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这还得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其余人却认得,正是当初和刘钰一起去琉球做副使的赵百泉。
和上一次去琉球时的心态不同,这一次赵百泉去朝鲜,当真是怀着满腔愤懑而去的。
刘钰、海军、海商们,在乎的是贸易、港口、开关,赔款、海军基地。他们是站在中国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
赵百泉是正统的天朝人,又是礼政府的,自然是站在天朝的角度去看问题。
京城临行之际,刘钰和赵百泉谈了一些事,只几句话,就让赵百泉火冒三丈。
问题还是日本幕府将军的“大君”称号。
新井白石主政的时候,对朝鲜的官方文书上,改日本国大君为日本国国王。
这一句话,就点燃了赵百泉心中的怒火。
日本国国王……是幕府将军。
大君,按《易》与《诗》,及唐初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孔子三十一世孙孔颖达之注,【大君即天子】。
就算朝鲜不懂《易》与《诗》;就算朝鲜不知道孔颖达的注;那新井白石改“大君”为“国王”的时候,朝鲜还不明白吗?
幕府将军是日本国国王,日本又不向天朝朝贡,改“大君”为“日本国国王”,这“大君”,是留给谁的?
不言而喻,是留给京都的那位的。
朝鲜与日本外交,赵百泉觉得刘钰那些“九世之仇、不共戴天,日本就算给金山银山,朝鲜也不能和九世之仇贸易”的话,算是欲加之罪。
甚至之前自称日本国大君,其实也不是不可圆过去,不熟典籍,朝鲜国也有大君之号,这都不是不可以变通的。
但之前称大君、新井白石之后改为日本国国王,朝鲜也都应了,接纳了,这就完全不能忍受了。
朝鲜知不知道日本国幕府只是幕府将军?知不知道幕府将军上面还有个玩意儿?
定然知道。
既然知道,同为儒家文化圈内的人,朝鲜是郡王,顺承明制,还是依着朝鲜亲王的例。
日朝两国平等外交,那日本国国王也算是亲王级。
但日本国国王实际上是幕府将军,幕府将军名义上是京都的那位封的。
谁有资格封亲王爵?
王不能封王。
上一次朝鲜就这么允许了幕府将军是“日本国王”的称呼,这是承认有两个天子?
这和西洋诸国还不一样,因为……西洋诸国不用汉字,King也好、英白拉多也罢,是大顺官方翻译的。类似假如皇帝叫“李鱼”,那么鱼这个字需要避讳,fish不需要避讳。
如果朝鲜不是大顺的藩属国,和日本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大顺根本没理由管。
但朝鲜和日本的书信往来,都是用的汉字,朝鲜国作为大顺的藩属,就必须要遵循一些内涵。
这,就是礼法。
礼法,是天下的基石。
曹丕权势滔天,也得是禅位之后才能封孙十万为吴王。
谁都知道义帝就是个傀儡,但项羽封诸侯王也只能以义帝的名义。
琉球国可以置百官,但不能封尚氏宗亲为五爵。
朝鲜可以封这个君、那个君,但就算把胆子扩大百倍,也不敢在自己手底下封王爵,只能用其余的名称代替;在编史的时候,也只敢用“世家”,绝对不敢用“本纪”。
大顺可以承认罗刹是帝位,但朝鲜国却不能直接和罗刹打交道,两边是个在法理上不可能触碰在一起的平行线——类似马关条约的第一条,既不是赔款也不是割地,而是朝鲜之独立。
日本可以自己关上门,说自己是皇帝,随便。但只要和朝鲜打交道,朝鲜看到“皇”这个汉字,就不能接国书,只能直接拒绝。
这里面的责任,当然是朝鲜的问题。
日本幕府如果是日本国王,那潜台词呢?有资格封征夷大将军的那位,岂不是天子?哪怕都知道是傀儡,那也不行。
这还了得?
虽然朝中的意思,似乎是朝鲜毕竟藩属,有些事能遮掩一下就遮掩一下,闹开了都不好看。
琉球把天朝当傻子耍、安南自己对内称帝玩、号称孝子的朝鲜在大君即天子的问题上装傻……当真是没有一个孝子,全都是逆子。
只是如今既要对倭开战,亦不好在这个节骨眼上斥责朝鲜。
秋后算总账。
要以大局为重,可刘钰的这几句话算是彻底把赵百泉心里的火勾了起来。
这一次去朝鲜国,要谈的也不是礼仪方面的问题,而是朝鲜作为藩属出人支持天朝行动的实务。
窝了一肚子火的赵百泉,态度自会强硬。
被刘钰借着新井白石的“大君改国王”拱了一把火,当真是有时候死人比活人还有用。
第(3/3)页
其余人却认得,正是当初和刘钰一起去琉球做副使的赵百泉。
和上一次去琉球时的心态不同,这一次赵百泉去朝鲜,当真是怀着满腔愤懑而去的。
刘钰、海军、海商们,在乎的是贸易、港口、开关,赔款、海军基地。他们是站在中国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
赵百泉是正统的天朝人,又是礼政府的,自然是站在天朝的角度去看问题。
京城临行之际,刘钰和赵百泉谈了一些事,只几句话,就让赵百泉火冒三丈。
问题还是日本幕府将军的“大君”称号。
新井白石主政的时候,对朝鲜的官方文书上,改日本国大君为日本国国王。
这一句话,就点燃了赵百泉心中的怒火。
日本国国王……是幕府将军。
大君,按《易》与《诗》,及唐初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孔子三十一世孙孔颖达之注,【大君即天子】。
就算朝鲜不懂《易》与《诗》;就算朝鲜不知道孔颖达的注;那新井白石改“大君”为“国王”的时候,朝鲜还不明白吗?
幕府将军是日本国国王,日本又不向天朝朝贡,改“大君”为“日本国国王”,这“大君”,是留给谁的?
不言而喻,是留给京都的那位的。
朝鲜与日本外交,赵百泉觉得刘钰那些“九世之仇、不共戴天,日本就算给金山银山,朝鲜也不能和九世之仇贸易”的话,算是欲加之罪。
甚至之前自称日本国大君,其实也不是不可圆过去,不熟典籍,朝鲜国也有大君之号,这都不是不可以变通的。
但之前称大君、新井白石之后改为日本国国王,朝鲜也都应了,接纳了,这就完全不能忍受了。
朝鲜知不知道日本国幕府只是幕府将军?知不知道幕府将军上面还有个玩意儿?
定然知道。
既然知道,同为儒家文化圈内的人,朝鲜是郡王,顺承明制,还是依着朝鲜亲王的例。
日朝两国平等外交,那日本国国王也算是亲王级。
但日本国国王实际上是幕府将军,幕府将军名义上是京都的那位封的。
谁有资格封亲王爵?
王不能封王。
上一次朝鲜就这么允许了幕府将军是“日本国王”的称呼,这是承认有两个天子?
这和西洋诸国还不一样,因为……西洋诸国不用汉字,King也好、英白拉多也罢,是大顺官方翻译的。类似假如皇帝叫“李鱼”,那么鱼这个字需要避讳,fish不需要避讳。
如果朝鲜不是大顺的藩属国,和日本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大顺根本没理由管。
但朝鲜和日本的书信往来,都是用的汉字,朝鲜国作为大顺的藩属,就必须要遵循一些内涵。
这,就是礼法。
礼法,是天下的基石。
曹丕权势滔天,也得是禅位之后才能封孙十万为吴王。
谁都知道义帝就是个傀儡,但项羽封诸侯王也只能以义帝的名义。
琉球国可以置百官,但不能封尚氏宗亲为五爵。
朝鲜可以封这个君、那个君,但就算把胆子扩大百倍,也不敢在自己手底下封王爵,只能用其余的名称代替;在编史的时候,也只敢用“世家”,绝对不敢用“本纪”。
大顺可以承认罗刹是帝位,但朝鲜国却不能直接和罗刹打交道,两边是个在法理上不可能触碰在一起的平行线——类似马关条约的第一条,既不是赔款也不是割地,而是朝鲜之独立。
日本可以自己关上门,说自己是皇帝,随便。但只要和朝鲜打交道,朝鲜看到“皇”这个汉字,就不能接国书,只能直接拒绝。
这里面的责任,当然是朝鲜的问题。
日本幕府如果是日本国王,那潜台词呢?有资格封征夷大将军的那位,岂不是天子?哪怕都知道是傀儡,那也不行。
这还了得?
虽然朝中的意思,似乎是朝鲜毕竟藩属,有些事能遮掩一下就遮掩一下,闹开了都不好看。
琉球把天朝当傻子耍、安南自己对内称帝玩、号称孝子的朝鲜在大君即天子的问题上装傻……当真是没有一个孝子,全都是逆子。
只是如今既要对倭开战,亦不好在这个节骨眼上斥责朝鲜。
秋后算总账。
要以大局为重,可刘钰的这几句话算是彻底把赵百泉心里的火勾了起来。
这一次去朝鲜国,要谈的也不是礼仪方面的问题,而是朝鲜作为藩属出人支持天朝行动的实务。
窝了一肚子火的赵百泉,态度自会强硬。
被刘钰借着新井白石的“大君改国王”拱了一把火,当真是有时候死人比活人还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