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刑部主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想起史可法日后下场,不免叹惋伤怀一番。
却说李羡之久寓京师,无事可做,朝廷委派又迟迟不见下来,正欲告假回乡,忽地有吏部公文送了出来,奉旨授李羡之刑部主事之职。
原来崇祯皇帝自除了魏忠贤后,一心要重办阉党分子。但承办的官吏多有相互牵连勾结,因此大有阳奉阴违,消极懈怠的意思。于是皇帝震怒,罢免了一批办事不力的大小官员。如此一来,空出了许多位子。周郎中借机向上保荐,李羡之这才得了这个实缺主事的差事。
承蒙周郎中如此盛情,李羡之自然感念大恩,先具了礼到周郎中府上重重谢过了,然后循着官场的规矩,四处拜客宴宾,到部上任,足足又忙了十多天,方才消停。之后,才得空在刑部胡同里找了间小院租住,同院里还住着两位刑部的同僚,免不得上门拜会相识。
有事话长,无事话短。虽然崇祯皇帝一心要铲除阉党,但朝中百官牵连,伤了一个,牵出一串,因此自上至下仍是一片敷衍的心思。加上此时辽东后金进攻日急,战事吃紧,此事便又被搁置下来。直至次年正月间,战事稍缓,崇祯皇帝重提阉案。并为刑部简调了一名手段雷厉的新侍郎,主办阉党案。
这位新侍郎名叫惠世扬,乃是李羡之好友惠显扬的胞兄,本是东林党的干将。阉党当权时,曾编纂一部《东林点将录》,将他列为五虎将之一。曾几次入狱,几乎丧命。崇祯当国,被起用为大理少卿,旋即升为刑部左侍郎。
新侍郎到任,众官自然要前往参拜,行礼罢了,先说了些场面官话,才将话头转到公事上来,才议了两件,还未得出个眉目,惠侍郎脸上便露出乏态。众官察言观色自是老练,都识趣地起身告辞,一哄而散。惠世扬也不送,自起身回了后面。
李羡之裹在人群中,方走到大门,一个下人悄悄凑过来,拉一拉他的衣袖道:“我家老爷请李大人留步。”
李羡之心中讶异,又不好不留,只得随了那个下人回到了花厅里坐下,上来茶点,也无心吃。坐了许久,见惠世扬换了便服又回了来。忙起身再行礼。
惠世扬还礼道:“贤弟莫要多礼,快请坐吧。”
李羡之听惠侍郎如此兄弟相称,不由得惶恐道:“请大人指教。”
惠世扬呵呵一笑道:“何谈指教,不过是叙一叙同乡之谊罢了。我们家乡苦寒偏远,常常要做战场,武人冠于天下,却少有读书之人。能从科举之途而入天子庙堂的,更是鲜有。舍弟尝来家书,盛赞贤弟文武双全,可称乡人楷模。”
李羡之忙谦逊道:“承大人谬赞,下官如何敢当?”
惠世扬笑道:“你莫要自谦,浙江胡按察使与我颇有往来,曾说起你在平湖县任上所为。吏部周郎中亦在我面前力荐于你,可见你是当得起此誉的。”
一番话说得似乎轻描淡写,李羡之却不由得暗自吃惊,他未料到胡按察使竟也与东林渊源颇深,更未料到周郎中居然是从惠侍郎那里为他谋得的差事。
李羡之虽不知惠侍郎是有心还是无意将此关系说出来,但他却不能不承此盛情,只好再起身拜道:“大人厚恩,下官没身不忘。”
惠世扬道:“莫要多礼,你我有同乡之谊,本当相互提携,何况官场浮沉,进退之事总是难预料的。”说罢又道:“你离家也有数年了吧?”
李羡之道:“有劳大人挂心,下官自入京会试便未曾回家,至今已四载有余。”
惠世扬又问道:“可曾有家书回去?”
李羡之答道:“最近因无便人,一时未曾捎书信回去。”
惠世扬道:“正巧这几日我有家书要差人送回去,你可写了送来,一并捎回去。”
此时战乱频仍,一书家信,堪比万金,李羡之正为此事发愁,便不推辞,当即道:“下官谢大人体恤之情。”
惠世扬道:“举手之劳,无需道谢,就这样办吧。”
李羡之再拜谢过,然后起身告辞。回到寓所,写了两封书信,送到惠府等着捎回家中。
未过几日,皇帝钦点了不少阉党的大案,要刑部严办。却说这位惠侍郎性情清俊,素来憎恶阉党,因而义愤填膺,力主重办阉党。未料主朝事的韩阁老仍旧以不愿树敌太广为由,力求温和,遂一一压了下来。皇帝闻之大怒,钦定六等罪,并将几名主犯当堂判死,其余主要从犯也都分别定了罪。
如此一来,众大臣再不敢敷衍了事认真办了起来。虽然如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想起史可法日后下场,不免叹惋伤怀一番。
却说李羡之久寓京师,无事可做,朝廷委派又迟迟不见下来,正欲告假回乡,忽地有吏部公文送了出来,奉旨授李羡之刑部主事之职。
原来崇祯皇帝自除了魏忠贤后,一心要重办阉党分子。但承办的官吏多有相互牵连勾结,因此大有阳奉阴违,消极懈怠的意思。于是皇帝震怒,罢免了一批办事不力的大小官员。如此一来,空出了许多位子。周郎中借机向上保荐,李羡之这才得了这个实缺主事的差事。
承蒙周郎中如此盛情,李羡之自然感念大恩,先具了礼到周郎中府上重重谢过了,然后循着官场的规矩,四处拜客宴宾,到部上任,足足又忙了十多天,方才消停。之后,才得空在刑部胡同里找了间小院租住,同院里还住着两位刑部的同僚,免不得上门拜会相识。
有事话长,无事话短。虽然崇祯皇帝一心要铲除阉党,但朝中百官牵连,伤了一个,牵出一串,因此自上至下仍是一片敷衍的心思。加上此时辽东后金进攻日急,战事吃紧,此事便又被搁置下来。直至次年正月间,战事稍缓,崇祯皇帝重提阉案。并为刑部简调了一名手段雷厉的新侍郎,主办阉党案。
这位新侍郎名叫惠世扬,乃是李羡之好友惠显扬的胞兄,本是东林党的干将。阉党当权时,曾编纂一部《东林点将录》,将他列为五虎将之一。曾几次入狱,几乎丧命。崇祯当国,被起用为大理少卿,旋即升为刑部左侍郎。
新侍郎到任,众官自然要前往参拜,行礼罢了,先说了些场面官话,才将话头转到公事上来,才议了两件,还未得出个眉目,惠侍郎脸上便露出乏态。众官察言观色自是老练,都识趣地起身告辞,一哄而散。惠世扬也不送,自起身回了后面。
李羡之裹在人群中,方走到大门,一个下人悄悄凑过来,拉一拉他的衣袖道:“我家老爷请李大人留步。”
李羡之心中讶异,又不好不留,只得随了那个下人回到了花厅里坐下,上来茶点,也无心吃。坐了许久,见惠世扬换了便服又回了来。忙起身再行礼。
惠世扬还礼道:“贤弟莫要多礼,快请坐吧。”
李羡之听惠侍郎如此兄弟相称,不由得惶恐道:“请大人指教。”
惠世扬呵呵一笑道:“何谈指教,不过是叙一叙同乡之谊罢了。我们家乡苦寒偏远,常常要做战场,武人冠于天下,却少有读书之人。能从科举之途而入天子庙堂的,更是鲜有。舍弟尝来家书,盛赞贤弟文武双全,可称乡人楷模。”
李羡之忙谦逊道:“承大人谬赞,下官如何敢当?”
惠世扬笑道:“你莫要自谦,浙江胡按察使与我颇有往来,曾说起你在平湖县任上所为。吏部周郎中亦在我面前力荐于你,可见你是当得起此誉的。”
一番话说得似乎轻描淡写,李羡之却不由得暗自吃惊,他未料到胡按察使竟也与东林渊源颇深,更未料到周郎中居然是从惠侍郎那里为他谋得的差事。
李羡之虽不知惠侍郎是有心还是无意将此关系说出来,但他却不能不承此盛情,只好再起身拜道:“大人厚恩,下官没身不忘。”
惠世扬道:“莫要多礼,你我有同乡之谊,本当相互提携,何况官场浮沉,进退之事总是难预料的。”说罢又道:“你离家也有数年了吧?”
李羡之道:“有劳大人挂心,下官自入京会试便未曾回家,至今已四载有余。”
惠世扬又问道:“可曾有家书回去?”
李羡之答道:“最近因无便人,一时未曾捎书信回去。”
惠世扬道:“正巧这几日我有家书要差人送回去,你可写了送来,一并捎回去。”
此时战乱频仍,一书家信,堪比万金,李羡之正为此事发愁,便不推辞,当即道:“下官谢大人体恤之情。”
惠世扬道:“举手之劳,无需道谢,就这样办吧。”
李羡之再拜谢过,然后起身告辞。回到寓所,写了两封书信,送到惠府等着捎回家中。
未过几日,皇帝钦点了不少阉党的大案,要刑部严办。却说这位惠侍郎性情清俊,素来憎恶阉党,因而义愤填膺,力主重办阉党。未料主朝事的韩阁老仍旧以不愿树敌太广为由,力求温和,遂一一压了下来。皇帝闻之大怒,钦定六等罪,并将几名主犯当堂判死,其余主要从犯也都分别定了罪。
如此一来,众大臣再不敢敷衍了事认真办了起来。虽然如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