。
毕竟他义兄文少伯就是安陵人,他怎么可能会不清楚安陵赵氏的底细呢?
在介子鸱看来,安陵赵氏也就只有老家主赵来峪称得上是一位睿智远谋的智者,而赵来峪的三个儿子,在安陵呆了那么多年碌碌无为,才能实在是平庸。
因此,当得知赵来峪的长子赵文蔺被朝廷征辟为蒲坂令,并且还是被肃王赵弘润亲自推荐后,介子鸱就从中看到了不好的讯号:肃王,缺人了。
正因为这样,他才着急着赶来大梁参加今年的会试,否则按照他前几年的想法,他仍会继续等待,毕竟,那位肃王殿下还未表露出准备成为魏国君王的意念。
而之所以要参加会试,那则是为了给自己正名:一位『金榜头名』的投靠,肯定要比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乡下小子』更加会得到那位肃王的重视。
像什么『彼若慧眼识人必定能看出我的才华』,似这种话介子鸱从来没有想过。
退一步说,就算那位肃王殿下能够看出他的才华,可要是他连肃王府的门都进不去呢?向肃王府投递拜帖,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有资格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