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年轻镇(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刘父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后,很快又被他甩了出去。
不,这两人不可能有什么干系的。
这都十年过去,先前那个女人若是有兄弟家人,要寻来的肯定早寻来了,说不定那就是个无家可归的女乞丐。
想到这里,刘父将双手平摊开分别搁在双腿上。
他看向放完东西后直起身的刘母说道,“我看那个新来镇上的姑娘,还是得再观察观察,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人给订了。栓子娶亲的事情,也不急在这一时。”
刘母听了这话,由远及近的朝他走来,复在原先的椅子上头坐下。
她把双手往桌上一搁,伸出手指掐算了起来。
“栓子娶亲的事情哪能不急?你看嘛,栓子他今年已经十八了。我二十岁生的他,今年我三十八岁,他要是今年能娶上媳妇,最早也得明年才能给我抱上孙子。”
“我满打满算活到五十岁,也就最多只能看护孙子十年。若是栓子再晚些成婚,我抱孙子的日子就得再往后延,这哪里等的起啊?更别说当家的你比我还两三岁,这事儿你该比我更着急才是!”
听了刘母这一番精打细算的话后,刘父憋着一张有些闷青色的脸,良久过后才吐出了一句话来,“五十岁啊,你难道就不怕那一天吗?”
刘母身子一震,她自然知道自家男人话里的“那一天”是什么意思。
她同样也知道自己方才用来给儿子点灯笼许愿的蛤蜊脂膏是从哪里来的。
她还知道,等到自己过了五十岁以后,等到那一天到来,她也终将成为自己的儿媳妇手中、用来给孙儿祈福的那枚蛤蜊壳儿。
一代传一代的事情,这就是规矩,坏不了的。
这世上哪有母亲不盼孩子好,哪有奶奶不盼孙子好的事情呢?
就算外头真的有,这镇子上却是绝不会发生的。
以往她也不是没从年长的妇人口中,听说过有个别女人不愿意生孩子又或者生不出孩子,想要以此躲过上贡的命运。
可这些个人最后的命运却是上贡的比其他人更早,甚至四十来岁的时候就被全镇人送进了小木屋里头、挂了写上吉时的木牌。
年长些的妇人们都说,这就是命。
能生娃的女人,就是要比不能生的女人们命好些,所以才能夫顺子孝,活得更长久些。
对此,刘母深以为然并且深信不疑。
所以刘父问出的那一句并没有吓倒她,反而让她想为儿子娶上媳妇传宗接代的信念变得更强了些。
只听她语气强硬的回道,“那一天不是还早的吗?小栓娶媳妇的事情必须得抓紧起来,我今儿个点了一盏灯笼若是不够,明儿个、后儿个,我还接着点!我就不信凭咱们刘家的条件,还能找不到儿媳妇!”
对于刘母的话,刘父不置可否。
他缓慢的扶着桌子站起身来,冲她摆了摆手道,“行吧,你要怎么做都随你。我累了,要先去睡会儿。”
刘母看着自家男人略显疲惫的神情,本来到口要指责对方不顾家的话语又被她自己咽了下去。
算了,这年头谁家男人是能帮女人当家顾儿的?
想指望他倒还不如靠自己呢!
刘母这边还在为自家儿子积极准备娶妻的事情,另一头,被她视为儿媳妇候选人的外乡姑娘,此时恰好从镇上人人敬畏的祖宗宅里走了出来。
祖宗宅外,午后的太阳还在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
被空气中弥漫的热度扭曲了的空气对流,几乎能用人的肉眼看见。
但祖宗宅周围的这片地上,四下却是一片阴凉。
从旧宅里走出来的人,回头又看了一眼身后这栋破败的宅子。
她已经在里头里里外外都检查了许久,却是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地方。
然而这宅子带给她的那种诡异感却是始终消散不去。
正当她低头思索着要不要去到镇子上的其他地方查探时,一处离她最近的一座小木屋里头忽然传来有人叩击门板的声响。
听觉异常灵敏的姑娘,一下子便抬起头看向了那座发出声音的木屋。
第(3/3)页
刘父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后,很快又被他甩了出去。
不,这两人不可能有什么干系的。
这都十年过去,先前那个女人若是有兄弟家人,要寻来的肯定早寻来了,说不定那就是个无家可归的女乞丐。
想到这里,刘父将双手平摊开分别搁在双腿上。
他看向放完东西后直起身的刘母说道,“我看那个新来镇上的姑娘,还是得再观察观察,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人给订了。栓子娶亲的事情,也不急在这一时。”
刘母听了这话,由远及近的朝他走来,复在原先的椅子上头坐下。
她把双手往桌上一搁,伸出手指掐算了起来。
“栓子娶亲的事情哪能不急?你看嘛,栓子他今年已经十八了。我二十岁生的他,今年我三十八岁,他要是今年能娶上媳妇,最早也得明年才能给我抱上孙子。”
“我满打满算活到五十岁,也就最多只能看护孙子十年。若是栓子再晚些成婚,我抱孙子的日子就得再往后延,这哪里等的起啊?更别说当家的你比我还两三岁,这事儿你该比我更着急才是!”
听了刘母这一番精打细算的话后,刘父憋着一张有些闷青色的脸,良久过后才吐出了一句话来,“五十岁啊,你难道就不怕那一天吗?”
刘母身子一震,她自然知道自家男人话里的“那一天”是什么意思。
她同样也知道自己方才用来给儿子点灯笼许愿的蛤蜊脂膏是从哪里来的。
她还知道,等到自己过了五十岁以后,等到那一天到来,她也终将成为自己的儿媳妇手中、用来给孙儿祈福的那枚蛤蜊壳儿。
一代传一代的事情,这就是规矩,坏不了的。
这世上哪有母亲不盼孩子好,哪有奶奶不盼孙子好的事情呢?
就算外头真的有,这镇子上却是绝不会发生的。
以往她也不是没从年长的妇人口中,听说过有个别女人不愿意生孩子又或者生不出孩子,想要以此躲过上贡的命运。
可这些个人最后的命运却是上贡的比其他人更早,甚至四十来岁的时候就被全镇人送进了小木屋里头、挂了写上吉时的木牌。
年长些的妇人们都说,这就是命。
能生娃的女人,就是要比不能生的女人们命好些,所以才能夫顺子孝,活得更长久些。
对此,刘母深以为然并且深信不疑。
所以刘父问出的那一句并没有吓倒她,反而让她想为儿子娶上媳妇传宗接代的信念变得更强了些。
只听她语气强硬的回道,“那一天不是还早的吗?小栓娶媳妇的事情必须得抓紧起来,我今儿个点了一盏灯笼若是不够,明儿个、后儿个,我还接着点!我就不信凭咱们刘家的条件,还能找不到儿媳妇!”
对于刘母的话,刘父不置可否。
他缓慢的扶着桌子站起身来,冲她摆了摆手道,“行吧,你要怎么做都随你。我累了,要先去睡会儿。”
刘母看着自家男人略显疲惫的神情,本来到口要指责对方不顾家的话语又被她自己咽了下去。
算了,这年头谁家男人是能帮女人当家顾儿的?
想指望他倒还不如靠自己呢!
刘母这边还在为自家儿子积极准备娶妻的事情,另一头,被她视为儿媳妇候选人的外乡姑娘,此时恰好从镇上人人敬畏的祖宗宅里走了出来。
祖宗宅外,午后的太阳还在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
被空气中弥漫的热度扭曲了的空气对流,几乎能用人的肉眼看见。
但祖宗宅周围的这片地上,四下却是一片阴凉。
从旧宅里走出来的人,回头又看了一眼身后这栋破败的宅子。
她已经在里头里里外外都检查了许久,却是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地方。
然而这宅子带给她的那种诡异感却是始终消散不去。
正当她低头思索着要不要去到镇子上的其他地方查探时,一处离她最近的一座小木屋里头忽然传来有人叩击门板的声响。
听觉异常灵敏的姑娘,一下子便抬起头看向了那座发出声音的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