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齐国公刚到荷兰没多久,就碰到了一件乐事。
亦算是亲眼目睹了什么叫“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他们这群人刚到荷兰也就半个多月,便传来了消息。
英国与荷兰,在奥地利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单方面和普鲁士签订了合约,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主权。
普鲁士则做出回报,以选侯的身份推选奥地利女王的王夫、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公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不过这件乐事,随后的走向就变得有趣起来。
奥地利人并不满意,哪怕法国已经攻入了奥属尼德兰、哪怕汉诺威选后宣布要是皇帝继续和普鲁士作战就要断了给皇帝的援助,奥地利人依旧不罢休,继续和普鲁士开战,誓死保卫西里西亚。
“还真让守常说着了。这奥法矛盾下降,普奥矛盾上升,日后奥法之间还真有可能站在一起。”
对这边的局势有所了解之后,齐国公冲着跟着他又返回欧洲的康不怠,感叹了一句。
康不怠没有官面身份,他是刘钰的幕僚。这一次齐国公再来欧洲办这件大事,也需得有人照应出谋划策,便让康不怠暂时做了齐国公的私人幕僚,以求达成目的。
一行人来到荷兰一个月,荷兰这边也没有官方人员前来接洽。但是也没出现被驱逐之类的情况,大顺这一行人就在阿姆斯特丹看热闹。
看着混乱的金融市场、看着投资失败报复社会者的各种表演,顺带也看着荷兰正在爆发的轰轰烈烈的反包税制暴动。
不管是荷兰内部的混乱,还是奥地利不接受调停继续和普鲁士死磕,对大顺这行人来说,都是好消息。
康不怠也很赞同齐国公的见解,看来西里西亚一割,普奥矛盾就再也解不开了。
法国毕竟是外来者,和普奥都是神罗内部的,“内斗”永远要重要于外战。
这对刘钰谋划的大同盟计划,是大有好处的。
伴随着普鲁士退出战争,大顺组建武装中立同盟搞走私的条件,也就更成熟了。
大顺在亚洲,那是天朝上国。
但在欧洲,想要办成事,肯定是要考虑欧洲强国的意见。
在亚洲,大顺说这事儿办不成,他国就办不成。在欧洲,可就差得远。
武装中立同盟,本身就是对付英国的,当然也就不需要考虑英国的意见。
但是,既然不考虑英国的意见,法国的看法就必须要考虑。
荷兰现在已经彻底乱了,法国觉得优势极大,到时候会不会吃的太狠,那也难说。
不过,普鲁士再一次退出战争,法国的局面实际上就再度难看起来。只要奥地利发现自己缺了英荷的英镑和银盾,凭自己打不过普鲁士,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割让西里西亚。
如此,法国就又成了自己面对一圈敌人围攻的态势。到时候,在处置荷兰的问题上,肯定是会有所让步的。
大顺这边提出的条约,法国也就更加有可能支持:即废除英荷同盟、驱赶奥兰治家族流亡英国、议会派上台、荷兰加入武装中立同盟、英荷所有的条约全部废除。
在普鲁士再度退出战争之前,法国未必会接受大顺提出的想法。
法国觉得自己优势很大:中国盟友毁了荷兰的经济、普鲁士盟友打的奥地利人痛不欲生、自己攻入了奥属尼德兰。中、普、法三国同盟,谁人能敌?这么大的优势,怎么能就给荷兰这么宽容的条件?
怎么不得占据奥属尼德兰、让荷兰做傀儡国、让英国放弃汉诺威选侯国、扶植亲法的神罗国家做皇帝?
故而,齐国公这一次率领的使节团,没有第一时间向法国提出正式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继续等待。
等待战争真正结束、法国发现自己不但没有那么大的优势、反而可能要选入四面皆敌的境地时,大顺再出面调停,在欧洲和会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因为大顺这边实实在在悄悄地坑了法国一大把。
先是大顺开放了港口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齐国公刚到荷兰没多久,就碰到了一件乐事。
亦算是亲眼目睹了什么叫“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他们这群人刚到荷兰也就半个多月,便传来了消息。
英国与荷兰,在奥地利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单方面和普鲁士签订了合约,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主权。
普鲁士则做出回报,以选侯的身份推选奥地利女王的王夫、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公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不过这件乐事,随后的走向就变得有趣起来。
奥地利人并不满意,哪怕法国已经攻入了奥属尼德兰、哪怕汉诺威选后宣布要是皇帝继续和普鲁士作战就要断了给皇帝的援助,奥地利人依旧不罢休,继续和普鲁士开战,誓死保卫西里西亚。
“还真让守常说着了。这奥法矛盾下降,普奥矛盾上升,日后奥法之间还真有可能站在一起。”
对这边的局势有所了解之后,齐国公冲着跟着他又返回欧洲的康不怠,感叹了一句。
康不怠没有官面身份,他是刘钰的幕僚。这一次齐国公再来欧洲办这件大事,也需得有人照应出谋划策,便让康不怠暂时做了齐国公的私人幕僚,以求达成目的。
一行人来到荷兰一个月,荷兰这边也没有官方人员前来接洽。但是也没出现被驱逐之类的情况,大顺这一行人就在阿姆斯特丹看热闹。
看着混乱的金融市场、看着投资失败报复社会者的各种表演,顺带也看着荷兰正在爆发的轰轰烈烈的反包税制暴动。
不管是荷兰内部的混乱,还是奥地利不接受调停继续和普鲁士死磕,对大顺这行人来说,都是好消息。
康不怠也很赞同齐国公的见解,看来西里西亚一割,普奥矛盾就再也解不开了。
法国毕竟是外来者,和普奥都是神罗内部的,“内斗”永远要重要于外战。
这对刘钰谋划的大同盟计划,是大有好处的。
伴随着普鲁士退出战争,大顺组建武装中立同盟搞走私的条件,也就更成熟了。
大顺在亚洲,那是天朝上国。
但在欧洲,想要办成事,肯定是要考虑欧洲强国的意见。
在亚洲,大顺说这事儿办不成,他国就办不成。在欧洲,可就差得远。
武装中立同盟,本身就是对付英国的,当然也就不需要考虑英国的意见。
但是,既然不考虑英国的意见,法国的看法就必须要考虑。
荷兰现在已经彻底乱了,法国觉得优势极大,到时候会不会吃的太狠,那也难说。
不过,普鲁士再一次退出战争,法国的局面实际上就再度难看起来。只要奥地利发现自己缺了英荷的英镑和银盾,凭自己打不过普鲁士,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割让西里西亚。
如此,法国就又成了自己面对一圈敌人围攻的态势。到时候,在处置荷兰的问题上,肯定是会有所让步的。
大顺这边提出的条约,法国也就更加有可能支持:即废除英荷同盟、驱赶奥兰治家族流亡英国、议会派上台、荷兰加入武装中立同盟、英荷所有的条约全部废除。
在普鲁士再度退出战争之前,法国未必会接受大顺提出的想法。
法国觉得自己优势很大:中国盟友毁了荷兰的经济、普鲁士盟友打的奥地利人痛不欲生、自己攻入了奥属尼德兰。中、普、法三国同盟,谁人能敌?这么大的优势,怎么能就给荷兰这么宽容的条件?
怎么不得占据奥属尼德兰、让荷兰做傀儡国、让英国放弃汉诺威选侯国、扶植亲法的神罗国家做皇帝?
故而,齐国公这一次率领的使节团,没有第一时间向法国提出正式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继续等待。
等待战争真正结束、法国发现自己不但没有那么大的优势、反而可能要选入四面皆敌的境地时,大顺再出面调停,在欧洲和会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因为大顺这边实实在在悄悄地坑了法国一大把。
先是大顺开放了港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