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搞砸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寞孤苦,同时也昭示了作者要领着国人从精神上走出它的决心。于是,呐喊就成为作者从深寂孤苦中所喷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愤。鲁迅先生既是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也是为了给先行者们鼓劲,给他们慰藉,告诉他们:鲁迅与他们同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篇写于94年前的文章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重大意义,督促着我们为了正义,为了公平而呐喊。鲁迅先生,与我们同在。”
哗啦啦!
在校长的带头下,整个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六班学生一个个神情激动,好像真的被郑经的讲解感染了一样。
全班都沉浸在一种深深的感动中。
只有一个人例外。
那就是潘森。
潘森听了郑经最后一段结束语,似乎觉得哪里不对。眉头紧皱,不停在纸上写写画画着什么。
看到这一幕,校长的心不由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果然,接着就见潘森缓缓举起手来,示意发言。
“潘森先生,您有什么高见?请讲。”郑经讨好的道。
潘森站起身,道:“高见没有,但是郑老师刚才的话里有一处低级失误,我觉得有必要指出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原句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郑老师的讲解,那就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也符合郑老师前后语句意思的衔接,对不对?”
郑经茫然的点点头:“对。”
这句话确实就是这么理解啊,潘森先生怎么就对这话质疑呢?
潘森摇摇头,道:“其实这句属于严重被误读的一句古语。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断句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而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结合上下文跟孔子的一贯思想主张来断句。正确读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那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而不是当做愚民的语句来错误理解。”
“……”郑经懵了。
“……”校长也懵了。
“……”教委的人更懵了。
他们没有想到,这么一句晦涩的古语竟然被一个外国人指了出来,还当着这么多的学生面。
他们也没想到潘森对于华夏文化的了解竟然这么深厚,连这种古语的误读都知道。
只是被当众指出错误的郑经,还有希望在潘森先生的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吗?
似乎,已经不可能了。
因为潘森先生坐下来,正摇着头收拾笔记,准备离开教室。
好好一堂课,竟然被一句无心之语给搞砸了!
郑经此刻想扇自己巴掌的心都有了。好好的加什么古语,这不是自作孽不可活吗?让你装比,让你装比!
第(3/3)页
寞孤苦,同时也昭示了作者要领着国人从精神上走出它的决心。于是,呐喊就成为作者从深寂孤苦中所喷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愤。鲁迅先生既是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也是为了给先行者们鼓劲,给他们慰藉,告诉他们:鲁迅与他们同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篇写于94年前的文章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重大意义,督促着我们为了正义,为了公平而呐喊。鲁迅先生,与我们同在。”
哗啦啦!
在校长的带头下,整个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六班学生一个个神情激动,好像真的被郑经的讲解感染了一样。
全班都沉浸在一种深深的感动中。
只有一个人例外。
那就是潘森。
潘森听了郑经最后一段结束语,似乎觉得哪里不对。眉头紧皱,不停在纸上写写画画着什么。
看到这一幕,校长的心不由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果然,接着就见潘森缓缓举起手来,示意发言。
“潘森先生,您有什么高见?请讲。”郑经讨好的道。
潘森站起身,道:“高见没有,但是郑老师刚才的话里有一处低级失误,我觉得有必要指出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原句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郑老师的讲解,那就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也符合郑老师前后语句意思的衔接,对不对?”
郑经茫然的点点头:“对。”
这句话确实就是这么理解啊,潘森先生怎么就对这话质疑呢?
潘森摇摇头,道:“其实这句属于严重被误读的一句古语。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断句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而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结合上下文跟孔子的一贯思想主张来断句。正确读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那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而不是当做愚民的语句来错误理解。”
“……”郑经懵了。
“……”校长也懵了。
“……”教委的人更懵了。
他们没有想到,这么一句晦涩的古语竟然被一个外国人指了出来,还当着这么多的学生面。
他们也没想到潘森对于华夏文化的了解竟然这么深厚,连这种古语的误读都知道。
只是被当众指出错误的郑经,还有希望在潘森先生的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吗?
似乎,已经不可能了。
因为潘森先生坐下来,正摇着头收拾笔记,准备离开教室。
好好一堂课,竟然被一句无心之语给搞砸了!
郑经此刻想扇自己巴掌的心都有了。好好的加什么古语,这不是自作孽不可活吗?让你装比,让你装比!