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政早已丧失信心,经此刺激志气复燃,可刺杀嬴政又谈何容易,必须再次创造机会接近嬴政,高渐离寻思:那嬴政对音乐颇为痴迷,我还得从此处入手,他既然要我创作一首大秦国歌,我惟有答应他,一来告慰栎阳公主在天之灵,二来借此机会接近嬴政,替荆轲等人复仇。高渐离想通此节,命人传话嬴政,答应为大秦创作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乐曲。
嬴政正逢丧女之痛,有闻高渐离之语,喜出望外,很快忘却伤痛,命人立刻将高渐离放出大牢,重新调回凝香楼,安排太医夏无且照料高渐离伤痛,将高渐离索要之物一一备齐。
高渐离明白,嬴政留他到今日不杀是因为自己还有价值,要他为大秦创造国歌,高渐离答应创作国歌是为了再次刺杀秦王,都是互相利用,有念初次刺杀失败教训,嬴政必会更加提防,想要放松秦王的警惕,第一步就必须创作出一曲更高超、更娴熟的作品,届时引得嬴政更投入,自己的机会就更大,于是高渐离使出毕生才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创作中来。
却说高渐离被抓进王宫之初,便行刺嬴政,虽未伤嬴政毫毛,此等惊天之事,朝野上下尽人皆知,此时立姓刚从安阳探亲回来不久,惊闻嬴政遇刺,忙前去探视,幸好嬴政安然无恙,后嬴政将高渐离囚于凝香楼,立姓忙于替嬴政炼制仙药,此事算是淡下来。后余笙到来,自己应皇帝之命前去南疆寻找太岁,更无暇顾及高渐离。
且说立姓再从南疆回来,惊闻栎阳公主已死,从余笙口中得知,此事又与高渐离有关,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知晓高渐离被打入大牢又被放出,高渐离已经答应秦皇谱写国歌,立姓来回琢磨,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欲说高渐离写不写国歌立姓无所谓,立姓的职责是保卫皇帝的安全,自己马上又要去东海,时日未测,这中间要是再出什么乱子可如何是好!立姓现在还离不开嬴政,心中始终放心不下,临行前抽空去见嬴政,直截了当道:“听说高渐离答应陛下创作国歌了?”
嬴政还道立姓前来道贺,喜道:“不错,高渐离能及时醒悟,改变心态,真乃大秦之福啊!”
立姓道:“臣闻高渐离之前心意甚笃,不知怎地会改变主意!”
嬴政沉思道:“或许是栎阳公主打动了他吧,他还替公主创作了一曲《阳春白雪》,治愈了公主的腿疾,足见二人私情,公主又因他而死,他必定心中有愧,这才想着弥补公主,答应了朕的要求”,想起二人丑事,仍耿耿于怀。
立姓道:“要是正好相反呢,高渐离想替公主报仇呢,臣以为其中有诈!”
嬴政惊道:“不会吧!”
立姓道:“臣昔日与高渐离相处甚久,素知高渐离为人,此人极重情义,与那荆轲、姬丹、樊於期等人交好,虽说荆轲等人死不足惜,皆因陛下而死,高渐离对陛下怎能不恨,虽事情过去多年,高渐离并没有忘记仇恨,从高渐离刚进宫就刺杀陛下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情有多深。高渐离行刺陛下失败,自知陛下会加强戒备,再想行刺陛下简直比登天还难,可以说已经死了心,放弃了刺杀念头,可他又怎会替陛下效力,所以一开始拒绝创作国歌。等到栎阳公主这件事发生,陛下自是爱女心切,迫不得已之举,可高渐离或许并不这么看,他或许以为是陛下逼死了公主,乃狠心无情之人,加之二人私情幽幽,他必欲为栎阳公主复仇而后快,新仇旧恨叠加,高渐离刺杀陛下的念头死灰复燃也无不可能,这才答应陛下要求,实际上是在等待机会,再次行刺陛下,高渐离歹毒用心,陛下不可不防!”
嬴政沉思道:“听你这么一说,确实很有道理,一个人的仇恨竟能大到这种地步,可朕已经答应事成之后放过他了呀,他完全没必有这么做!”
立姓道:“高渐离忍辱负重至今,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无心无肺,早已不在乎一切”,又道:“他是生是死不重要,陛下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嬴政为难道:“高渐离是创作国歌的第一人选,若杀了他,再难遇到像他这样的音乐天才了,将来庆典之上缺少了完美音乐,这岂非朕一生之憾!”
立姓自知嬴政绝不愿意此时杀掉高渐离,道:“可以不杀高渐离,仍由他完成大秦国歌,臣有一计,不可是否可行?”
嬴政道:“快说!”
立姓道:“臣前些时日偶然闻听高渐离的琴声,那时他的音乐功力已臻化境,是一把无形之刀,可以任意勾走人的魂魄,令人失去心智,那高渐离既然答应陛下,必会使出毕生精力,创下一曲绝世国歌,比之前所有的乐曲都要精妙,届时高渐离演奏之时,定会扰乱所有人的心神,陛下酷爱音乐之人,也必会被其迷惑,从而放松警惕,他才有更大把握出手。这些已成定局,无法更改,能改变的只有他的速度、力度、敏捷性和准确性,若从这些方面着手,只有从他那双眼睛上下手了,他的手用来弹琴击筑、他的腿用来走路、他的嘴巴用来吟唱、他的耳朵用来寻找灵感,只有眼睛对创作乐曲可有可无,若他变成瞎子,大大可以降低他刺杀陛下时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而确保乐曲的完整性,或许他会因此而放弃刺杀陛下!”
嬴政听立姓一番话,果然缜密,喜道:“如此一来,可保庆典顺利进行,而高渐离也断不能将朕行刺,只是眼睛何等宝贵,若要弄瞎他一双眼睛,只怕他不会心甘情愿。”
立姓道:“陛下尽管放心,臣自有办法。”
嬴政道:“那此事朕就交给你去办了,辛苦你了”。
立姓道:“这是臣份内之事”,又道:“臣此去东海,时日悠悠,前途未卜,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如今虽有良策,非万全之计,如果大典举行之日臣还没有回来,陛下千万小心谨慎,谨防着了高渐离的道。”
嬴政动情道:“朕知道了,天下之人若都如爱卿这般忠君为国,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立姓依依而辞。
却说立姓本不愿与高渐离相见,倒不是惧怕于他,一来没必要,二来当年和高渐离打交道,二人之间的感情道不清说不明,正是眼不见心不烦,今日情势所逼,虽时间紧迫,既然为了皇帝,立姓不得不抽空前去凝香楼,寻见高渐离。
却说高渐离陡见立姓到来,心中五味杂陈。欲说当年立姓居燕,处世未深,颇受荆轲等人欺弄,加上其他原因,以致变节。及至荆轲刺秦失败,姬丹将事情始末告诉高渐离,立姓出卖荆轲,投靠秦王,行径卑劣,世人不齿,因樊於期之故,高渐离对立姓始终有愧,虽知立姓背信弃义,心伤之余,更恨的却是嬴政,对立姓倒恨得不那么明显。
自当年立姓离开燕国,高渐离与他再无交集,也不想与他再有任何瓜葛,不知他今日突然到来,意欲何为。
立姓在凝香楼上转悠片刻,开口道:“老兄,多年不见,还记得兄弟么?”
高渐离早知立姓声名地位,道:“这不是少英侯大人么,高某山野粗鄙之人,怎敢与侯爷称兄道弟?”
立姓笑道:“你我本来就是兄弟么,有什么忌讳的”,自责道:“小弟公务繁忙,一直没来看望兄长,兄长这小楼舒适恬静,淡雅优美,今日看到兄长在这里生活的滋润悠闲,弟弟也就放心了!”
高渐离十分鄙视恼恨立姓的所作所为,道:“哪能和侯爷相比,比不了侯爷功成名就,一身富贵!”
立姓知晓高渐离是在讥讽自己,也不生气,道:“小弟说的都是真心话,真的好羡慕你,小弟真想辞了身上职务,搬到兄长这里来,经常聆听兄长仙乐妙音,岂不美哉!”
高渐离料想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政早已丧失信心,经此刺激志气复燃,可刺杀嬴政又谈何容易,必须再次创造机会接近嬴政,高渐离寻思:那嬴政对音乐颇为痴迷,我还得从此处入手,他既然要我创作一首大秦国歌,我惟有答应他,一来告慰栎阳公主在天之灵,二来借此机会接近嬴政,替荆轲等人复仇。高渐离想通此节,命人传话嬴政,答应为大秦创作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乐曲。
嬴政正逢丧女之痛,有闻高渐离之语,喜出望外,很快忘却伤痛,命人立刻将高渐离放出大牢,重新调回凝香楼,安排太医夏无且照料高渐离伤痛,将高渐离索要之物一一备齐。
高渐离明白,嬴政留他到今日不杀是因为自己还有价值,要他为大秦创造国歌,高渐离答应创作国歌是为了再次刺杀秦王,都是互相利用,有念初次刺杀失败教训,嬴政必会更加提防,想要放松秦王的警惕,第一步就必须创作出一曲更高超、更娴熟的作品,届时引得嬴政更投入,自己的机会就更大,于是高渐离使出毕生才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创作中来。
却说高渐离被抓进王宫之初,便行刺嬴政,虽未伤嬴政毫毛,此等惊天之事,朝野上下尽人皆知,此时立姓刚从安阳探亲回来不久,惊闻嬴政遇刺,忙前去探视,幸好嬴政安然无恙,后嬴政将高渐离囚于凝香楼,立姓忙于替嬴政炼制仙药,此事算是淡下来。后余笙到来,自己应皇帝之命前去南疆寻找太岁,更无暇顾及高渐离。
且说立姓再从南疆回来,惊闻栎阳公主已死,从余笙口中得知,此事又与高渐离有关,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知晓高渐离被打入大牢又被放出,高渐离已经答应秦皇谱写国歌,立姓来回琢磨,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欲说高渐离写不写国歌立姓无所谓,立姓的职责是保卫皇帝的安全,自己马上又要去东海,时日未测,这中间要是再出什么乱子可如何是好!立姓现在还离不开嬴政,心中始终放心不下,临行前抽空去见嬴政,直截了当道:“听说高渐离答应陛下创作国歌了?”
嬴政还道立姓前来道贺,喜道:“不错,高渐离能及时醒悟,改变心态,真乃大秦之福啊!”
立姓道:“臣闻高渐离之前心意甚笃,不知怎地会改变主意!”
嬴政沉思道:“或许是栎阳公主打动了他吧,他还替公主创作了一曲《阳春白雪》,治愈了公主的腿疾,足见二人私情,公主又因他而死,他必定心中有愧,这才想着弥补公主,答应了朕的要求”,想起二人丑事,仍耿耿于怀。
立姓道:“要是正好相反呢,高渐离想替公主报仇呢,臣以为其中有诈!”
嬴政惊道:“不会吧!”
立姓道:“臣昔日与高渐离相处甚久,素知高渐离为人,此人极重情义,与那荆轲、姬丹、樊於期等人交好,虽说荆轲等人死不足惜,皆因陛下而死,高渐离对陛下怎能不恨,虽事情过去多年,高渐离并没有忘记仇恨,从高渐离刚进宫就刺杀陛下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情有多深。高渐离行刺陛下失败,自知陛下会加强戒备,再想行刺陛下简直比登天还难,可以说已经死了心,放弃了刺杀念头,可他又怎会替陛下效力,所以一开始拒绝创作国歌。等到栎阳公主这件事发生,陛下自是爱女心切,迫不得已之举,可高渐离或许并不这么看,他或许以为是陛下逼死了公主,乃狠心无情之人,加之二人私情幽幽,他必欲为栎阳公主复仇而后快,新仇旧恨叠加,高渐离刺杀陛下的念头死灰复燃也无不可能,这才答应陛下要求,实际上是在等待机会,再次行刺陛下,高渐离歹毒用心,陛下不可不防!”
嬴政沉思道:“听你这么一说,确实很有道理,一个人的仇恨竟能大到这种地步,可朕已经答应事成之后放过他了呀,他完全没必有这么做!”
立姓道:“高渐离忍辱负重至今,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无心无肺,早已不在乎一切”,又道:“他是生是死不重要,陛下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嬴政为难道:“高渐离是创作国歌的第一人选,若杀了他,再难遇到像他这样的音乐天才了,将来庆典之上缺少了完美音乐,这岂非朕一生之憾!”
立姓自知嬴政绝不愿意此时杀掉高渐离,道:“可以不杀高渐离,仍由他完成大秦国歌,臣有一计,不可是否可行?”
嬴政道:“快说!”
立姓道:“臣前些时日偶然闻听高渐离的琴声,那时他的音乐功力已臻化境,是一把无形之刀,可以任意勾走人的魂魄,令人失去心智,那高渐离既然答应陛下,必会使出毕生精力,创下一曲绝世国歌,比之前所有的乐曲都要精妙,届时高渐离演奏之时,定会扰乱所有人的心神,陛下酷爱音乐之人,也必会被其迷惑,从而放松警惕,他才有更大把握出手。这些已成定局,无法更改,能改变的只有他的速度、力度、敏捷性和准确性,若从这些方面着手,只有从他那双眼睛上下手了,他的手用来弹琴击筑、他的腿用来走路、他的嘴巴用来吟唱、他的耳朵用来寻找灵感,只有眼睛对创作乐曲可有可无,若他变成瞎子,大大可以降低他刺杀陛下时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而确保乐曲的完整性,或许他会因此而放弃刺杀陛下!”
嬴政听立姓一番话,果然缜密,喜道:“如此一来,可保庆典顺利进行,而高渐离也断不能将朕行刺,只是眼睛何等宝贵,若要弄瞎他一双眼睛,只怕他不会心甘情愿。”
立姓道:“陛下尽管放心,臣自有办法。”
嬴政道:“那此事朕就交给你去办了,辛苦你了”。
立姓道:“这是臣份内之事”,又道:“臣此去东海,时日悠悠,前途未卜,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如今虽有良策,非万全之计,如果大典举行之日臣还没有回来,陛下千万小心谨慎,谨防着了高渐离的道。”
嬴政动情道:“朕知道了,天下之人若都如爱卿这般忠君为国,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立姓依依而辞。
却说立姓本不愿与高渐离相见,倒不是惧怕于他,一来没必要,二来当年和高渐离打交道,二人之间的感情道不清说不明,正是眼不见心不烦,今日情势所逼,虽时间紧迫,既然为了皇帝,立姓不得不抽空前去凝香楼,寻见高渐离。
却说高渐离陡见立姓到来,心中五味杂陈。欲说当年立姓居燕,处世未深,颇受荆轲等人欺弄,加上其他原因,以致变节。及至荆轲刺秦失败,姬丹将事情始末告诉高渐离,立姓出卖荆轲,投靠秦王,行径卑劣,世人不齿,因樊於期之故,高渐离对立姓始终有愧,虽知立姓背信弃义,心伤之余,更恨的却是嬴政,对立姓倒恨得不那么明显。
自当年立姓离开燕国,高渐离与他再无交集,也不想与他再有任何瓜葛,不知他今日突然到来,意欲何为。
立姓在凝香楼上转悠片刻,开口道:“老兄,多年不见,还记得兄弟么?”
高渐离早知立姓声名地位,道:“这不是少英侯大人么,高某山野粗鄙之人,怎敢与侯爷称兄道弟?”
立姓笑道:“你我本来就是兄弟么,有什么忌讳的”,自责道:“小弟公务繁忙,一直没来看望兄长,兄长这小楼舒适恬静,淡雅优美,今日看到兄长在这里生活的滋润悠闲,弟弟也就放心了!”
高渐离十分鄙视恼恨立姓的所作所为,道:“哪能和侯爷相比,比不了侯爷功成名就,一身富贵!”
立姓知晓高渐离是在讥讽自己,也不生气,道:“小弟说的都是真心话,真的好羡慕你,小弟真想辞了身上职务,搬到兄长这里来,经常聆听兄长仙乐妙音,岂不美哉!”
高渐离料想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