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七七章 八字不合(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上一次馒头去斯德哥尔摩乘坐的那艘大商船,这艘战舰带来的震撼更大。

  这些曾目睹荷兰人战无不胜的华人甲必丹雷珍兰们,第一次看到原来世界上有比荷兰的武装商船更可怕的战舰。

  战列舰,与war of man 出品的七省标准武装商船舰,他们不知道具体区别在哪,但却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大和小。

  巨大的舰身,将周边挂着VOC大旗的荷兰船彻底比下去了,带有一种叫人恐慌的威压感。

  连富光叹了口气,示意锣鼓齐鸣,准备迎接。

  锣鼓声中,连富光与身边几人说道:“此番天朝钦差既来,南洋到底如何,也该明了了。只要情势明了便好,我们也好做些准备。需知日后该怎么办。”

  “你我现在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这种时候,可别琢磨着互相坑一把了。有些事,真论起来,咱们都有大麻烦。”

  那几个人也都点点头。

  他们未必有很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但是一些经验还是有的。虽不成体系,却也能料想到一个情况。

  巴达维亚,是一个违背自然法则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作为东印度公司的“首都”,这座城市承载了本没资格拥有的繁华。

  哪怕是锡兰的肉桂,明明从锡兰起航直接到欧洲,远比绕回巴达维亚再走要近。

  但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之下,锡兰的肉桂也必须要先到巴达维亚,才能分装前往欧洲。

  亦或是明明十七人绅士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对华贸易委员会,但巴达维亚的地方政府依旧硬生生拿到了一些船不能直接回去、必须要在巴达维亚泊靠的条件。

  这种违背自然法则的繁华,意味着脆弱。

  这些甲必丹、雷珍兰未必懂这里面的道理。但大顺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澳门。

  他们目睹了由盛转衰的全程。

  从前朝禁海时候垄断对欧贸易的繁华、到现在大顺允许岸上贸易导致出口港北移、如今混成了一个靠走私人口的奴工的城市,这不能不让这些扎根在巴达维亚的上层华人忧心忡忡。

  若是朝廷下南洋,旧港宣慰司、或是马六甲,无疑才是最适合的南洋省会。

  巴达维亚可能要重蹈澳门之覆辙,逐渐衰落。

  这些人在巴达维亚有地产、房产,各种产业也都是和巴达维亚的繁荣息息相关。

  即便从这一点上,他们也不希望朝廷的动作,导致南洋出现什么变化。

  而这个担忧之外,还有一个比这更可怕的隐忧。

  “富光兄,我看朝廷的意思,还是希望南洋一切如前。但依我看,此事却难。自天启元年至今,百余年间,巴达维亚对华人的政策,变了又变。”

  “从一开始的‘凡来船,若船上有华人移民者则免税’;到现在的嫌弃人太多是为累赘,百二十年,翻来覆去,已经变了十余次了。”

  “这几年糖价低,自是多余。待过几年,糖价又高,岂不是又要鼓励唐人移居于此?亦或日后不种糖,又换了别物……嘿,那爪哇人、巴厘人,都是些懒汉,如何做的活?”

  虽然自认比荷兰人低一等,但高等华人的骄傲还是有的,最起码对巴厘人和爪哇人,相当歧视。对上媚而对下傲,却偏偏特喜欢拜傲上而不欺下的关公,也算是奇葩了。

  可这话,也确实说到了关键处,巴达维亚这边的对华人移民的政策,确确实实是反反复复。百余年已经不知道变更了多少次了。

  这一次原本会有一场大屠杀的,但被刘钰消弭于无形,这就使得这一次清查华人居留证,似乎只是对华人移民政策反反复复的一个寻常事件。

  今天鼓励、明天反对;今天移民免税、明天华人加税。他们见的多了。

  这些年以来,华人都已经习惯了。都觉得过不了几天,等着糖价又涨回来,又得鼓励华人来此干活。

  连富光知道这个雷珍兰的言外之意,这不是说华人在巴达维亚的地位问题,而是在说一个很关键的法理事项——大顺的法律,是否适用于巴达维亚?如果日后巴达维亚华人又多了,又出事了,大顺有没有资格管?那些事可以管,哪些事不能管?

  巴达维亚总督,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一拍脑袋一个政策,今儿招华人、明儿退华人。

  可他们,却是在这里扎根的。

  这件事必须要弄清楚。

  华人的中上层社区,很封闭,有自己的法律体系,也有自己的评议会和法院。

  这一次没有发生的大屠杀事件暂时稳住之后,荷兰方面要求华人在自己的社区,组建自己的华人评议会。

  在华人这里,称之为公堂。

  荷兰人很聪明,他们采取以华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