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反击的号角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南梁王赵元佐究竟在想些什么?
事实上,想不通这件事的人,远不止赵弘润一人。
记得当南梁王赵元佐下令麾下镇反军放弃『河内战场』,南渡大河,撤退至『原阳』、『南燕一带』时,在当地负责协守之事的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人,就曾前往镇反军的军营,面见南梁王赵元佐。
当时在成陵王赵燊等人看来,南梁王赵元佐麾下镇反军虽然放弃了河内郡,使魏国几乎要丢掉河北所有领土,但从整个战略角度来说,这个决定亦不失是明智的选择。
毕竟在先前的『河内战役』中,韩国的军队已充分证明了他们的强大,纵使是魏军当时拥有城墙防守,也挡不住韩军的进攻、屡战屡败,在这种情况下,收缩防线、将主力军队退至大河以南,借助大河天险阻挡韩军,这不失是一桩妙计。
虽然南梁王赵元佐麾下镇反军在『河内战役』损失不少,但至今仍有三万余众,再加上将军姜鄙率领的五万北三军,再加上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姬赵氏王族成员组建的私军,魏国可以在原阳、南燕一带,重新部署防线,借助大河天险,将韩军阻隔于大河以北。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魏国暂时失去了河东、河内、甚至可能连上党都保不住,但至少能避免短时间被韩军兵临城下、围攻王都大梁的尴尬与窘迫。
至于之后,只要肃王赵弘润的援军抵达河东,魏国就能展开反击,收复失地。
这是很多人看来最稳妥的策略。
但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万万也没有想到,南梁王赵元佐在下令镇反军撤退时,竟然没有知会姜鄙麾下的北三军,也就是说,五万北三军目前仍驻扎在上党郡。
在得知这件事后,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万般震惊。
既然决定撤回原阳、南燕,为何不下令召回姜鄙的五万北三军?!
要知道,将军姜鄙虽然曾被韩国原太原守廉驳击成重伤,但不可否认,这位将军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统帅,且麾下五万北三军,亦可称得上是精锐军队。
为何不将这支军队撤回原阳、南燕?!
朝廷想不通,兵部想不通,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亦想不通,因此上门质问南梁王赵元佐。
面对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的质问,南梁王赵元佐的反应很平静。
“……原阳、南燕两地,有大河天险,五六万军队就能守住河岸,为何要再召回姜鄙的北三军?至于大梁的安危,大梁不还有六万余北一军么?”
对于这种敷衍似的回答,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很不满意。
不可否认,五六万魏军借助大河天险,的确是能挡住韩军,但问题是,韩军正准备分兵攻打卫国。
一旦卫国有危,魏国救是不救?唇亡齿寒的道理,相信明眼人都能明白。
正因为这样,朝廷非但从紧张的财政中拨出一批钱粮无偿给予卫国,还号召本国贵族赴卫救援,在朝廷的号召下,似户牖侯孙牟、万隆侯赵建等等,已陆续率领着组建不久的私军,进入卫国境内,帮助卫人防守。
因为他们都清楚,倘若卫国沦陷,韩军就能从卫国方向进攻魏国,到时候,魏军将失去大河天险。
可凭借卫国的军队,哪怕再加上户牖侯孙牟、万隆侯赵建等一些魏国贵族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南梁王赵元佐究竟在想些什么?
事实上,想不通这件事的人,远不止赵弘润一人。
记得当南梁王赵元佐下令麾下镇反军放弃『河内战场』,南渡大河,撤退至『原阳』、『南燕一带』时,在当地负责协守之事的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人,就曾前往镇反军的军营,面见南梁王赵元佐。
当时在成陵王赵燊等人看来,南梁王赵元佐麾下镇反军虽然放弃了河内郡,使魏国几乎要丢掉河北所有领土,但从整个战略角度来说,这个决定亦不失是明智的选择。
毕竟在先前的『河内战役』中,韩国的军队已充分证明了他们的强大,纵使是魏军当时拥有城墙防守,也挡不住韩军的进攻、屡战屡败,在这种情况下,收缩防线、将主力军队退至大河以南,借助大河天险阻挡韩军,这不失是一桩妙计。
虽然南梁王赵元佐麾下镇反军在『河内战役』损失不少,但至今仍有三万余众,再加上将军姜鄙率领的五万北三军,再加上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姬赵氏王族成员组建的私军,魏国可以在原阳、南燕一带,重新部署防线,借助大河天险,将韩军阻隔于大河以北。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魏国暂时失去了河东、河内、甚至可能连上党都保不住,但至少能避免短时间被韩军兵临城下、围攻王都大梁的尴尬与窘迫。
至于之后,只要肃王赵弘润的援军抵达河东,魏国就能展开反击,收复失地。
这是很多人看来最稳妥的策略。
但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万万也没有想到,南梁王赵元佐在下令镇反军撤退时,竟然没有知会姜鄙麾下的北三军,也就是说,五万北三军目前仍驻扎在上党郡。
在得知这件事后,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万般震惊。
既然决定撤回原阳、南燕,为何不下令召回姜鄙的五万北三军?!
要知道,将军姜鄙虽然曾被韩国原太原守廉驳击成重伤,但不可否认,这位将军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统帅,且麾下五万北三军,亦可称得上是精锐军队。
为何不将这支军队撤回原阳、南燕?!
朝廷想不通,兵部想不通,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亦想不通,因此上门质问南梁王赵元佐。
面对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的质问,南梁王赵元佐的反应很平静。
“……原阳、南燕两地,有大河天险,五六万军队就能守住河岸,为何要再召回姜鄙的北三军?至于大梁的安危,大梁不还有六万余北一军么?”
对于这种敷衍似的回答,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很不满意。
不可否认,五六万魏军借助大河天险,的确是能挡住韩军,但问题是,韩军正准备分兵攻打卫国。
一旦卫国有危,魏国救是不救?唇亡齿寒的道理,相信明眼人都能明白。
正因为这样,朝廷非但从紧张的财政中拨出一批钱粮无偿给予卫国,还号召本国贵族赴卫救援,在朝廷的号召下,似户牖侯孙牟、万隆侯赵建等等,已陆续率领着组建不久的私军,进入卫国境内,帮助卫人防守。
因为他们都清楚,倘若卫国沦陷,韩军就能从卫国方向进攻魏国,到时候,魏军将失去大河天险。
可凭借卫国的军队,哪怕再加上户牖侯孙牟、万隆侯赵建等一些魏国贵族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