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商人是晴雨表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从淮安回到节度使衙门所在的苏州后不久,谭甄又去了松江。
今年是海上运米的第一次,又是他建言提出的,这一次起航是需要他出面的,以示重视。
到了松江,陈青海率领的舰队也到了松江。一番对西洋商馆的武力展示之后,陈青海带着刘钰的礼物,去拜访了江苏节度使谭甄。
谭甄是襄阳人,陈青海是京畿人,但两个人的出身身份还是很亲近的。
都是良家子出身,无非就是陈青海没考上武德宫,而谭甄考入了武德宫。
和正规科举出身的人,总归隔着一层,类似出身的人便自然的亲近,这也是大顺官场体系内的一个特色,武德宫出身的和科举出身的有一种天然隔阂。
陈青海奉上了刘钰送来的礼物,都是一些西洋的精巧玩物,还有一些玻璃窗和玻璃屏风等曾经昂贵、现如今已经不算新鲜的本地货,最贵的就是一支带有水晶透镜片的法国怀表。
“节度使大人,在下奉鹰娑伯之命问候大人。在下陈青海,鹰娑伯派在下前来,护送漕米船队。”
虽然两人都是良家子出身,可终究陈青海走的是“歪门邪道”,举止谈吐和官场里的人差了太远。
他在刘公岛上学的时候,整天蹲在岛上;好容易上了船,一年也没几次机会下船。
说话就有一种在官场内很生硬的气质。
好在这几年谭甄也和威海那边的人打过交道,知道威海那边出身的人都这个调调,也不见怪。
看在刘钰的面上,叫陈青海坐下,问道:“鹰娑伯还有什么见教?”
“回大人,鹰娑伯说,这一次大人不用有丝毫的担忧。运粮公司的人多准备了几成的粮食,就算有损耗,也是一粒米都不会少的运到天津。”
“而且,黑水洋很多人走过无数次了,历年往辽东贩豆不提,这一次我们海军引路护送,各种导航的器械一应俱全。加之刘公岛等地也都修了灯塔,绝无问题。大人只管放心。”
“鹰娑伯言,虽未谋面,却也算是神交。这一次走黑水洋运漕米入京,不只是大人的事,也是他的事。无论如何,也要漂漂亮亮的。”
将刘钰嘱咐的话复述了一遍,谭甄不太懂这两年在松江新成立的那些什么公司啊、保险啊是如何运作的,也懒得去了解。既是信得过刘钰搞出的这些东西,或者信得过刘钰无中生有的本事,他也根本不管。
只要税按时交,不闹乱子,何乐而不为?况且松江这边比淮安有河道总督还复杂,还有一个属于皇帝家事的西洋海关、印花税银等等,谭甄也知这里面的深浅,一点不像在这里伸太长的手。
就刘钰在京城的关系,若说这些新行业里没有勋贵的股份,只怕不可能。甚至有没有皇帝的股,也难说。
“鹰娑伯既已都准备好了,那我也就放心了。海上终究不比运河,想要真的废漕改海,不只是要快,还要稳,更要省钱。总结起来,便是快、稳、省。若能做到这三样,将来廷议的时候,才能挺直腰板。”
陈青海和刘钰相处久了,对官场里说话的态度几乎没什么印象,此时闻言,忍不住笑道:“我们这些人,学天文、学地理、单是数学就学了整整五年。别说从松江去个天津,我们海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从淮安回到节度使衙门所在的苏州后不久,谭甄又去了松江。
今年是海上运米的第一次,又是他建言提出的,这一次起航是需要他出面的,以示重视。
到了松江,陈青海率领的舰队也到了松江。一番对西洋商馆的武力展示之后,陈青海带着刘钰的礼物,去拜访了江苏节度使谭甄。
谭甄是襄阳人,陈青海是京畿人,但两个人的出身身份还是很亲近的。
都是良家子出身,无非就是陈青海没考上武德宫,而谭甄考入了武德宫。
和正规科举出身的人,总归隔着一层,类似出身的人便自然的亲近,这也是大顺官场体系内的一个特色,武德宫出身的和科举出身的有一种天然隔阂。
陈青海奉上了刘钰送来的礼物,都是一些西洋的精巧玩物,还有一些玻璃窗和玻璃屏风等曾经昂贵、现如今已经不算新鲜的本地货,最贵的就是一支带有水晶透镜片的法国怀表。
“节度使大人,在下奉鹰娑伯之命问候大人。在下陈青海,鹰娑伯派在下前来,护送漕米船队。”
虽然两人都是良家子出身,可终究陈青海走的是“歪门邪道”,举止谈吐和官场里的人差了太远。
他在刘公岛上学的时候,整天蹲在岛上;好容易上了船,一年也没几次机会下船。
说话就有一种在官场内很生硬的气质。
好在这几年谭甄也和威海那边的人打过交道,知道威海那边出身的人都这个调调,也不见怪。
看在刘钰的面上,叫陈青海坐下,问道:“鹰娑伯还有什么见教?”
“回大人,鹰娑伯说,这一次大人不用有丝毫的担忧。运粮公司的人多准备了几成的粮食,就算有损耗,也是一粒米都不会少的运到天津。”
“而且,黑水洋很多人走过无数次了,历年往辽东贩豆不提,这一次我们海军引路护送,各种导航的器械一应俱全。加之刘公岛等地也都修了灯塔,绝无问题。大人只管放心。”
“鹰娑伯言,虽未谋面,却也算是神交。这一次走黑水洋运漕米入京,不只是大人的事,也是他的事。无论如何,也要漂漂亮亮的。”
将刘钰嘱咐的话复述了一遍,谭甄不太懂这两年在松江新成立的那些什么公司啊、保险啊是如何运作的,也懒得去了解。既是信得过刘钰搞出的这些东西,或者信得过刘钰无中生有的本事,他也根本不管。
只要税按时交,不闹乱子,何乐而不为?况且松江这边比淮安有河道总督还复杂,还有一个属于皇帝家事的西洋海关、印花税银等等,谭甄也知这里面的深浅,一点不像在这里伸太长的手。
就刘钰在京城的关系,若说这些新行业里没有勋贵的股份,只怕不可能。甚至有没有皇帝的股,也难说。
“鹰娑伯既已都准备好了,那我也就放心了。海上终究不比运河,想要真的废漕改海,不只是要快,还要稳,更要省钱。总结起来,便是快、稳、省。若能做到这三样,将来廷议的时候,才能挺直腰板。”
陈青海和刘钰相处久了,对官场里说话的态度几乎没什么印象,此时闻言,忍不住笑道:“我们这些人,学天文、学地理、单是数学就学了整整五年。别说从松江去个天津,我们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