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归义军(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苏丹国许能和我们一致。可打完了荷兰,只怕当时合作打荷兰的盟友,便要先打起来。”
“昔日,张议潮于沙洲起事,归义军纵横沙洲。张议潮固然忠勇,但吐蕃势大,周边又多有强国,复归国朝,亦是原因。”
“我等本领的就是朝廷的钦命,忠义二字,也多知晓。但即便是那些欲要自立称王者,若无朝廷支持,在南洋也难立足。”
“若想立足,总要资金,便不可避免要与西洋人打交道,以便卖货。久而久之,若无海军保护、贸易命脉又握在别人手中,唯有被西洋人吞掉要求缴税这个结局。”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没有朝廷的支持,华人在南洋立国就是痴心妄想。着实是难。”
他说了这么多,便是从非常现实客观的角度,说清楚在南洋自立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根本不存在。
只要朝廷的海军尚在,在南洋自立,难度和在天津、山东等地称王造反差不多:真要能成事,便直接杀入京城夺了鸟位;但若没这等本事,自立也根本站不稳脚。
不存在一个在天津、山东等地长久割据的中间选项。
李欗也听出来了牛二的言外之意,笑道:“你倒是小心。鲸侯不过是夸夸你而已。昔日张议潮如朝为质,还不是因着唐时藩镇已起,中央无力?若不然,何需如此麻烦?高仙芝、封常清时候,安西常有数万大军,亦不曾见唐皇心忧。”
“你且放心就是,你还够不着鸟尽弓藏这个词呢。连个爵都没封了,哪有资格想什么鸟尽弓藏?”
“不过,先明后不争,规矩还是要有规矩的。朝廷的意思,便是将归义军重编,调往锡兰。而爪哇等地的守备,自从别处招兵。朝廷自有打算,倒不是说怕你们盘踞于此,树大根深,将来尾大不掉。”
“如你所言,只要朝廷海军尚在,南洋就安稳的很。这事儿,你也与军中人多说说,调往锡兰,日后衣锦归乡,不是说叫他们去做炮灰的。”
“归义军都是好汉,而且又熟悉了这里的气候、适应了训练,正是极好的兵员,朝廷爱惜还来不及呢。”
要把归义军调走,调到锡兰准备入侵印度,既要做好士兵的安置,也要和这些归义军的军官们说清楚。
枢密院选来的这些人,都不是酒囊饭袋,而且这几年他们做的确实不错,都是可用之才。
就南洋这情况,枢密院早就讨论过,刘钰也多次上书皇帝,把南洋的情况说的非常明白了。
南洋封建,是绝对不可取的。
只能军镇化,都护府化,控制几个要地,对南洋实行贸易控制即可。
只要朝廷的海军在,能把控对欧洲的贸易,南洋就稳如泰山,根本不存在造反、自立之类的情况。
不能封建南洋,因为大顺此时并没有资格在经济上,做南洋的天朝。
大顺不是香料的主要消费国,欲当新型的天朝,加深贸易控制的那种新型天朝的前提,就是天朝必须是藩属最大的市场。
否则旧的宗藩体系,其实是难以维系的。天朝此时既不能做到一些货物就此一家别无分号、也不能做到天朝的市场能让你们这些藩属发财。
而新的宗藩体系,是要加深贸易的,要当体系内最大的消费市场的。
但新的天朝体系,大顺暂时也确实做不到,现在只能是一种特殊的过渡期。
南洋的各项高贸易额货物,大顺基本都不是第一进口国。
一旦在南洋搞封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苏丹国许能和我们一致。可打完了荷兰,只怕当时合作打荷兰的盟友,便要先打起来。”
“昔日,张议潮于沙洲起事,归义军纵横沙洲。张议潮固然忠勇,但吐蕃势大,周边又多有强国,复归国朝,亦是原因。”
“我等本领的就是朝廷的钦命,忠义二字,也多知晓。但即便是那些欲要自立称王者,若无朝廷支持,在南洋也难立足。”
“若想立足,总要资金,便不可避免要与西洋人打交道,以便卖货。久而久之,若无海军保护、贸易命脉又握在别人手中,唯有被西洋人吞掉要求缴税这个结局。”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没有朝廷的支持,华人在南洋立国就是痴心妄想。着实是难。”
他说了这么多,便是从非常现实客观的角度,说清楚在南洋自立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根本不存在。
只要朝廷的海军尚在,在南洋自立,难度和在天津、山东等地称王造反差不多:真要能成事,便直接杀入京城夺了鸟位;但若没这等本事,自立也根本站不稳脚。
不存在一个在天津、山东等地长久割据的中间选项。
李欗也听出来了牛二的言外之意,笑道:“你倒是小心。鲸侯不过是夸夸你而已。昔日张议潮如朝为质,还不是因着唐时藩镇已起,中央无力?若不然,何需如此麻烦?高仙芝、封常清时候,安西常有数万大军,亦不曾见唐皇心忧。”
“你且放心就是,你还够不着鸟尽弓藏这个词呢。连个爵都没封了,哪有资格想什么鸟尽弓藏?”
“不过,先明后不争,规矩还是要有规矩的。朝廷的意思,便是将归义军重编,调往锡兰。而爪哇等地的守备,自从别处招兵。朝廷自有打算,倒不是说怕你们盘踞于此,树大根深,将来尾大不掉。”
“如你所言,只要朝廷海军尚在,南洋就安稳的很。这事儿,你也与军中人多说说,调往锡兰,日后衣锦归乡,不是说叫他们去做炮灰的。”
“归义军都是好汉,而且又熟悉了这里的气候、适应了训练,正是极好的兵员,朝廷爱惜还来不及呢。”
要把归义军调走,调到锡兰准备入侵印度,既要做好士兵的安置,也要和这些归义军的军官们说清楚。
枢密院选来的这些人,都不是酒囊饭袋,而且这几年他们做的确实不错,都是可用之才。
就南洋这情况,枢密院早就讨论过,刘钰也多次上书皇帝,把南洋的情况说的非常明白了。
南洋封建,是绝对不可取的。
只能军镇化,都护府化,控制几个要地,对南洋实行贸易控制即可。
只要朝廷的海军在,能把控对欧洲的贸易,南洋就稳如泰山,根本不存在造反、自立之类的情况。
不能封建南洋,因为大顺此时并没有资格在经济上,做南洋的天朝。
大顺不是香料的主要消费国,欲当新型的天朝,加深贸易控制的那种新型天朝的前提,就是天朝必须是藩属最大的市场。
否则旧的宗藩体系,其实是难以维系的。天朝此时既不能做到一些货物就此一家别无分号、也不能做到天朝的市场能让你们这些藩属发财。
而新的宗藩体系,是要加深贸易的,要当体系内最大的消费市场的。
但新的天朝体系,大顺暂时也确实做不到,现在只能是一种特殊的过渡期。
南洋的各项高贸易额货物,大顺基本都不是第一进口国。
一旦在南洋搞封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