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搞砸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目前潘森已经将其他两所中学考察完,今天是最后一站。也就是说,今天就会决定天泰一中是否能够搭上三一中学的顺风车,获得一个分量不低的国际名誉。
能够跟美国第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对于天泰一中的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校长今天才会很早就到学校,而郑经也神秘兮兮的找到校长室时候,没跟王庸大吵一架。
今天这一战,至关重要。无论是校长还是郑经,全都不容有失。
“请。”校长冲潘森一行人做个邀请手势。
潘森等人走入六班教室,坐在了后排准备好的听课桌子前。
而同行的教委的同志趁机拉住校长,问道:“今天到底有把握没?”
校长咂咂嘴,道:“信心是有,把握就不好说了。潘森本人对于华夏文化很精通,不比一般美国人。想要让他满意,有点难啊!但是我敢保证,要是我们一中都不行,整个天泰市也不可能有行的了!”
教委的人露出一丝笑容,说:“好!有这种信心就可以!走,咱们进去。”
然后跟校长迈步走进了教室。
而讲台上,郑经难免有些紧张的宣布道:“上课。”
即便是老教师,面对这种场合他仍然有些局促不安。毕竟这件事对一中的意义重大,成败全系在了他的身上。
今天郑经特意挑选了一篇跟西方思想接轨的课文,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
这篇文章里传达的思想跟西方提倡的自由、民主基本类似,郑经觉得潘森应该会比较好接受。
课程正式开始,郑经虽然品性不好,但是作为一中的语文老教师,其实还是有着相当不错的实力的。
一正式上课,郑经就迅速进入角色,将一篇《呐喊》自序讲解的深入浅出,很完美的把文章中的意思解析给了学生。
校长跟教委的人听得也是不住点头,觉得郑经表现的不错,算是完美发挥。
可是两人偷偷看潘森一眼,却见潘森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只是跟课堂里的其他学生一样,端正坐着,时不时会做下笔记。
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想的什么。
无奈之下,校长跟教委的人只能继续等待,等待下课之后再询问潘森的意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很快课堂就来到了尾声。
郑经见时间差不多了,轻轻合上课本,准备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番收尾结束语背出来。
他相信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必然能够得到潘森的认可。
“诸位同学,《呐喊》一书包含了多个短篇集,而我们想要真正了解这篇自序,就必须要将所有短篇都读透。从1918年的《狂人日记》到1922年的《社戏》。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地疗救的,正如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态”的灵魂。
正如古语所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旧社会愚民政策是鲁迅先生所极力反对的,也是跟国际思想所相悖的。‘铁屋子’作为作者对传统中国社会的象征,它既显现了鲁迅深居其中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目前潘森已经将其他两所中学考察完,今天是最后一站。也就是说,今天就会决定天泰一中是否能够搭上三一中学的顺风车,获得一个分量不低的国际名誉。
能够跟美国第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对于天泰一中的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校长今天才会很早就到学校,而郑经也神秘兮兮的找到校长室时候,没跟王庸大吵一架。
今天这一战,至关重要。无论是校长还是郑经,全都不容有失。
“请。”校长冲潘森一行人做个邀请手势。
潘森等人走入六班教室,坐在了后排准备好的听课桌子前。
而同行的教委的同志趁机拉住校长,问道:“今天到底有把握没?”
校长咂咂嘴,道:“信心是有,把握就不好说了。潘森本人对于华夏文化很精通,不比一般美国人。想要让他满意,有点难啊!但是我敢保证,要是我们一中都不行,整个天泰市也不可能有行的了!”
教委的人露出一丝笑容,说:“好!有这种信心就可以!走,咱们进去。”
然后跟校长迈步走进了教室。
而讲台上,郑经难免有些紧张的宣布道:“上课。”
即便是老教师,面对这种场合他仍然有些局促不安。毕竟这件事对一中的意义重大,成败全系在了他的身上。
今天郑经特意挑选了一篇跟西方思想接轨的课文,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
这篇文章里传达的思想跟西方提倡的自由、民主基本类似,郑经觉得潘森应该会比较好接受。
课程正式开始,郑经虽然品性不好,但是作为一中的语文老教师,其实还是有着相当不错的实力的。
一正式上课,郑经就迅速进入角色,将一篇《呐喊》自序讲解的深入浅出,很完美的把文章中的意思解析给了学生。
校长跟教委的人听得也是不住点头,觉得郑经表现的不错,算是完美发挥。
可是两人偷偷看潘森一眼,却见潘森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只是跟课堂里的其他学生一样,端正坐着,时不时会做下笔记。
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想的什么。
无奈之下,校长跟教委的人只能继续等待,等待下课之后再询问潘森的意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很快课堂就来到了尾声。
郑经见时间差不多了,轻轻合上课本,准备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番收尾结束语背出来。
他相信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必然能够得到潘森的认可。
“诸位同学,《呐喊》一书包含了多个短篇集,而我们想要真正了解这篇自序,就必须要将所有短篇都读透。从1918年的《狂人日记》到1922年的《社戏》。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地疗救的,正如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态”的灵魂。
正如古语所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旧社会愚民政策是鲁迅先生所极力反对的,也是跟国际思想所相悖的。‘铁屋子’作为作者对传统中国社会的象征,它既显现了鲁迅深居其中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